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势”?
在普及性教学中,不乏将太极十三势说成是十三种方法。这是不错的。但是具体解释是什么方法时,则往往将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称为八种手法或劲法,而将进退顾盼定”说成是五种步法”,这就值得考虑了。因为十三势不仅都讲手足”,也都讲官骸”,即每——势都包含手眼身法步”。拳谱上说,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可见身法是十三势的重要内容,不能光将其理解成为手法.与步法。事实上太极拳靠势法赢人,而每一势都离不开特有的身法,所以前辈们既有用势法打人”,也有用身法打人”之说。身法到位,是赢人的关键。在老拳谱中,将前八势归为八卦,将后五势纳进五行,这是采用古代传统哲学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十三势。八卦主要讲事物的阴阳变化,五行主要讲万物相生相克,都是讲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揭示万物之间互根互生、消化生长的基本规律。可见,讲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比较客观、合理,一定讲成八种手法、五种步法是值得考虑的。《武魂》1994年11期有《太极拳的顾法》一文可资参考。
自古以来,从拳家中来讲,没有不注重权势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太极拳的势和劲是不同的概念。用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的理论都可以解释十三势,可以在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个字的每一个后面加上一个势”,说明它们都是势法。但不能都加劲”字,说明势中未必都含劲。也可以说,在用势的过程中未必或并不都表现劲。
太极拳的劲与其它内家拳一样,是专指由神意控制与呼吸、动作完全协调一致的一种内在劲力。这种劲力是随着势最后发出的,故而常常以势命劲。例如,揽雀尾。一式中有棚捋挤按等势,在演练时并非每一势都发劲,故只称势,不称劲。只有当其中某一势最终产生或发出了劲,才称某劲。如果棚势结束时发劲,便称棚劲;捋势结束时发劲;便为捋劲。又如,进退顾盼定”主要指身法步法眼法等在防守进攻中的运劲方式,一般不产生或发出内劲,便只称其为势,不称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当一个动作结束,尚未变化时,则称定式。定式也有称定势的,其实两者也不相同。定式专指某一动作完成后的成型姿势,通常是某一势完成后,与定势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前一后:定势在前,可以发劲,一般发沉劲,也叫中定劲,例如白鹤亮翅;定式是发劲之后的成型,不会再发劲。在太极快拳或太极散手中对定势和定式是严格区别的。因为快拳强调每一定势发寸劲”。寸劲是内劲的一种,它是动作结束时一瞬间的用力。劲力发完后,只有式,不再有劲力。总之,要明白,定式是定势完成后的形式,已无劲力可发;定势是势的结束动作,往往随势的结束要发。在散手技击中,发完劲,定式不可时间过长,要及时变势。如果不及时变势,那伸出的拳头就是空放在那儿,成了没有一点劲力的姿式,很容易被对方摆布而挨打。变势在太极拳中叫转关,也叫折叠,拳浩上说,夺势争来脉,出奇在转”。转关就是变换或变势的意思。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
太极拳强调势法,不是不要用劲。正如强调用劲时不是不要势。劲,是顺势而出的最大力量的表现,特指一瞬间,最用力的那一下。它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难以言传。势,是内劲的载体,没有势,劲就表现不出来。你把拳头握得再紧,放在腰间不靠势”冲出去,或冲出去的最后不讲速度和质量,同样没有劲力可言。太极拳讲的劲、劲力特指内劲。它与势法本身的劲不是—·回事。势的本身是动态过程,动态的人或物由于惯性,也会有劲”,这是自然力,或称本力。例如你无意中撞倒了一个小孩,那是肢体的质量与一定速度的结合,它没有意念调动下的内聚力,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内劲,通常不会有太大的劲”,同时便会很快就收住、停下。因为有意”与无意”发出的劲是不同的。
在太极拳武练的快拳和散手中,假如已在势法中间用了最大的力量,或肌肉太紧、不放松,到了势结束时同样发不出最大的劲。所以太极快拳和散手一般不在势中用力,而尽量放松。越是放松,速度才越快,最后发的劲也才越大。这就是练太极拳强调放松用意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太极用意不用力”这一说法的来由。
要夺势,须知阴阳。阴阳不仅是理,也是法,是太极散手技击及推手的根本大法。阴阳在太极拳法中表现为开合。故太极拳谱中说:太极拳法势出以开合为本。出手为开,开中有合;回手为合,合中含开。”所谓阴阳合能打人”。不知拳法之阴阳开合,难得太极真艺。势起当以身为先,随之手足齐到,号称七星”打人,谓之势。亦及以身法打人,不独以手法为强梁。以身欺人,过步夺势,直逼其根节,打人便毫不费力。这是太极散手奥妙真传所在,有志于太极拳散手者不可不知。太极拳之所以属内功型近身短打拳,便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