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认识孩子会害羞的主要原因

nice闲来无事干

nice闲来无事干

2015-12-12 14:14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教他们认识纸币和硬币。先让孩子认识元和角这样的小面额钞票或硬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出钱币的面值,还要让孩子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

教您认识孩子会害羞的主要原因

  

教您认识孩子会害羞的主要原因

小婴儿由于心理发育特点而怕生尚属正常,如果孩子两三岁了还害羞,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见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局促不安,说话总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等等,那就不宜忽视了,否则孩子以后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羞怯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生。

  孩子产生害羞的原因主要有:

  1、缺少社会交往。

  有的家长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耍,与人接触少,缺少锻炼。对于这类孩子,首先家长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多鼓励孩子出门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过与小朋友的交往,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相应就减少了;家里来了客人时,可鼓励他为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积极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时,鼓励孩子白已去购买东西;经常带孩子去串门。

  2、批评过多。

  孩子难免做错事,不要总批评。应说明道理。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父母应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任意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包办过多,孩子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

  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期的孩子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在行为上,喜欢争着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等倾向。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父母如果总是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劳。其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心理。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整理玩具、图书等。孩子做对的。要给予肯定、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外,还应该鼓励他们下次做好,增强幼儿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如何教孩子认识纸币和硬币

如何教孩子认识纸币和硬币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童年是最富梦幻色彩和人文关怀的,孩子们往往在这种梦幻色彩和人文关怀中获得了童贞和童趣。同时,孩子的人格特征、生活习惯、创造精神等,也是在这种不经意中初具雏型的。因此,我们说,孩子的理财教育,首先是对孩子的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出生时就有超强的整体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3岁时上述能力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说,从出生m.tulaoshi.com至3岁这个阶段,人的大脑是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一个人一生所谓天赋的东西,往往就是在这3年里奠定基础的,而且这些东西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有人说,“3岁看到老”。当然,这种说法未免偏激了一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童年是孩子思想最为单纯、最为天真、最为浪漫的时期,同时又是模仿力、好奇心、学习欲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就看他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他们画下一些什么了。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教他们认识纸币和硬币。先让孩子认识元和角这样的小面额钞票或硬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出钱币的面值,还要让孩子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知道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5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待孩子熟悉元、角这些小面额钞票之后,可以接着教他认识10元、20元、50元、100元的大钞。总之,要根据孩子对钱币的实际认识的多少来确定教学的深浅度。

  学龄前的孩子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让孩子完全理解钱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告诉孩子的是:

  1、虽然一元的硬币比一元的钞票面积小,但它们在使用时是一样大小的。

  2、孩子可以用硬币换取他们想要的一些东西。

  3、电视上的玩具买回家后并不会像电视上那样漂亮,而且也并非那样好玩。

  4、用玩具存钱罐存钱会很好玩。

  5、并不是你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即使这个东西就在眼前。

  对学龄前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可能家长费尽口舌而孩子仍坚持要得到买不起的东西,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习惯听到你说“不”,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说“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学龄前儿童理财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品格。

  学龄前孩子理财教育的方法是:言传身教。

不说教孩子,那怎么教孩子?

  一个三岁多的女孩喜欢把脚踩在椅面上,妈妈在旁边提醒,“宝贝,把脚放下去。”女孩把脚放下。没过多久,女孩又把脚踩上去,妈妈又提醒,“宝贝,不能把脚放在椅子上,妈妈说过多少次了,鞋子太脏,待会儿椅子不能坐了。”女孩条件反射似的又把脚放下,可没过多久,女孩的脚又踩上椅面了……

  有个5岁男孩胆子较小,不敢冒险,不敢玩游乐场的任何一种游乐玩具。妈妈觉得这样不像个男孩,男孩就应该敢于冒险,敢于挑战。某日,一家三口到公园玩,妈妈鼓励男孩去玩公园的游乐玩具,男孩不敢。妈妈再鼓励,说:“你是一个男子汉,要勇于冒险,你看人家小女孩都敢玩,要不,爸爸妈妈陪你一起玩?”男孩还是没能鼓起勇气,妈妈失去耐心,强行让孩子玩了一次。男孩在痛苦中玩了一次,后来更加不敢玩大型玩具了……

