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爹来不像妈,这个孩子谁的娃?
正解:孩子长得不像爹也不像妈,这并不等于孩子就不是亲生的。人的相貌、身高、性格和智力这类特征的遗传除受多个基因控制外,还受到非遗传的环境因素影响。
人类的遗传特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纯由某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遗传特征,称为单基因遗传特征如血型、DNA多态性等。父亲与母亲分别将自己的一个基因传给后代,组成孩子的基因型,一旦形成,不再改变。另一类是复杂的遗传特征,如人的身高、胖瘦、肤色、智商、性格、行为和相貌等。这些遗传特征是由多对基因和环境等条件共同作用后形成。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多对基因的共同作用就决定了个体的特征。在精子、卵子成熟的减数分裂时,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随机组合的,因此同胞间各自得到的基因可以不相同,相貌也就不完全相同。另外复杂的遗传特征受环境影响较大,如身高和体重就与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直接相关;智商与受教育情况有关。
“黑李逵”能生“白雪公主”吗?
正解:可以。人类肤色遗传是由2对以上的基因控制的,不同肤色的基因对后代作用是相同的,不存在显隐性的区别,所以如果父亲肤色较黑,而母亲皮肤白皙,那么孩子会得到一个“中和”的肤色。在相同人种间婚配,其后代子女肤色相差多不大,如果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通婚,那么生下的后代就是灰黑色。
父母都是A型,孩子可以是O型吗?
正解:可以。tulaoshi普通人大都知道人类ABO血型系统有O、A、B、AB4种血型,实际上这4种为表现型。其基因型有00型、AO型、AA型、B0型、BB型以及AB型6种,所以同是检测到的A型血,其基因型可为AA或AO,B型血也是同理。正因如此,那些所谓A型父母可能不是AA,而是AO,那么当父母双方携带O型遗传因子的精卵结合时,子女就是O型血了。还有,一个人的血型未必终生不变,患癌症、输血、服药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疗等,血型会发生短期改变,过一段时间会恢复原状。而那些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接受骨髓移植后,血型可永久变得与供者相同。此外,由于人类对血型尚未完全了解,发现有极少数情况会“违背”上述遗传规律。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小时候是矮鼻梁,长大后有可能成为高鼻梁吗?
当然有可能,这正是鼻子遗传的有趣之处。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人阶段。当然想要拥有笔直、高挑、窄孔的鼻子,爸妈必须都是小鼻孔、窄鼻子,而且至少一方鼻子高直。
爸爸是黑眼睛,妈妈是蓝眼睛,宝宝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眼球颜色的遗传遵循着“黑色等深颜色相对浅颜色是显性遗传”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宝宝有蓝眼睛的话,即使你选择了蓝眼睛的爱人,可因为你是黑眼睛,你生的宝宝是蓝眼睛的几率会很小。
爸爸长得矮,宝宝也会矮吗?
“娘矮矮一个,爹矮矮一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传。身高属于多基因遗传。而且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与营养和运动有关。
体型与遗传有关系吗?
体型也属于多基因遗传。据统计,爸妈均瘦,宝宝也多为瘦型,仅有7%会胖;爸妈之一肥胖,宝宝有40%肥胖;爸妈都肥胖,宝宝有80%肥胖。肥胖的人往往有家族史,但环境因素对体型的影响也很大,出生后的生活条件、营养情况、运动情况、工作性质等因素均对体型有作用。
混血儿的肤色会像谁?
人的肤色同样是多基因遗传,不同的肤色基因对后代的作用是相同的,即,两个不同肤色的人结婚,混血儿的肤色呈现爸妈肤色的中间类型。
智力与遗传有关系吗?
事实表明,智力与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一般而言,爸妈智力高的,宝宝的智力也较高;爸妈智力一般,宝宝的智力也平常;爸妈智力有缺陷,也可能导致宝宝的智力发育不良。但是后天的教育、学习和营养等因素在智力的发展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有先天和后天相结合,才能将宝宝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小编总结:看过了这些“形色各异”的问题解答以后,大家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舒了一口气,原来“不像”也属于遗传基因范围内的正常现象,这小小的基因问题,可是牵动了多少人家的心哟,虽然基因的知识专业且复杂,但是多多了解遗传基因,咱们才能轻松备孕不是么。
所谓美术辅导班,总会拿“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作为评判儿童画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一个小(m.tulaoshi.com)朋友在画图时,把妈妈的脸涂成了青色的。幼儿园老师批评他说:“你怎么能把人的脸画成青颜色呢?忘了上课时老师是怎么教大家的吗?”这位小朋友很委屈地嘟囔道:“妈妈常对我发脾气,每回她的脸都是铁青铁青的嘛。”
讲这个故事的是少年宫的美术指导王蕾。王老师说,有些家长或老师,特别是一些社会上的所谓美术辅导班,总会拿“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作为评判儿童画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请误拿“像不像”评价宝宝的画
那么,如何避免误区,更好地挖掘与提升孩子绘画的热情呢?
