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下的孩子拒绝同别的伙伴玩?这很正常,这个阶段他很还没准备好与小伙伴正式开始交往,他还等着你递给他玩具呢,而不是主动参加别的小朋友的游戏!
即使大一些的孩子,你也没有必要一定出马,“催促”他变成交际明星。一般情况下,孩子要到3岁左右,才能找到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或加入一个小团体。
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及交往特点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朋友不多,但照样很充实、快乐。对这样的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个性更重要,而没有必要强迫他像别人一样“活跃”。关键要多观察,看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感觉很快乐?能玩得很开心吗?如果是,你就不必担心,一旦他准备好就会和别人一起玩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无论对大人,还是对孩子来说,生活中有一个亲密的朋友都是很珍贵的。你知道吗?当一个孩子有朋友时,玩的时间会比没有朋友的孩子多出6倍,他更容易与人分享,同别人交流的时间更长。
有些规则可以帮到你:
2岁以前,孩子们喜欢熟面孔,最好把熟悉的孩子放在一起。陌生的孩子会让他们担心。
多组织2岁以后的孩子参加偏“动”的游戏,如荡秋千或骑车等,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小伙伴的相遇,而且孩子在期间的积极互动要比在那些安静的动手游戏(如搭积木)中的互动高出2倍。3岁之前的孩子在和同伴交往时,喜欢有成年人在场。虽然父母不一定要参与孩子间的活动,但要待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孩子间的小冲突,一般不必太认真,放手让他自己在历练中学会交往。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些极端行为,让他不被过度伤害,也不去伤害他人。如果弱势的一方能够反抗并且懂得保护自己就好,但是如果孩子不会,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保护自己的办法。
及时闪躲、表达愤怒,甚至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还手”也未尝不可。在冲突中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
1 岁半以后,随着“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的转化,孩子所要学的一项重要的技巧,就是分享。分享是其他友谊技巧的基础。
分享并不是天生就会,只有到了3岁左右,才真正出现分享行为。在学会分享之前,孩子先要知道什么是“我”和“我的”。知道什么东西属于“我”,才能真正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快乐。硬逼着孩子和别的孩子分享是不现实的,只有孩子清楚了什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他也期待着让别人与他同乐时,分享行为才能真正主动出现。
及时闪躲、表达愤怒,甚至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还手”也未尝不可。在冲突中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社会适应的方式。
两三岁的孩子间很容易发生冲突:抢玩具,推搡,抓头发,有时甚至会咬人。对这个阶段的“武力事件”,比较合适的态度是:接受情绪,引导行为。比如:“我理解你很愤怒,但我不能允许你打人。”
如果一个孩子刚开始用打人的办法处理事情成功了,以后他会更容易用打人的办法来处理其他事情;如果大人的态度不坚决,不明确,孩子打人的行为可能就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让孩子看到一种除了打人以外的处理好事情的方法。比如协商、交换等方式,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进行“谈判”。
很多研究都证明,“角色扮演”游戏能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这些游戏中,玩具可以给孩子另一个视角,让他站在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进而体会他人的感受。
2岁以后,可以和孩子玩一玩角色游戏。游戏之后,你们可以聊一聊:“刚才你演的是什么,后来又演了什么?这几个角色里,你觉得谁最努力?谁最有耐心?相关阅读:怎么培养宝宝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