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1、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随着韧带下间隙的血肿形成,成纤维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而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随着血肿的机化、骨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体前缘的骨赘。
2、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颈椎的退变并不局限于椎间盘以及相邻近的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尚应包括:
①小关节
多在椎间盘变性后造成椎体间关节失稳和异常活动后出现变性。
②黄韧带
多在前两者退变基础上开始退变。其早期表现为韧带松弛,渐而增生、肥厚,并向椎管内突入。后期则可能出现钙化或骨化。③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其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与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并与病变椎节相一致。
二、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
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
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三、风寒湿因素
外界环境的风寒湿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循环障碍,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因此,风寒湿因素不仅是诱因,也可作为病因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四、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但与颈椎病患者对比,后者颈椎的畸形数约为正常人的一倍。
骨质增生的症状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是因为颈椎长期受到劳损、骨质增生,或者是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的主要表现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骨质增生是颈椎的病理基础,如果颈椎的骨质增生累及了颈部的神经、血管,出现了临床症状,则称其为颈椎病。根据骨质增生的部位和神经、血管损伤的程度,颈椎病主要分为6种类型,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1、颈型颈椎骨质增生
此型最为常见,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引起。表现为颈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不适及及颈椎不稳定的表现,部分患者感到脑后部有疼痛及麻木感。颈型颈椎病患者检查时常无明显的体征
2、神经根型颈椎骨质增生
神经根型颈椎骨质增生指的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压迫到了颈部的神经根从而导致相应的表现出现。发病率占到了颈椎病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年龄多在四十到六十之间,男性比例大于女性。
神经根型颈椎骨质增生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颈部活动动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患椎棘突压痛、椎间孔压迫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3、脊髓型颈椎骨质增生
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约占10%~50%。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酸胀、烧灼、疼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觉,身体重心不稳定,易摔倒。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膝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
4、椎动脉型颈椎骨质增生
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症状表现为因头颈部位改变而出现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和猝倒者。
病情发作的时候,病患的颈部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旋颈诱发试验阳性。颈椎的正侧位以及斜位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增生的骨质就会压迫到椎动脉,从而导致了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脑部一过性缺,就会出现颅内缺血、缺氧症状血、缺氧。在患者适当调整头部位置,解除椎动脉的压迫后,脑部缺血、缺氧状况即可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5、交感神经型颈椎骨质增生
本型少见,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原因是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引起交感神经损伤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有时视物不清。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还可有心动过速等表现。
6、食管压迫型颈椎骨质增生
本型颈椎病比较少见,由于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病人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
7、混合型颈椎骨质增生
上述类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可以单独表现出来,也可以混合存在,特别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经常与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合并存在,使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要引起注意。
