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妈我是多余的吗?
13岁的女孩露露家境优越,妈妈是某外企的高管。最近,妈妈听保姆说露露总躲在屋里,不想去上学,还在网上查自杀的方式。妈妈吓坏了,拖着露露来做咨询。
鉴于露露的敏感度很好,我为她做了深度催眠。催眠中的露露看到自己在四五岁的时候,得了场大病,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妈妈和一个阿姨谈话,妈妈说:“要不是因为这个孩子,这次的大区经理应该是我。你说要孩子有什么好,三天两头生病,我经常为她请假,干了几年也没有升职的机会。”
看到这个画面,露露流着泪说:“我从小就觉得是个多余的孩子,是个累赘,给妈妈带来很多麻烦。我拼命好好学习,希望看到她的笑脸。可是,不论我多努力,妈妈总有数不尽的烦恼,这些烦恼都是因我而起。”
临床诊断:感受不到妈妈的爱让她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通过和露露妈妈交流,我得知露露是妈妈意外怀孕的结果,当时父母都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没打算要孩子,怀孕后就想堕胎。经过奶奶的不停劝导,妈妈才转变心意,要了这个孩子。露露出生后特别难带,经常得病,似乎是故意给妈妈找麻烦。妈妈为了她,不得不放弃很多事业上的机会。
妈妈说:“当时年轻,确实有段时间以事业为重,但是,我对孩子也很关心,只要露露病了,我都会请假陪她。只是遇到单位的事情不顺时,难免会发些牢骚。”这次发现露露的心理问题,妈妈的头发都急白了几根,她实在不懂为什么露露会觉得她自己是多余的。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每个在妈妈身边的孩子都能得到完整的母爱。孩子的价值感来源于妈妈的评价,因为妈妈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也是最重要的人,她能赐予孩子生命,提供衣食住行,没有她,孩子就无法生存,所以,妈妈的评价对孩子来讲至关重要。父母不关注孩子,甚至说出不想要孩子之类的话,孩子就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自卑、消沉,更有甚者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妈妈喜爱孩子,重视孩子,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是受人欢迎的,是有价值的,才能活得自信快乐。
育儿建议: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妈妈的爱
1、日常交流中传达出对孩子的爱
侄儿2岁多时,嘴里经常念一句话:“小宝宝不听话,奶奶还是喜欢他。”这是他根据儿歌歌词“小宝宝不听话,奶奶就不喜欢他”改过来的。侄儿改过的话颇有深意。据我观察,小孩子通常有这样的智慧,能说出特别深刻的话。这是孩子的愿望,他从心底盼望着这样的爱,不论他怎么淘气、怎么不合大人的意,家人都依然爱他、疼他。
有心的妈妈可以做个统计,你每天说出的话里,有多少句是这样的:“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喜欢隔壁的小云,她特别听话、懂事。妈妈不喜欢你。”……
3岁以下的孩子几乎全部当真,3岁以上的孩子分不清哪句是玩笑,哪句是真的。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妈妈不喜欢他,不想要他。这种恐慌的感觉深藏在潜意识中,长大后遇到困难、强烈的批评、冷落时会激发出来,会比其他人更不安。
妈妈们一定注意,孩子做错事情,可以批评他,但一定要让他知道,妈妈只是对他做的事情不高兴,妈妈依然很喜欢他。不要长时间生孩子的气,事情过去了就高高兴兴地带着孩子玩。
2、用行为让他确定母亲是爱他的
母爱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供给,更多的是温暖、包容。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把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里有两个“猴妈妈&rtuLaoShi.comdquo;。一个“猴妈妈”是用金属支架做成的,胸部挂两个奶瓶,小猴可以在这个猴妈妈身上吃到东西。另一个“猴妈妈”是绒布做的,身上没有任何吃的,小猴只能坐在猴妈妈的怀抱里,抱着猴妈妈玩。心理学家的问题是:小猴跟哪个猴妈妈呆得时间长?
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小猴只在饿的时候去金属猴妈妈身上吃东西,其他时间都呆在绒布猴妈妈这里,因为这个“妈妈”给了它温暖的感觉。
妈妈能够陪伴孩子时,尽可能多抽出时间来。工作繁忙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以为把孩子交给保姆、送到全托幼儿园就万事大吉了。孩子仍然会觉得家人不够重视他,不够爱他。
有些妈妈很委屈:“我供他吃,供他喝,要什么给买什么,他怎么就跟我不亲呢?”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孩子需要被爱的感觉,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陪着一起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mama/)3、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孩子
和孩子相处时的状态非常重要,孩子能很敏锐地察觉到妈妈的心情。一次咨询中,妈妈对咨询师说她平时心情挺好的。5岁的孩子插嘴说:“不对,我妈妈经常偷偷哭。”过了一会儿,孩子出去上厕所,回来时看到妈妈正低着头,说:“妈妈,你又难过啦?”
