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儿子詹姆斯小时候,有天和姨妈家两个表兄弟一起在家里玩。当他们跑到厨房时,詹姆斯不小心撞到餐桌上,一只精美的高脚玻璃酒杯砰的一声落在地上,摔碎了。罗斯福夫人和玛丽姨妈听到声音后忙赶过来,问是谁打碎的。姨妈的两个孩子齐声说:不是我!小詹姆斯迟疑了一下,也跟着喊:不是我!罗斯福虽已猜到真相,但他并没有当众揭穿儿子。玛丽姨妈一家走了之后,他也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他希望儿子能自己说出真相,认识到错误。
这种沉默的惩罚,使小詹姆斯受尽了折磨。但是罗斯福依然沉默着,并不时通过妻子暗示儿子,撒谎的人是连父母都不会信任他的。终于有一天,詹姆斯默默地来到父亲面前,眼泪汪汪地向他承认自己的过错,并用乞求的口气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您会原谅我吗?您还会爱我吗?罗斯福终于笑了,高兴地说:亲爱的孩子,我就等着这一刻呢!知道自己错了,勇敢地面对它,以后才不会再犯。爸爸怎么会不原谅你呢?詹姆斯,爸爸还会和以前一样爱你。
关键点分析
实践证明,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在家长正面引导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惩罚就会显示出它特有的威力和效果。但是惩罚也是一种艺术,既要约束孩子,又不能伤害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家长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潜力和优点,帮助孩子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使孩子的品行和学识都得到提高,这样的惩罚才是有效的。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先要了解惩罚的原则,知道自己要抱有什么样的心态来惩罚孩子。
关键帮助
不论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也不论孩子年龄有多小,家长在惩罚前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次受罚的原因。虽然我们不提倡体罚孩子,但是很多家长在气极了的情况下会打打孩子的小手、小屁股。当然这个方法家长尽量不要用,如果用了,一定要跟孩子说明白为什么惩罚他,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真正错在哪里,他是不会改正的,还会再犯,这样的惩罚就没有效果。
我们曾经对一些家长进行过一个惩罚孩子的方法小调查,整理了一下家长所用的招数,大概分为三种:
招数一:冷处理。这个方法主要是指淡化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骂脏话,他可能并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到能引起家长很大的反应,他会觉得很好玩,也达到了吸引家长注意力的目的,家长越不让他说他越说;而如果家长不在意他,他反而觉得没有意思,就不说了。
招数二:禁止孩子的一些权利和要求,取消一些已经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和要求。比如孩子上午犯了错,家长本来答应孩子下午去儿童游乐场,那么可以不去,并且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去。这里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问题上,一定不可以心软,不能到了下午看到孩子不高兴或者乞求可怜的样子,就又忍不住带孩子去了。这样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情没有关系,反正讨好一下,爸爸妈妈就会原谅的。
招数三:暂时隔离。这是比较极端的一个方法,特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比如,大家一起玩游戏的时候,如果有个小朋友总是捣乱,那么可以让他先待在旁边看大家玩一次,然后告诉孩子,是不是觉得这样玩,大家都非常开心呢。这样,孩子才会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如果把他单独放在一个地方,孩子是感觉不到的,这样对他的惩罚是无效的,反而会引起孩子心里的恐慌,觉得大人不要他了。
教育孩子不单单是表扬,有时候批评也是不能可少的。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批评孩子时要冷静,不能脱口而出。培养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而毁掉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件事,父母们千万不要大意。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但是有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经常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而且每次跟孩子说孩子总是心情很低落,一个错误经常犯那就是孩子的心理方面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心理,看看他们怎么想吧:
1、我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个合理的需求最常见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得不到满足,但孩子又不懂得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直接跟爸爸妈妈说多陪我、爱我这样的话。他就用犯错来引起关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2、我情绪紧张所致。
孩子害怕犯错,因为之前类似情况曾被爸爸妈妈严厉批评过,所以,当再面对类似的事情时,他会紧张,他担心自己再犯错的话,肯定会被爸爸妈妈训。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担心出错,就越是会犯错。
3、我反抗父母的某些决定。
孩子对父母的某些决定不接受,但又没办法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他就用一错再错的犯错来表达。这类型孩子跟上面不同的是,做错时他没有恐慌感,他是有意识做错的,是故意的。
4、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
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5、我判断是非的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
6、父母对我的惩戒不严。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
看到这些,父母都应该知道了孩子为什么总是屡次犯错了吧,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根据小编所列举的原因来对照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小编还是希望父母能够杜绝这种现象,因为孩子总犯错,吃亏的是自己。
随着育儿观念的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知错认错的重要性,所以当孩子犯错了之后,会让孩子认错,让孩子说我错了。而很多孩子以为只要说了就可以蒙混过关了。而母婴专家指出,孩子犯错后要讲完道理再道歉。
北京读者郑先生问:儿子现在3岁多,正是顽皮的时候。他每次犯错时,我爱人要求马上道歉,觉得这样能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如今,孩子道歉的速度倒是挺快,可没过多久又犯同样的错,而且他道歉越来越流于形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认错?
