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次,童年也只有一次。与人生后续发展终身相关的童年时期,如果荒废了,那该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然而,事实上,我们许多人的童年都充满遗憾。怎么才能避免我们童年的遗憾不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心理潜能?怎么让孩子的潜能在婴幼儿时代得到全面、和谐而充分地开发?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嘉宾背景』
冯德全1935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诸暨。新中国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早教专家,武汉大学“0岁方案”及“冯氏早教体系”创始人。现任北京金韵早慧研究院院长,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高级顾问,国家计生委人口管理培训交流中心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儿童教育与研究工作,著有《神童之谜》、《怎样培养早慧儿》、《天才的摇篮》、《三岁缔造一生》、《阅读点燃智慧》、《假期重于学期》等近十种著作。其倾注大量心血设计完成的“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简称“早教方案”),构建了全新而实用的早教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由于其在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
其著名理论“0岁方案”历年来荣获全国10项科技成果大奖,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美洲华语报等百余家海内外新闻媒体纷纷给予报道及赞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早期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普遍,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逐渐成为3个家庭的未来,是6个成年人的希望。早期教育要获得成功,一定要重建家长的育儿观念,大力提高家长的认识和能力。这种认识和能力包括更新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只有观念更新,才能实施科学的早教。
早期教育不只是年龄上早到从孕期开始,也不是传统教育的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更不是小学课程的下放。早教的特殊内涵是在0~6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脑神经网络形成的最佳期,给孩子良好的环境影响、丰富的信息刺激、榜样的感染熏陶、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起广泛兴趣、良好习惯,以及优良的性格、品德和气质;同时激发其求知欲望,开发智力,丰富生活常识。这就是提高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为后续发展、一生幸福和成就提供高起点和强优势。
注意,我所说的早期教育的性质,不是学历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人的基本素质培养。所谓基本素质,即健美的身体、灵敏的头脑、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趋向发达的语言,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基于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早期教育的方法自然而然是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玩中有学,学中有玩;教育爱而不溺爱;讲究爱态,控制情绪;培养良好习惯。
早教不只是为上小学做准备的学前教育,它是为一生做准备的人生奠基教育,它对人生和人才的影响正如数千年民谚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我的自主创新理论有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同步相似发展的学说,认为早期识字是重要的基本素质教育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难道还不是人的基本素质吗?而且经我20余年研究,孩子掌握视觉语言一点也不比掌握听觉语言难。所以我提倡早期识字。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语言,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一种人生行为的训练: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爱书本、会思考、善于自学的喜好并形成习惯。这是人生之一大要事和美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运用方案设计的“生活游戏识字法”, 个个孩子都能像学会认人、学会识物、学会说话、学会走路一样,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脱盲阅读。
但是我要提醒家长,要避免进入“早期识字中心论”的误区,不要片面追求早期识字的数量和速度,不要将识字的多少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标准,因为培养孩子对待生活和识字阅读的兴趣比识字数量更重要。
我认为,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着以下七点偏见:
“学龄前”偏见。有些家长,特别是一些家里的老人,认为学龄前的孩子还没到学习年龄,父母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睡足、长胖、开心。殊不知婴幼儿是人类学习的能手,人生学会直立行走、手脚分工、认识万物、掌握语言、习得行为、发展各种心理品质等重大难题都是他们解决的,而且人一生掌握的知识概念大约95%是5岁前学来的,所以父母要重新认识婴幼儿!
课堂偏见。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接受知识,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已,而且课堂教育的形式完全不适合婴儿,也不完全适合幼儿。环境熏陶、生活游戏才是最适合婴幼儿的课堂,而且家长的为人和喜怒哀乐是天底下最深刻最有效的早期教育。
理解偏见。毫无疑问,小学以后的教育应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机械记忆却是每个婴儿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些家长以“孩子小,不懂事”为由,总是拒绝让小孩子接触知识。这是很片面的。其实,婴幼儿有机械记忆的本能兴趣,他们空白的大脑也需要填充。实际上,传统教育中的“学说话”、“唱儿歌”、“背唐诗”都是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谁是先理解乐曲而后听音乐的呢?
难易偏见。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难易观念强加给孩子,认为把容易的东西教给孩子尚可,难一点的孩子就不会了。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束缚孩子的发展。其实婴幼儿心里并没有难易观,在他们眼中,好奇就接受,厌烦就拒绝,从来没有 “难”和“易”之分。
苦乐偏见。“十年寒窗苦”,“苦学苦练”,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总认为学习是件苦事,休息才是快乐的。有的家长怕“苦”了孩子,就采取了“弃学取玩”的态度。而早期教育的玩和学是统一的,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选择有趣的学而非枯燥的学,选择有益的玩而非无聊游荡,就是最好的早教;加之环境和榜样的力量,就是所谓不露痕迹的教育。
早慧早夭偏见。许多父母对于孩子的聪明早慧又高兴又害怕,害怕孩子用脑过度影响健康。其实,孩子用脑不是外部压力起作用,而是由好奇、兴趣、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起作用。如果孩子真的厌烦了,他就会打哈欠、瞌睡,很自然地“关闭”脑的门户,强迫也没有用。有谁见过婴儿得神经衰弱、失眠症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oyu/)系统偏见。认为教育一定要系统传授,循序渐进,殊不知最优的早教是丰富生活的积累,是快乐健康情感的陶冶。
早教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婴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他们身体健美,智能高超,性格卓越,富有气质。父母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应给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起点和强优势。其中性格卓越的标准是快乐活泼、安静专注、勇敢自信、勤劳善良、有独立性、有创造精神六大性格品质。这是给孩子一生的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