带孩子快快乐乐玩一个下午,远远胜过沉着脸带孩子一星期。千万不要把工作的不愉快带回家,更不要把事业发展的不顺归罪于孩子。
下班回家的路上,妈妈可以转换心情,放下工作中的烦恼,多想想孩子天真的笑容,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孩子,让宝宝做个母爱滋润下的健康孩子。
12345...小班的雨雨,长得白白净净,很可爱的样子。是妈妈在32岁时无意间要上的这个孩子,所以生下来就由奶奶带着,妈妈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才自己带。妈妈说自己不喜欢孩子,不愿意自己带孩子,带孩子太累了。我跟他聊到孩子的表现,她说已经很满足了,孩子回家能朗诵儿歌了。原来连话都说不清,外出带他参加聚会,只是躲在妈妈背后,连面都不敢露。是啊,孩子刚入园时,只会单字往外蹦,还撇着外地口音,闹不清他说的什么,更别说参加活动了。现在孩子在班里经常会大声尖叫,老师说要求,他故意重复接话。因为他,还把班里其他孩子也带的比较浮躁,常规明显不如其他班。你和他聊时,他也不是不明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为了他付出了许多许多……
中班的瑞瑞,非常可爱聪明的一个孩子,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攻击性行为特别多,观察发现,他也不是故意的,是出于喜欢别人,但不会正确的表达方式。有时生气了会大声喊叫,达不到目的就大哭大闹。他也是一个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孩子,妈妈做生意,忙的没时间照顾他,只管给孩子掏钱买东西,其他很少关注。刚上幼儿园不久时,我也跟她聊过,她说孩子上我们幼儿园被她的朋友笑话“你穷不起了吗?上这么便宜的幼儿园,我们给你钱,上那些贵族幼儿园去。”我被她的观点闹得哭笑不得:“幼儿园质量的好坏是用缴费多少来衡量的吗?你既然选择了这个幼儿园,说明你还有点自己的观点,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孩子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在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只希望我们能互相配合,你能多陪陪孩子,共同促进孩子的转变发展。”我不知道我的话能对他起多大的作用,反正孩子的行为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是因为他从小太缺乏母爱造成的。现在跟孩子聊天,他对妈妈爸爸晚回来也很反感,对妈妈少陪自己很伤心。
大班的明明,从上小班时一句话不说,到上中班时能与同伴交流,现在到大班能回答问题,进步令老师们感到欣喜。但他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老师一眼,从没有和他班以外的老师说过话。他也是比较缺乏母爱的孩子。
人们经常称颂伟大的母亲,不单纯是因为母亲对子女有生育之恩,同时还由于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在5岁以前,母亲对子女哺育、培养和切身的影响,往往对子女的智力发育、性格养成及精神面貌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许多伟大的人物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总是追溯到母亲早期的培养和影响,就是这个道理。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母爱是智力发育的基本点,如果5岁以前缺乏母爱,智力的发育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行为习惯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孩子在母亲身边可以比较放松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从这种行为中,获得了无比的幸福和享受。目前,青年夫妇中双职工比例增加,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许多人把出生后不久的孩子交给别人抚养。从工作方面讲,这样当然有利于工作,但是,如果从育儿、开发智力来讲,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造成孩子缺乏应有的母爱,使孩子的智力不能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要知道生和育都是父、母亲的责任,别人可以代替你照料孩子的生活,但代替不了母爱,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所在。因此,为了孩子的智力发育,那怕你工作再忙,经济条件再优越,也不应当把出生后不久的孩子完完全全交给保姆或其他人看管和培养。如果母亲长期与孩子分居,使孩子从小就体验不到母爱的感受,这必定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和行为性格的养成。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琼·卢比(JoanLuby)和她的研究团队在一系列实验后发现,人类大脑海马体大小与幼儿时期受到的教养有关,越是得到细心关爱的孩子海马体越Tulaoshi.com大,而这些孩子在日后的学业、工作及社交中的表现都比那些没有得到关爱的同伴更好。
在早期实验中,卢比博士和她的团队对3—6岁儿童及他们的母亲进行“等待测试”,藉此发现母亲的安慰对孩子的影响。研究人员让孩子和母亲待在一个房间内,并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放在他们面前,研究人员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得到这份礼物,但前提是必须等妈妈填完一份问卷调查。
接下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母亲会在填写问卷调查时不停地安慰孩子,告诉他们自己会很快填写完,请他们稍等片刻;而另一些母亲并没有进行这样的安慰,甚至完全不顾孩子的情绪。这项实验显示了这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他们与孩子的日常相处模式。
在四年后,卢比和她的团队回访了这些志愿者,并对92位孩子的大脑做了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那些得到父母更多关爱和支持的儿童,海马体比没有得到关爱的儿童平均大10%。
这92位儿童95%都是由亲生母亲养育,不过卢比表示,是否是亲生父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爱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