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孕时,婆婆时不时煮‘去胎毒茶’给我喝,说能给未出生的宝宝去去胎毒。”怀孕27周的周女士每次看到婆婆为她煮的黑乎乎的“去胎毒茶”时,就一阵担心。虽然不太愿喝,但她最后还是一咬牙喝了,她觉得老人家总不会骗人的。
不过对于胎毒是什么,孕妇需不需要去胎毒,周女士还是心存疑虑。专家称,民间俗称的胎毒实为内热,孕妇和新生儿应根据需要去胎毒。
一线案例
胎毒惹得一身疮
今年刚做爸爸的秦先生,终于领会到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古训了。秦先生说,他的儿子今年7月份出生的,出生时家里老人煮了一小锅黄连水给他爱人和儿子喝。妻子看着婆婆坚决的态度,没多犹豫就抿了几小口。可是儿子刚出生就让他喝这些东西,怕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因此秦先生硬是没给儿子喝。
几个月后,妻子身体恢复得很好,可是儿子身上却长了大大小小很多疮,让秦先生不知所措。“要是你早听我的,给你儿子喝的话,就不会弄成这个样子了”,这时老人发话了。于是,秦先生按照老人告诉他的方法,重新煮了点黄连水给孩子,没想到孩子身上的疮没过几天就慢慢消退了,这让他不得不相信这些民间的做法了。
专家分析
胎毒与内热有关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苏宁说,民间说的胎毒,从中医上讲,即为内热。“清胎毒”在南方比较流行,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很湿热。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出生后皮肤就容易长疮、红疹等。其中最为流传的一款清胎毒方:一小撮白莲须加一个鸡蛋,三碗水煲成一碗水,快要煲好时加冰糖或红糖即可。民间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清胎毒”方法。
广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李柳青说,从西医的角度看来,怀孕期并没有所谓的胎毒。如果孕妇在孕期大鱼大肉大吃大补,吃过多的孕妇奶粉,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会加重身体内的热气,很有可能会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等。虽然会导致湿疹,但西医并不建议孕妇食用含有药物成分的食物来去除。建议在孕期的饮食上注重科学合理膳食,既要吃一些补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同时也应多吃各类蔬菜、水果,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
李柳青说,在医学上是没有“胎毒”这种说法的。所谓“胎毒”,其实就是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这种病症可能与母亲的内热体质有关。
专家建议
枸杞根+青皮鸭蛋 解孕妇内热
苏宁说,枸杞根和青皮鸭蛋煮水,是民间流传比较广的一种去胎毒的方法。从中医上讲,枸杞的根也是一味中药,名为地骨皮,能清热泻火,滋肾阴的功效,而青皮鸭蛋也主降火。枸杞根加上带壳洗净的青皮鸭蛋一起煮,喝煮的水,吃青皮鸭蛋可以清内热,去胎毒。另外,孕产妇清除了体内的胎毒,为胎儿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环境,对胎儿是有好处的。
不过苏宁也提醒,孕妇内热千万别喝凉茶,易导致孕妇流产等。另外,服用一些降火的中药之前,切记要咨询相关的医生。
黄连珍珠粉煮水 去婴儿胎毒
“新生儿排的第一次大便,也就是胎粪,对于新生儿来说非常重要。”苏宁说,“胎粪能否在24小时内解出,对于查看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状况、有没有肛门闭锁等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新生儿来说,如果不能顺利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或者排出的胎粪暗黑干结则说明其体内有胎毒。所以,给新生儿去胎毒,能让其更好地解出胎粪。常用的办法就是用黄连、珍珠粉煮水,往他嘴里滴上两三滴就可以了。黄连在市场上比较好找,珍珠粉则需要用优质的珍珠粉。另外,用羚羊角、犀牛角磨成粉然后煮水往新生儿嘴里滴上几滴,也可以预防孩子长大后出现长疮等一系列皮肤问题。
当孩子几个月大后,为了预防孩子长皮疹、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或者孩子已经有了这类过敏性皮肤病的反应时,家长可让孩子服用小儿七星茶、淡的菊花茶水,还可以榨点水果汁如梨汁等给他喝。不过苏宁也提醒道,由于小孩的胃肠功能不完善,这些凉性的东西不能经常给小孩喝,偶尔喝一次,每次的量一两滴就可以了。
“清胎毒”这个词在广东地区比较流行。特别是老一辈的广东人,他们认为广东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很热毒。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清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的皮肤就容易长红疹。其中最为流传的一款清胎毒方:一小撮白莲须加一个鸡蛋,三碗水煲成一碗水,快要煲好时加冰糖或红糖即可。民间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清胎毒”方法,比如绿豆煲老鸽汤、鹅蛋、豆浆等等。
新生儿也有要清胎毒?
