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三岁开始喜欢上各种机械类玩具,汽车、坦克、枪支、环形铁道、高架桥之类,都是他的酷爱。我和妻子带他上街,只要让他碰上这类玩具,不给他买上一件,他就会死气白赖,拖都拖不走。儿子五岁那年,我采访本市一个车模收藏爱好者,妻子让我顺带着也让儿子去开一下眼界。在收藏者家中,儿子看见了收藏柜中琳琅满目的车模,顿时眼睛都瞪大了。到后来,他竟然忘了我带他来时的叮嘱,不管三七二十一,缠着叔叔给他一辆“样子多乖多乖的汽车”。一时间,儿子要,别人给,我则坚决拒收,三人拉拉扯扯搅做一团,弄得我好不尴尬。时间渐长,儿子的机械类玩具越积越多,我给他买了个大大的塑料桶做他的“玩具库”。
儿子对玩具很入迷,只要没有作业,他就会玩得不亦乐乎。对此,我能够理解他,哪个孩子没有天生的玩性,国外的那些孩子比我们的孩子更贪玩呢!但让我恼火的是,儿子动辄把一大堆金属玩具拿出来满地摆放和随意组合,家中的客厅、卧室常常被他搞得一片狼藉,无从下脚。而且儿子还是个典型的“人来疯”,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他就会把“玩具库”提出来,当着客人的面哗啦啦倒一地,然后得意洋洋地进行“现场施工”。对他这种肆意破坏家中环境的行为,我多次向他提出意见,可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怕你不成?常常任我说破嗓子,他总是强词夺理,我行我素。
那次,儿子又把玩具摆得满屋子乱七八糟,吃饭时,我让他把玩具收拾好,可他看着自己的“杰作”,磨磨蹭蹭的就是舍不得收拾。我一气之下,抓起他的玩具就往“玩具库”里扔。看着自己的“杰作”被强行拆除,儿子气得双脚直跳,眼泪也扑簌簌地掉下来。这以后,他一连几天闷闷不乐,做作业也没精打采。看着这情景,我仔细反思,觉得自己确实伤了孩子的心,打击了他在玩耍中的创作积极性和孩童天真的表现欲。
这以后,我为儿子在凉台上搭建了一块“自然保护区”,在这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他的“机械化设计和施工”,只要他愿意,“工程”即使是“烂尾楼”,也可以无限期地保留下来。对他那些有点创意的“施工”,我和妻子还会及时进行表扬。至此,儿子高兴极了,在玩耍的同时,创作欲更强烈了。他常常对着书画上的某个城市形貌,照葫芦画瓢地摆出他的“工程”作品;看了二战的VCD片子后,会想像着摆出机械化战争的宏观场面。为此,几乎所有的玩具都被他拆装过十遍以上,有不少玩具就这样被永远破坏了,儿子管这样的破坏叫做“拆装工程”。有好几次,妻子看到儿子把刚买回来的新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忍不住进行干涉,儿子不服,和她争辩。我看到战事将起,一边平息战火,一边劝阻妻子。妻子背着儿子对我说,你要当联合国维和部队,还是要有点原则嘛!我说,我的原则就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对所喜欢的事物多一些探知欲,如果父母让孩子做任何事都必须循规蹈矩,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肯定缺乏创造力。
儿子上初一时,我觉得还应该把他的玩趣和学习相结合。那天,我对儿子说,你那“自然保护区”中的“机械化工程”要上规模,必须有新的配套设施和辅助材料,而且,你损耗的机械设备也应该有所补充。我打算把购买这些东西作为你学习的奖励,怎么样?他听了一蹦老高:“哇,爸爸说话可算数?”我说:“不算数我还当什么爸爸。”这样的措施,使儿子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到后来,他又对钟表拆装、汽车机械构造、兵器基本原理之类的东西特有兴趣,在我的经济援助下,订购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杂志。高三的暑假,他还到本市颇有名气的“西部汽车城”进行了一个多月廉价的打工实习。按我对他的话说:你现在是个学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兴趣爱好和知识积累就是你最好的报酬。
现在儿子已考入大学,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儿子告诉我说,他学习起来感到非常轻松愉快,因为这个专业是他多年的爱好和兴趣所在。他相信,今后在机械自动化专业方面一定会有出色的业绩。儿子自信的表白,让我更深切地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总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有一片相对独立和自由的空间,为孩子开辟一块成长中的自然保护区,是做家长的责任。试想,如果儿子没有浓厚的兴趣做后盾,他未必能考上并学好这个专业,但如果我当年没有以“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形式为儿子的兴趣保驾护航,他也未必能有今天这样让我们自豪、满意的现状。
心理医生点评: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动力。我认为,作者在文章最后的那句话特别有道理:如果儿子没有浓厚的兴趣做后盾,他未必能考上并学好这个专业,但如果我当年没有以“自然保护区”这样的形式为儿子的兴趣保驾护航,他也未必能有今天这样让我们自豪、满意的现状。确实,兴趣除了可以让孩子不知疲倦地探索和学习,也能让大人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开拓。有了兴趣,工作和学习就不会觉得无聊厌烦,未来的生活满意度就会比较高。
有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不经意之中,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比如,如果故事里的家长不让孩子拆玩具,孩子就有可能削弱乃至丧失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如果家长不让孩子玩玩具,而是让他用更多时间学习和做题目,孩子就会认为学习妨碍了他愉快地游戏,从此厌恶学业,不肯学习了。
故事中的“自然保护区”的做法是非常有创意的做法。这是家长和孩子民主讨论、需求双赢的结果。孩子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家长也省却了大量的打扫劳作。孩子从中学到了自我行为的边界和规则,懂得尊重别人的需求和理性处理矛盾的手法。
许多孩子容易兴趣转移,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固定和执著,家长倒可以有目的地在这方面细加培养。持久的兴趣常常会造就出非常出色的人才。
阅读推荐:
男友爱看美女是花心吗?
矜持的女友为什么裸奔?
婆婆爱在丈夫面前换衣服
我竟当着爸爸的面射精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 (四)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