骨质增生都有哪些检查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医院里如何检查骨质增生呢?
骨关节炎病人若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化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少数炎症严重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
一、滑液检查
受累关节如伴发攒膜炎可出现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细胞数不高(<20X109/升),多为单核细胞,攒液中可见软骨或骨碎片颗粒,软骨碎片中可见软骨细胞。
二、关节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关节内部情况,能清楚观察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但由于本检查毕竟属于创伤性检查,可能伴发感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且费用较高,不可能作为常规检查。
X线平片不仅仍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的学者还认为它是追踪病情变化的金标准,拍膝关节片时,病人应取站立位拍前后位和侧位片,髋关节和手关节可只拍前后位片,在早期阶段,X线片大多正常,中晚期可见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下骨硬化和变形,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下囊肿和关节腔游离液体等,骨性关节炎的x线特点为:①关节间隙狭窄,如在膝关节,可小于3毫米;②关节面硬化变形;③关节边缘骨赘;④关节鼠;⑤软骨下囊性变,其边缘分界清楚;⑥骨变形或关节半脱位。
X线片可分为五级,0级:无改变;1级:轻微骨赘 2级:明显骨赘,关节间隙正常;3级:骨赘外关节间隙中度狭窄;4级:骨赘外关节间隙严重狭窄,伴软骨下骨硬化。
随着影像学新技术如微焦摄影;CT,磁共振和三维重建等的应用,除对骨关节炎的诊断有帮助外,对详细了解骨关节炎的病变进展及药物疗效都有参考价值。
治骨质增生的中医偏方
1、用川芎末6--9克,山西老陈醋适量,药用凡士林少许。将药末加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然后混入少许药用凡士林调匀。随即将配好的药膏涂抹在患者增生部位,涂好后盖上1层塑料纸再贴上纱布,用宽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封。2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2、取白芍30克,木瓜、甘草各12克,鸡血藤、威灵仙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颈椎增生加葛根12克;胸椎增生加狗脊12克;腰椎增生加杜仲、怀牛膝各12克(亦适用于膝关节以下关节病)。此方重用白芍、若效果不显可逐渐将其增至60克。若腹泻,可加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1日1剂。
3、用花蛇(银环蛇)4条,威灵仙72克,当归、土元、血竭、透骨草、防风各36克,共研细末,过筛。日服2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
4、取活蚯蚓数条加白糖适量,使其化为粘液,涂抹患处,覆以干净白纸,纸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热至适量温度,反复加热,直至粘液烫干为止。每天2次。此方治疗骨质增生疗效较佳。
5、用鸡脚250克,桑枝15克,洗净同煲汤(用水量以一次食用量为宜)。1小时左右即可,吃鸡脚喝汤。食用几次后,脚跟不痛,即可以着地行走。
6、取红花(中药店有售)50克,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1周后便用可来涂擦患部,使其软化、消除,痊愈。如果严重者,多制作几次使用,效果更佳。
7、用活蚯蚓数条,加白糖适量,使其化为粘液,涂抹患处,覆以干净白纸,纸外再包白布,用暖水袋加热至适量温度,反复加热,直至粘液烫干为止。每天2次。此方治疗骨质增生疗效较佳。
中药偏方
抗骨质增生丸
来源:刘柏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3份,肉苁蓉、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各2份,莱菔子1份。
用法:上药煎制成流浸膏,加蜂蜜,泛丸,每丸重2.5克。每日服2~3次,每次服2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功用:补肝益肾,通经活络,强筋健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方解:方中以熟地为主,补肾中之阴;淫羊藿兴肾中之阳;肉苁蓉入肾充髓;骨碎补、鹿衔草补骨镇痛;加鸡血藤通经行气活血以增强健骨强筋的作用;佐莱菔子健胃消食理气,以防补而滋腻之弊。药理研究表明,熟地、肉苁蓉具有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增生和渗出作用;本方有一定的镇痛效应与抑制增生作用。此可能是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结果。
主治:退行性脊椎炎。
疗效:治疗退行性脊椎炎1000例,病程短者22天,长者18年。治疗1~2月,最长6个月收效。结果显效(腰痛消失,活动不受限,能恢复原工作)808例,好转(腰痛显著减轻,活动功能进步,能恢复原工作或大部分工作)141例,无效51例。总有效率为94.9%。
附记:凡感冒及其他原因引起发热者忌服本方。
活络通痹汤
来源:蒋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独活、川续断、制川乌、制草乌、熟地各15克,桑寄生、丹参、黄芪各30克,细辛5克,牛膝、地龙、乌药、炙甘草各10克,土鳖虫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分2次服。药渣用纱布包后趁热敷于腰部,以温热不损伤皮肤为度。
功用:温经活络,养血通痹,祛风止痛。
方解:方中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络、祛风湿;丹参、乌药理气活血,祛瘀通络;黄芪、熟地、炙甘草补气养血,扶正祛邪;牛膝、地龙、土鳖虫搜风活络,通痹止痛;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椎压迫,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主治:肥大性脊柱炎。
疗效:治疗肥大性脊柱炎110例,结果痊愈67例,显效30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
附记:本方一方两用,内外并治,可资效法。有助提高疗效,缩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