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事实上太极拳靠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身法到位,是赢人的关键。在老拳谱中,将前八势归为八卦,将后五势纳进五行,这是采用古代传统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十三势。八卦主要讲事物的阴阳变化,五行主要讲万物相生相克,都是讲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揭示万物之间互根互生、消化生长的基本规律。可见,讲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比较客观、合理,一定讲成八种手法、五种步法是值得考虑的。《武魂》1994年11期有《太极拳的顾法》一文可资参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势者,盛力权也。自古以来,兵家拳家无不重势。兵书上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足见势之威力。怎样造势和用势,是体现交战双方智慧的根本所在。拳家同样是这样。太极拳是智者的拳术,以势命拳本身可见其智者之一斑。拳谱上说,凡人白有生以来,三周未过,即能侧正、俯仰、高低、伸屈、平踏乱、进退蹬踢,此俱势出。”由此可见.势,是指某种物体的动态过程。太极十三势,就是表现手眼身法步等手足官骸”以某种方法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方法,就是势法。因此,太极·十三势又可视为十三种势法。任何拳术之势,均为制人手段。故老拳谱—卜说,势者,因制而制权也”。
太极拳的势和劲是不同的概念。用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的理论都可以解释十三势,可以在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个字的每一个后面加上一个势”,说明它们都是势法。但不能都加劲”字,说明势中未必都含劲。也可以说,在用势的过程中未必或并不都表现劲。
太极拳的劲与其它内家拳一样,是专指由神意控制与呼吸、动作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内在劲力。这种劲力是随着势最后发出的,故而常常以势命劲。例如,揽雀尾。一式中有棚捋挤按等势,在演练时并非每一势都发劲,故只称势,不称劲。只有当其中某一势最终产生或发出了劲,才称某劲。如果棚势结束时发劲,便称棚劲;捋势结束时发劲;便为捋劲。又如,进退顾盼定”主要指身法步法眼法等在防守进攻中的运劲方式,一般不产生或发出内劲,便只称其为势,不称劲。
当一个动作结束,尚未变化时,则称定式:
定式也有称定势的,其实两者也不相同。定式专指某一动作完成后的成型姿势,通常是某一势完成后,与定势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前一后:定势在前,可以发劲,一般发沉劲,也叫中定劲,例如白鹤亮翅;定式是发劲之后的成型,不会再发劲。在太极快拳或太极散手中对定势和定式是严格区别的。因为快拳强调每一定势发寸劲”。寸劲是内劲的一种,它是动作结束时一瞬间的用力。劲力发完后,只有式,不再有劲力。总之,要明白,定式是定势完成后的形式,已无劲力可发;定势是势的结束动作,往往随势的结束要发。在散手技击中,发完劲,定式不可时间过长,要及时变势。如果不及时变势,那伸出的拳头就是空放在那儿,成了没有一点劲力的姿式,很容易被对方摆布而挨打。变势在太极拳中叫转关,也叫折叠,拳浩上说,夺势争来脉,出奇在转”。转关就是变换或变势的意思。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
太极拳强调势法,不是不要用劲。正如强调用劲时不是不要势。劲,是顺势而出的最大力量的表现,特指一瞬间,最用力的那一下。它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难以言传。势,是内劲的载体,没有势,劲就表现不出来。你把拳头握得再紧,放在腰间不靠势”冲出去,或冲出去的最后不讲速度和质量,同样没有劲力可言。太极拳讲的劲、劲力特指内劲。它与势法本身的劲不是—·回事。势的本身是动态过程,动态的人或物由于惯性,也会有劲”,这是自然力,或称本力。例如你无意中撞倒了一个小孩,那是肢体的质量与一定速度的结合,它没有意念调动下的内聚力,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内劲,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劲”,同时便会很快就收住、停下。因为有意”与无意”发出的劲是不同的。
在太极拳武练的快拳和散手中,假如已在势法中间用了最大的力量,或肌肉太紧、不放松,到了势结束时同样发不出最大的劲。所以太极快拳和散手一般不在势中用力,而尽量放松。越是放松,速度才越快,最后发的劲也才越大。这就是练太极拳强调放松用意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太极用意不用力”这一说法的来由。
放松是发劲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太极拳文练体系的慢拳中,主要练形、意、气,不练劲法和发劲。其劲意仅仅是摆个样子,在意念上表示一下,并无实际劲力。这样不可能练出内劲,也不可能发出真正的内劲。例如,许多人知道或听说过野马分鬃与提手上势要发捌劲。可是,捌劲是什么样的,他们并不知道。普及性的慢拳很少有人会发劲,因为没有人教;即使有人教也极不容易掌握。因为这种劲只宜青年人学,中老年人如果没有长期练武功的基础,不仅学不会,还容易受伤。即使不是以起承转”为标准,而是以最后的定势发挒劲。可是在散手技击中,常常是在起承”的过程中已将对方制服,用不上转合”,即用不到发捌劲。再说,任何招式,其出手时极难辨出名称,加之在运用过程中的变化,就更难以叫人认定。以定式为标准就容易让人理解。前人说,说招破招,招招可破。这是经验之谈,说明任何招式都有用,又都可破。而势”则难破,可谓势不可挡。倘能压住敌势,即可谓夺势”:,那功夫就深了,非常人可为之。太极拳手练的功夫,正是夺势的功夫。