  以上是两位妈妈“纠正”孩子缺点的两幕情景,妈妈们的道理都没错,可是教育效果却很糟糕:女孩照样踩椅面,甚至踩得更频繁;男孩照样胆小,甚至比以前更加不敢冒险。为何给孩子说理却说不通呢?面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我们该怎么办?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大人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说教无效的原因。对孩子的“缺点”或“不良习惯”,一次次的说教实际是在提醒孩子:你胆小,你踩椅面。这样反而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好的、有效的教育是不露痕迹、“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也是一个胆小被动孩子的转变。这位妈妈是大学老师,2009年12月给我发来一封名为“令人担忧的图图”的邮件:

  “我女儿图图2岁10个月,胆子比较小,有点偏内向型。对不熟悉的人和环境,开始表现得比较羞怯,玩上半天才会熟识起来。比如说,这个周末带她去儿童乐园,里面的小朋友很多,其实她很喜欢里面的东西,但就是有点怕,不敢去玩。等过了半天,兴头才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要有大人陪着。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来玩,她就会主动跑到家长身边。平时,在小区坐滑梯也是这样,如果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她就不愿意上去滑,不会和别人争抢。

  “图图在幼儿园并不开心,老师说她在幼儿园一直不太吭声,也不主动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一两个小孩子玩的时候,挺好的,就是集体活动不太乐意(我估计她很想参加,但是不敢参加,或者不知道怎么参加)。图图语言表达能力不错的,但就是不太爱说话,只有老师问她的时候,她才说。”

  在跟图图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是不惹事的类型,他们对孩子保护得比较多,遇到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会立即介入。而幼儿园老师由于害怕孩子被抓伤对家长不好交代,也是一发生冲突就立即介入,所以孩子几乎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抢,因为拉不下面子去说别人,图图妈的做法是让孩子谦让,这种“不公正”的做法让孩子觉得委屈和受伤害,因而变得更加退缩。

  我建议图图妈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社交圈子,大人少介入,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的能力。小朋友抢孩子的玩具时,要鼓励孩子想办法拿回来,不要顾及面子,维护规则的公平最重要。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胆小”之类的字眼,也不要急于让孩子主动和别人交往,以免给孩子压力。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胆大”的行为时及时肯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1个月后,我看到了图图妈的反馈:“今天带图图去玩,3个小朋友一起在玩滑梯,图图表现很好。当前面的小朋友准备躺在滑梯上睡觉时,图图有些着急,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向妈妈求助或者自动退下来,而是在那里跺脚,以提醒她的小同学(同一个托班的孩子)。一会儿,在孩子奶奶的招呼下,那孩子自己滑下来了,图图也很顺利地滑了下来。这点变化,给我带来些惊喜,图图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方式,变得大胆些了。但这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会失去耐心,告诉她‘应该自己去做!应该和人家打招呼’……但效果并不好。也许,家长可以做的是相信孩子,并给予更多的交往机会,关注她好的一面,忽略她弱的一面。时时提醒孩子‘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等于在暗示孩子‘你这样不行,那样不好’,这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往往孩子就会成为自己所说的那个样子,我还是要多培养自己的耐心,耐心!欲速则不达!”

