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但是由于现代人不爱运动,有的人年纪轻轻就有关节毛病,因此,多练原始太极拳预防缺钙,让骨骼更健康。
原始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原始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原始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原始太极拳的中医原理能防治多种疾病
1、原始太极拳运动道法自然, 平衡阴阳
中医养生学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又以平衡阴阳为养生的核心内容。《素问·生气通天论》谓: 凡阴阳之要, 阳秘乃固, 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 若冬无夏。
因而和之, 是谓圣度。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经文强调保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无疾的关键, 又是养生论的主旨。
原始太极拳理论源于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学说,因此,阴阳之道乃是原始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也是核心。
因此, 有原始太极拳家按阴阳特点将原始太极拳运动平分阴阳, 将柔、吸、引、化、收、蓄、入、来、退、屈、虚、合等列为阴, 将刚、呼、击、打、放、发、出、往、进、伸、实、开等列为阳。
这样的划分使阴阳概念、阴阳平衡理念在原始太极拳运动中更具体化, 更富指导作用。
2、原始太极拳运动动静结合, 形神兼修
中医养生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兼修的养生方式。我国古代著名长寿老人陆游在动静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 一生坚持读书三万卷, 写诗万余首, 但仍坚持每天练剑, 终生不懈, 最终享年85岁。
原始太极拳运动无不体现了对称变化,老年人练习原始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并能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黄帝内经》的养生专论《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提出了形与神俱”的形神共养观点, 即所谓守神全形”、保形全神”。这说明精神与形体是统一的, 养生必须同时注重形体锻炼和精神修养 。
在传统中医养生术中既有以调形为主的五禽戏,又有以调息为主的放松功。而中医学推崇的最高养生方法是形神共养, 原始太极拳运动恰是一项结合了导引术”与吐纳术”发展起来的具有形神兼修、动静结合特点的养生运动。
原始太极拳在外主动而养形,在内主静而养神。其外在的肢体运动讲究手、眼、身、步法的协调配合, 整体动作舒缓大方、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
通过外在的肢体运动能够使练习者全身放松, 经络疏通, 气血流畅。在内则重视精神内敛, 以意导气, 以气导动; 习练过程中要求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 毫无杂念, 通过意识的主导作用进行调息、调身的锻炼。
事实上原始太极拳的动作节节贯穿, 重心的虚实转换、刚柔变化、快慢相间、蓄力发劲等都是在意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总之, 意念不止, 动作不息体现了原始太极拳形神兼修,动静结合的特点, 从而达到内外合一。
练太极拳的两大好处
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和思维方式。
这些习惯定势,一方面提高了动作效率,一方面也酿成了人体运动的缺陷。也就是说,凡是习惯动作多属单向偏颇运动。
如日常生活中上肢运动:端、握、提、捏、抓等单手动作,一般多用右手;下肢运动:弹、跳、蹦、踢等多以右足发力;中上盘运动:扛、挑、抬等多用右肩,左撇子者反之,无论是左还是右,均系单向运动。
经常练习同一种运动,时间久了,就会很容易导致大脑的思维和神经固化,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
由此势必导致人体内部机能的左右失衡。右强则左弱,左强则右弱。强者易瘦,弱者易病。故而在发病上,有句男左女右”俗话。此说虽未必科学,但人体患病多集于一侧确为常见。
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
抽招换式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发力时,讲求前吐后撑、上枯下踩。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身型对立统一,大脑所想和思维要浑然一体。
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保持了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克服了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
保持了人体能的中和态
就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历来说法不一,通常以为:生命在于运动,其理取自流水腐、户枢不蠢;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多静,以减少机体的磨损和功能的消耗。
持此观点者,多以龟龄鹤寿作比。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动与静不可偏废。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化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故多常年不断药。
所以说,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不利,只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的运动;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强调放松入静。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走架或推手时须摒弃杂念,动中求静,神意专注一才,以一念代万念,所以说外形别动心犹静。
太极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态量为适宜,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
练原始太极拳让血液产生六大生理功能
一是气体的交换功能
它通过呼吸的作用,经肺部吸人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再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排出体外。
二是营养功能
血液通过氧气运输组成细胞和供应细胞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盐类等。
三是排泄功能
细胞的代谢产物,如肌肝、肌酸、尿素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排出体外。
四是调节功能
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稳定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调节血液中的酸碱平衡度,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以及生物催化剂一酶等,也是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机体各部位,以发挥他们的调节作用。
五是体温调节功能
因人体组织的导热性很差,身体不同组织的热量,也是靠血液循环运送体表组织而散发出去。
六是防御功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血液中含有白细胞和各种免疫抗体,当细菌和毒素浸人人体时,有的可被白细胞吞噬分解,有的可被抗体凝聚、沉淀或溶解,以清除细菌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
人们在锻炼时,由于人体各部位肌肉和关节的放松活动,一张一弛,使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的血液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另一方面有些锻炼形式如原始太极拳采用的是腹式呼吸,呼吸时横隔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加强心肌的营养作用,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况且横隔肌的一升一降和胸腹腔的一张一弛,可以促进肝脏、肠胃的蠕动,使肠、胃、肝、肾都发生适当运动,促进肝、胃的血液循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提高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物质代谢,增进食欲,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增加血液中的白蛋白含量,对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都有明显效果。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相信您对原始太极拳的功能已有了解,全家人练习太极拳不仅增加彼此的交流,还能增进感情培养,让全家更和睦欢乐。坚持练习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可以说太极拳是治病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