广东省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答:相信许多新爸妈小时候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闯了祸,家长除了训斥,还会一遍一遍逼问你说你错在哪儿了?这给许多孩子内心留下阴影,因为他们的确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比如,大多数孩子不明白,在墙上画画跟在纸上画画有什么差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基于这样的童年心理阴影,加上西方文化的传入、育儿观念的更新,如今的80后新爸妈多容易采取另一种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先认错,养成一个有错认错的好习惯。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这样做可以让对错观念不是很强的孩子先从行为上知道要认错,敢于承认错误。但往往会导致孩子留下只要认错就能过关的错误认识,以致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我建议,孩子犯错后,家长还是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也就是讲完道理再道歉。孩子才会从中汲取教训,下次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万不可以成人思维去揣测孩子的心理,认为孩子是明知故犯或者死扛着不认,因为幼儿的善恶、是非、对错观念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要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同时帮孩子找到解决错误的方法。
母婴专家图老师温馨提示:孩子犯错后要讲完道理再道歉。所以孩子犯错后,不仅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还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另外,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
相信很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好了。有的脾气比较粗暴的家长会选择大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以为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会选择体罚的方式来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或者是有的家长大声的训斥孩子,甚至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发生,其实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那么孩子犯错了 家长怎么教育呢?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知道了孩子犯错了 家长怎么教育,所以我们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让孩子在批评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又能及时的给与孩子正能量,让孩子相信自己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母婴专家指出,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那么孩子犯错了 父母怎么办?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更多的是呵斥和批评孩子,甚至会当中责骂孩子,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孩子来说,不犯错是不可能的。那么,孩子犯错时,我们怎么办?怎样让孩子有好的行为,学会自我管理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犯错。研究儿童心理学,我们发现孩子的过错行为一方面具有偶然性和盲目性,而这种偶然性又往往是由于好奇心和喜 欢模仿等原因造成的,并非是孩子有意识的错误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还不充 分,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表达自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其次,作为父母要掌握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该怎么办。
第一,父母在思想上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不仅要允许孩子犯错、而且要欢迎孩子犯错。当我这样告诉家长时,很多父母很惊讶,因为他们每 天为孩子的错误行为而头疼,吵、骂,甚至威胁都不管用,还欢迎?我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分场合随意化,尤其喜欢在公共场合或者当着 外人的面吵孩子,这样会伤及孩子的自尊;二是情绪化,父母情绪好的时候,看孩子哪都是好的,情绪不好的时候,怎么看孩子都不顺眼,这样的惩罚让孩子不能明 白真正的对与错;三是日常化,有的父母从早到晚都抓住机会教育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父母的话成了耳旁风。
第二,代替惩罚的办法可以是父母提供选择,让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总是想先玩再写作业,结果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了时间概念,有时甚至 父母怎么叫也叫不回来。不妨试试这样的办法:父母和孩子协商解决,先玩还是先写作业,先玩可以玩多长时间,在孩子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满足了孩子对权利的需 要、对平等交流的需要,还有想要成功和挑战自己的需要。
知道了孩子犯错了 父母怎么办,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要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总是说到做不到,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让孩子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同时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学会怎样弥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