  图图妈真是一个有悟性的妈妈,她意识到了必须“关注其好的一面,忽略其弱的一面”,这样好的一面被强化,好的一面的“面积”便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弱的一面。反之,如果时时提醒孩子“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弱(坏)的一面被强化,弱(坏)的一面的“面积”会越来越大,覆盖掉好的一面。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当孩子出现打人、吐口水等“不良”行为后,如果家长大惊小怪、或哈哈大笑、或气急败坏、或一番说教,总之只要家长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孩子就会越来越起劲,哪怕家长厉声喝止,孩子也会继续其恶作剧似的行为。如果家长忽略他的行为,就当没看见,孩子搞两下,索然无味便罢休了。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五岁多的女孩芳芳,只要闲下来就喜欢吮手指,经常把手指咬出血。她妈妈急得不得了,想了很多办法,讲道理、打骂、涂苦药水、戴手套等,都改不了这个习惯。有一天她碰到我,发愁地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吃手,手都啃出血了,这可怎么办呀?”我对这位妈妈说:“孩子吃手是表象,本质是缺乏安全感,要完全纠正这个行为,就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你的这些措施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次次强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加强她的行为。”芳芳妈说:“那我怎么才能改掉她这个坏毛病呢?”我说:“首要的肯定是建立安全感,这个命题很大,父母需要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让孩子和你们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碰到孩子吃手的时候,不要指责,不要提醒她‘不吃手’,轻轻拿开她的手即可。然后以她感兴趣的活动来分散她的注意力。平时找事给她做,不让她有闲下来发呆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活动上面,就会减少吃手的行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她的这个习惯,以免强化她的行为。养成一个习惯容易,要改变一个习惯难。改变一个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三两天可以改变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没多久,芳芳上小学了,也不知这个习惯到底改了没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妈妈仍然是以前那样的方式,这个习惯是改变不了的。

  我的小侄女晓晓喜欢一边捻头发,一边做吸吮状,这个习惯导致她形成了“地包天”,即下面的牙齿包在上面的牙齿外面(正常情况是上牙包在下牙外面)。经过牙齿矫正后,医生叮嘱,必须改掉吸吮的习惯,不然换牙时还会形成“地包天”。晓晓的这个习惯本来不是太严重,仅仅是在显得无聊的时候偶尔为之。我妈心情急切,唯恐晓晓的“地包天”再次复发,每当晓晓捻头发的时候,她就大声喝止“别捻头发”“怎么又捻头发了”,有时还打晓晓的手。在奶奶的“监督”之下,晓晓越发紧张,捻头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从以前的偶尔为之发展至时时刻刻都举着手捻头发!

  重点提示:

  说教是最没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成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反感,要么孩子会公然作对,对家长的说教不理不睬;要么是表面服从,内心却很抗拒。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某个弱点或不良习惯,一定要记住“教育无痕”四个字,不要对孩子进行说教,说教太多孩子听不懂,就算听懂也接受不了。不要提醒,因为每一次提醒都是一次强化。我们要忽略掉孩子不好的一面,善于发现孩子好的一面并给予大大的关注,这样好的一面就会慢慢放大,覆盖掉不好的一面,孩子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将慢慢改变。

怎样系统地教孩子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儿子再有一周就22个月了,他非常聪明懂事,身心发育都很出色。而且很有耐心,性格也很活泼。我一直对他进行早期教育效果也不错,他的智力已超出同年龄的孩子。我的原则是以开发智力,培养好性格和习惯为主,他感兴趣就学,不强迫。我现在想系统的教他一些东西,我该教他些什么?怎样教?

茅于燕:我真为你有这么一个身心发育都很出色的宝宝而高兴。

从你的介绍,可见你所进行的早期教育很有成效,你的双重目标(既开发智力又培养好性格)的原则很正确。现在许多家长往往是单打一,只注意智力开发,不注意性格培养,这就太偏了。性格的培养,关键在早期。如果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格,长大一些要纠正,就太困难了。

你说系统教他一些什么东西好,我想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坚持你的双重目标,哪一方面都不偏废,现在你还可以按你的方法教,逐渐系统化。年龄大一点,可以学的内容也多一点了。

2、加强识字、阅读的训练,这对智力开发有很大好处。识字并不是要他“四会”:(会听、会读、会写、会用),而是要他以字作为工具去阅读,这对促进智力发展有很大作用。可以买一些图画书、婴儿画报,系统地教他看图读字,大一点可让他读格林童话,一步一步来。

