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主要是对大脑的思维活动进行调理,练功时用主观意念抛弃日常杂念,使大脑清空入静,一尘不染,一芥不留,只想练功,只存练功一念。其入静的方法或数息、或意守身体某一部位、或意守外景、或循经以意领气等,即以一念代万念。总之,是要求练功者心情舒畅,使大脑处于一种清净无为状态,也就是气功态。通过调心可使心神安定,即儒家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样,即避免了七情对于人体的伤害,减少致病因素,又能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整,使神经系统的功能趋于协调,有利于其对各个器官系统的支配、调节功能达到协调一致,脏腑间的功能亦随之协调一致,功能旺盛,气血充足,抗病力增强,健康无病。
调息就是调整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要求练功者在练功时由原来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使气沉下丹田,增加横膈肌的伸缩幅度,增大肺活量。主要有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呼吸方式。由于腹式呼吸时腹部肌肉的运动能够起到按摩胃肠的作用,故可以提高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初练功者以深呼吸为主,通过深呼吸,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吐故纳新,使体内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可以消除疾病。同时吸入更多的新鲜氧气,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这样,体内各器官组织的供氧充足,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祛病健身之功效。随着练功者功夫的长进,可由深呼吸逐渐转向微细呼吸,直至胎息。此时呼吸则以深长匀细为好,因为至此阶段已经是身体健康,脏腑机能旺盛,协调一致,阴阳平衡,这样的慢呼吸可以减慢机体代谢过程,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调身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对于身体的调理,又叫调姿。主要是要求练功时不仅关节、肌肉以及周身都要放松,人的心态也要放松。在做任何姿势、任何动作时都是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松如肉之欲坠,但松而不懈,是一种随意的气功姿势或状态,以练功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宜。由于周身的放松,关节、肌肉不紧张用力,经络畅通,气血流通旺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身体健康无病。所以《管子》云:人能正静者,筋柔而骨强”。再者,因为周身运动肌肉的放松,支配胃肠的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可提高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利于水谷精微的吸收,使气血化源充足。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由于在调身过程中提高了脾胃吸收、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培补后天之气,其中一部分又上升于肺与吸入肺内的天地之清气结合而为宗气。由此可见,练功时外表看周身放松,大脑入静,实际上气血运行于内,布达周身而内动不已,属于外静而内动。同时全身骨骼肌肉的放松,大脑入静,减少了人体的能量消耗,所以说气功锻炼比较体育运动来说是一种节能的锻炼方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气功的练习,需要不断的去体会加上刻苦的实践才能练习完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综上所述,在气功锻炼过程中,通过调心、调息、调身,免除了七情对于人体的外扰和内伤,调理平衡了脏腑间的机能活动,促进了体内浊气的排出和新鲜氧气的吸入,加大了肺活量,提高了脾胃的吸收运化机能,使后天之气化源充足,这样,充足的后天之气又可以滋补先天之气(元气、真气),元气旺盛,使脏腑得到温煦、激发和推动,功能增强,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由于体内气血可以互相化生,古人有气血同源”之说,通过练功,内气旺盛,气充则血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可以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从而使人体阴阳平衡,健康无病。人体气血充盈,正气内寸,邪不可干”,卫阳旺盛,提高了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对自身损伤的修复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这就是长期坚持练习气功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的根本原理之所在。希望大家认识气功,学练气功,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