很多新生儿一出生,家里的老人就会按每个地方的习俗喂些汤药,有的喂黄连水,有的喂红糖水,有的喂大黄加川楝,有的要喂钩藤水,有的要喂腊梅花,有的要喂珍珠粉。据说这样可以去胎毒。近期,微博传出,一名女子的孩子出生四天,为除“胎毒”给喂了黄连水,结果孩子中毒死了。
但据记者了解,有的婴儿才刚出生一天,就被要求要排毒。实际上,婴儿患湿疹、毛囊炎、黄疸、结膜炎、胃肠道消化不良等,压根就不是什么胎毒。所以,擅自喂各种中草药汤剂“清胎毒”的民间习俗一点也不靠谱。医生指出,新生儿发育未完全,解毒能力低,有的中草药很可能就有肝肾毒性,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另外,有先天性蚕豆病的孩子,如果家长贸然给喂食了腊梅花、珍珠粉等,会突然诱发孩子的黄疸,加重病情。
医学分析
在西医的角度看来,怀孕期并没有所谓的胎毒。但是,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很有可能会将热毒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虽然会导致湿疹,但西医并不建议孕妇食用含有药物或药材的食物,例如龟苓膏等使用药材制造的食品。还是建议孕妈妈在怀孕后期多吃青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这样就不必使用以上提到的方法去进行刻意的排毒。
虽然,妈妈们都很想宝宝生出来皮肤光滑红嫩,漂漂亮亮的。可是,孕晚期是孕妈妈经历千辛万苦,才等到宝宝快要来到世界的时刻。对于这个时期的饮食和生活安全都需要特别小心和谨慎,否则将会贻害宝宝的健康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如果前辈向孕妈妈提出类似“清胎毒”等民间方法时,特别是有些偏方是涉及到一些中药药材的话。孕妈妈千万不能轻信这些所谓的偏方,如果自己不能分析是否能食用时,最好先询问过为自己做产前检查的医生,才定夺要不要食用这些偏方。这样,也可以使用医生的吩咐,作为推搪前辈要求孕妈妈食用类似的药材或食物最有力的依据。
准备怀孕五大秘籍(二) 受孕需要浓情蜜意 性欲的顺畅高低与否,甚至关系到优生的成败。 古人认为,受孕必须以情欲高涨为前提。如果女子进入性兴奋,却因其他因素干扰了情欲,或女方情欲旺盛,而男子却无法“投桃报李”,或者只是为了“造人”而性交,以致造成精神紧张等,这些都会影响优生。 生活中,愚夫笨妇也有可能生出聪明伶俐的下一代。古人将这种看似超出常理的情况解释为因为他们“交疏而情意狎,思切而情先交,所以阴阳和而生育多也”。也就是说,情欲高涨才能形成“阴阳和”的条件,从而生出健康的后代。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妇女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引起子宫收缩方式的破坏,并最终成为所谓原因不明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张枫说,临床上有不少不孕不育症患者,心理背负沉重包袱,越想生,行房时反而越难达到高潮,因而影响受孕生育。他们在抱养一个孩子,断绝生育的念头后,精神一放松,反而无意中怀孕。 频率与生育:过少过多都可致不孕 性交频率对生育力也有一定影响。“不育症的病因并不都是‘肾虚’” 给病人规定每月只能在排卵其性交1~2次,以达到“清心寡欲”、“保存元气”的效果,并不适合每个病人。有的不育夫妻受“肾虚”的精神压力,拼命压抑自己的正常性需求,久而久之反倒影响双方的性欲和性功能。 若男性每月只射精1~2次,精子的数量虽然会有所增加,但精子的活动度和存活率却会下降,“老化”的精子比率将显著增加,反而不利于受孕。 还有些求子心切的夫妇行房事过于频繁。精子的生成需要时间,这就导致精液变稀,精子数目显著下降,同样不利于受孕。如果在女性经期未完时便着急地行 房,甚至可能会引起女方免疫性不孕,即把丈夫的精液当成侵入机体的“敌人”,产生抗精子抗体。而性交越频繁,女方吸收男方的精液越多,抗原激发抗体的程序 就越强烈。因此,对性交过频而不孕的夫妇,最好暂停一段性生活,或使用安全套3~6个月,以利于受孕。 究竟性交频率保持在多少才合适?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通常卵子离开卵巢后的“寿命”在1~2天,而精子在阴道酸性环境中至多能生存8小时,进入子宫后则可生存2~3天。“一般来说,性生活以每周1~2次为适中,女子排卵期前后可适当增多。” 时机与生育:秋冬季出生的宝宝更优秀 人的自然受孕率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4个周期中只有1次受孕机会。对于不育或生育力低下的人来说,正确地掌握性交的时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排卵期性交可增加怀孕的几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妇女在排卵期有少量出血,如误以为是来月经,人为地避开房事,这无疑是丢失了大好的机会。”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金秋或初冬时节出生的孩子,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方面,都比其他季节出生者更胜一筹,其中以10月、11月、12月内出生者更为显著。 而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应该与大自然的气候节律同步,即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同房受孕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深秋或初 冬,即阳历12月和次年的1、2月。此时肾气闭藏,肾精充足,为胚胎提供了极好的生长发育场所。到了春季,自然界生机蓬勃,人体气血运行也随之旺盛,精血 充聚胎儿的大脑,有利于大脑的发育。夏日万物茂盛,有利于各器官的发育。到了秋天,是万物收获的季节,胎儿也已发育成熟,“瓜熟蒂落”,自然分娩。
延伸阅读:
怀孕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