1、要认识到,许多儿童画是与其身心发育的年龄特征相吻合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常听有家长训斥孩子:“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王老师说,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比较,以与实物形象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家长自然而然地就要指责孩子画中的毛病了,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其实,孩子们的有些即兴发挥,是童趣的真实流露,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在里面。一般来说,2到3岁是孩子的“涂鸦期”,3到4岁孩童的画是处于“抽象象征期”,4到7岁是“主观写实期”,只有到8岁以上才进入“客观写实期”。所以,要孩子的画与客观实物基本一致,这样的写实程度是要以达到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度为前提的。
2、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与孩子共享绘画的乐趣,使孩子感到他的画得到了成人的首肯和接纳。
王老师说,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儿童画常常会让人忍俊不禁。比如,戴的帽子不是紧扣在脑袋上的,而是略略浮在半空;画的房屋始终是“透明”的,屋里的人与事,外人会一目了然;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反映到纸上则往往得五官大、四肢小;尤其是有不少孩子在画人物的手臂时,喜欢从齐腰处开始画,而不是从双肩画起,画中人会变得十分夸张。看到这样的画,家长不妨和孩子一同分享快乐,要善于引导他们尽可能地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去作画。
3、表扬不要太空泛,应该言之有物。
对孩子在绘画上的点滴长处和进步,家长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表现信心和主动绘画的积极性,千万不要因为家长不正确的评价态度,使儿童产生挫折感。例如,有位叫楠楠的小朋友,她的爸爸在为她布置儿童房时,有一面的墙壁就是用孩子平时的绘画作品来装饰的,每当家中来客人时,总要带大家参观一下这间“画室”,在大家的称赞声中,楠楠更自信了,还拿到了全市比赛的二等奖。
很多妈妈都会认为自己对宝宝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对宝宝的照顾是非常细心的,但是,妈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你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让宝宝错失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1、隐藏的是妈妈的“私心”
很多妈妈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她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是在减轻自己的负担,减轻自己的焦虑。妈妈有时间了,可能会多给宝宝一点耐心,妈妈没有时间,那宝宝只好生活在“无微不至”的照顾中。
这些妈妈在照顾的光环下,掩盖着这样的一层意思:我要赶时间,我要让宝宝赶紧吃完;我要出门了,得帮他穿好鞋,不然耽误了我的事情;我要让他待在家里,不然我又有一大堆的衣服要洗。凡此种种,妈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自己。从实质上来说,其实她们爱的是自己而不是宝宝,多帮宝宝做一些,多照顾宝宝一点,意味着她们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
2、照顾是懒惰的爱,没有把宝宝看做独立的个体.
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本上都是在考虑自己的问题,并没有从宝宝是否适合宝宝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她们虽然给予了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这个照顾是她们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宝宝的需求,所以,她们并不是真的爱宝宝,而是在爱着宝宝,照顾宝宝的名义下爱自己。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宝宝成长的爱。
这样的妈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照顾宝宝好像是要完成任务。所以,她们才会认为帮宝宝做的多,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她们眼里,宝宝就是个大麻烦,宝宝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宝宝的出现意味着问题的出现。而照顾好宝宝,让宝宝吃好穿暖就是她们唯一的目标,她们生活在这种自己营造的母爱氛围中,自我陶醉,根本无暇顾及宝宝的感受和发展需要。
3、懒惰的爱会剥夺宝宝成长的机会
在这样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中,宝宝没有学会爱,他看到的妈妈是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宝宝成长的能量在妈妈的照顾中会一点点消褪。而且,妈妈的照顾只是在剥夺宝宝自由探索的权利。宝宝想自己穿鞋,是宝宝渐渐有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之后的一种表现。宝宝想跟小伙伴一起玩儿,虽然会有弄脏衣服的风险,但是她可以去学习和小伙伴相处,学习分享、学习如何处理伙伴冲突、甚至在地上爬着玩儿也是宝宝身体发展感统平衡的需要,可是这一切的需要都被妈妈在有意和无意中忽略了。
4、有心才有真正的爱
宝宝需要的是妈妈温暖的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照顾,关怀意味着分享,意味着接纳,意味着妈妈和宝宝关系的平等。一个真正爱宝宝的妈妈不会用照顾去物化爱,不会用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宝宝的发展,代替宝宝的感受,她会从宝宝的需求出发,从宝宝的心灵和成长出发,给他应有的尊重,允许他,等待他,陪伴他,与他同在……有心才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