要夺势,须知阴阳。阴阳不仅是理,也是法,是太极散手技击及推手的根本大法。阴阳在太极拳法中表现为开合。故太极拳谱中说:太极拳法势出以开合为本。出手为开,开中有合;回手为合,合中含开。”所谓阴阳合能打人”。不知拳法之阴阳开合,难得太极真艺。势起当以身为先,随之手足齐到,号称七星”打人,谓之势。亦及以身法打人,不独以手法为强梁。以身欺人,过步夺势,直逼其根节,打人便毫不费力。这是太极散手奥妙真传所在,有志于太极拳散手者不可不知。太极拳之所以属内功型近身短打拳,便源于此。
太极散手无格档招架”之说,而讲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讲出手见红”。其实战,无论对方是何拳种,出何拳势,无不以棚势迎之。这是因为太极拳技法的根本特点是沾黏连随。棚势就是沾”的功夫。沾住不丢便是黏。能黏得住,便能随;能随能化能发:棚不是格挡,不是招架。格与架,是硬挡硬拦。太极拳法中没有硬挡硬拦的动作。因为硬挡硬拦不仅不易沾黏住对方,反而容易让对方逃脱,先失战机。比如一只篮球朝你飞来,若硬拦硬接,往往会反弹而脱手。技艺高超者都是顺来势而迎合。杂技演员顶坛子时,先将坛1:l抓住往上一扔,然后眼盯着坛子下落,待坛子落到——定高度,先按一定方法就势——蹲,坛子便既轻又稳地停”在了头上。这是黏。棚与此相似。是迎,是接,是顺势的迎合,不是顶,不是挡;棚势合住便是黏。棚势在散手中可以充分表现太极拳后发先至的特点。它是在对方拳头接近或已接触到自己的一瞬间,并不退让,而是迅速转腰进身.迎对方中节,同时发劲,打其根节。吴式太极散手棚势有转腰进身肩肘手”的口诀,就是指这个动作,俗称着肉分枪”。在吴公仪与陈克夫比武拳照中充分体现了这个动作。当然,太极散手中的棚接与杂技演员练顶坛子,都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尤其是着肉分枪”,初练时几乎没有不挨打的。故太极拳武练法中,除了练——般内功,还要练排打功;为增强四肢功力,也要练掌功、臂功等。否则吴公仪一掌下去,陈克夫手臂不会被打麻而改用腿踢的。
吴式太极讲柔化,也讲发放;讲用意不用力,也讲发劲;讲放松,也讲积柔成刚,这就是讲阴阳。单纯讲阴或单纯讲阳,都不符合太极拳理,也绝对练不出太极真功。
吴式太极拳的特征
(一)中正
每一个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重心必须稳定,开合必须讲究虚实对称。尤其是三盘(胸臂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腿为下盘)功夫必须协调。要注意以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下盘是基础,上盘则以顶头悬(虚领顶劲)作为纲领。中正即《十三势歌诀》中说的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安舒
安舒的要领就是自然,切忌牵强。要求神清气和、体静身柔”。练拳时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动作要柔和、舒展,呼吸要平稳、深长。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练拳要放松”,应该指出,正确的提法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这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常说的太极劲”,即是出于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也就是《太极拳论》上说的得机得势”。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身便散乱”,弊病出于腰腿。
安舒还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即是气沉丹田”。如果在练拳中达不到安静的要求,也就无法做到气沉丹田”。
(三)轻灵
练太极拳必须遵守轻灵”法则。《太极拳论》开始就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轻灵是相对于重浊而言。这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武术的最为重要之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在《太极拳论》中有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的提法,足以解释轻灵”的重要性。这两句话的意义何在?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指以轻灵为法则,在练拳中产生的灵敏度”。就像一台灵敏度很高的天平一样,在天平的一侧,加以不同的重量,即有不同的反应。精密度越高的天平,反应越是灵敏。
(四)圆活
一般练太极拳者对圆活”的理解都有偏颇的一面。圆活所表现的,绝不仅是形(即拳架)”的一个方面。
形圆,仅是学拳的初始阶段,但也不是三五年能达到的;意圆,则更难也,这个阶段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我将这两个阶段譬喻为升堂、入室”。
能练到神圆”的,则是凤毛麟角。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圆活的评判标准:
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阶段是必须跨越的,否则,就无法谈及圆活。
图老师小结:上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关于吴式太极拳的势和劲的含义,那么现在你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它里面的每一个动作都很重要,要首先把一些基础的东西先给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