3、观察他对音乐、钢琴、提琴、古筝、琵琶、绘画、体育、手工等哪一方面(或两方面)有特别的兴趣,可以在他有兴趣的方面来进行训练。现在社会上儿童兴趣班很多,可以选择好的让孩子参加。

当然,乐器孩子是不会的,可以先试一样,如钢琴,有兴趣就让他学下去,没有兴趣再换其他的。体育方面也要家长带领去做。

4、外语可以开始学了。这个年龄学外图老师语,语音会比较正确。可以买一两套幼儿外语教材,系统地教他。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既有课本又有磁带,甚至还有录像带的成套读物,就很好。

5、如有可能,到孩子三岁时,就送他去幼儿园,那里的教育都是根据年龄制定的,非常系统。当然,在家里的时间可以进行上述的兴趣教学。

教孩子明确认识男人和女人

教孩子明确认识男人和女人

  开始爬行后的儿童对本体感觉训练已有兴趣,已初步表现他们爱“动”的趋向。此期孩子对父亲开始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对父亲接近时粗犷的动作较有兴趣,对父亲抱、弄、捏、摸,甚至对父亲危险的抛掷特别感到兴奋。似乎他们不仅能体会到父亲的爱抚,而且能体验到一种“力的快感”。所以有人提出父亲早期干预孩子的教育,认真参与儿童早期的性教育有其独特的意义。

  母亲的作用就像一个永恒不变的保护盾。常言:“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就是歌颂母爱的伟大、宽广和深厚。

  妈妈的温柔和体贴使儿童参与并融化在家庭中,既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独立王国中,孩子将与家庭一起养成彼此习惯的好的生活习惯!

  勇敢、乐观的父亲形象

  温柔、体贴的母亲形象

  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既是对母亲的母爱进行一种强化、配合与补充,也是减少母爱中负效应的一种巨大力量。

  1991年,一些社会学家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研讨会提出了“新型父亲”一词,号召现代父亲应自觉地在家庭中分担一定的家务,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为了让你做起父亲来更尽力些,先看看你所发挥的独特影响吧。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rdquowww.Tulaoshi.com;这是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过的一句话,年轻的父亲们,掂一掂自己的份量吧!

  人们往往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父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则在青少年时期。而事实上,在越小的时候失去父爱或得不到父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严重。有一项研究得出了这样一条有意思的结论:父亲对自己的婴儿越是关心,越是更多地参与照料,那么婴儿在以后越聪明、机灵、好奇、愉快,其智商往往也较高。

  父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是不一样的。母亲习惯于与孩子玩(她)熟悉的游戏,心神沉浸于玩耍之中,追求快乐舒适。父亲呢?则常常吸引孩子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或者是一些用力气的游戏,或者是让孩子好奇、探索的新奇的游戏。

123

怎么教孩子和别人分享

  我家乐乐可是个令人头疼的宝宝,别看小人不大,拿到手的东西,很难让他再拿出来。每次带他下楼玩,不管他看到谁的玩具多么的好玩,我们都是不敢让他动手的,一旦动手拿了别人的东西,再让他还给别人的时候,虽然他会把东西还了,但是一定是大哭一场。在家里,以前给他的吃的,我要是要他还会给,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给他的东西,你拿走一点都是不行的,总是喊:“没了,又没了”,其实他的手里还有很多呢。不知道,他是不是这个时期就这样,因为以前不是这样的,还是因为我们给他的零食太少了,怎么就那么护食呢。

  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宝宝,基本上在家都是小霸王小公主,说一不二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要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关系和谐。现在在家里,我们大人都是做个表率,比如说晚餐后吃水果,我会每个人都切出一份,然后让乐乐分给大家吃,他把水果送给了爸爸姥姥或妈妈的时候,我们都会表扬他,告诉他这样是好孩子,希望慢慢会好起来。


  文/图老师育儿网友:顺利的一家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教您认识孩子会害羞的主要原因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教您认识孩子会害羞的主要原因

孩子损坏东西的主要原因

育儿百科
孩子损坏东西的主要原因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孩子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

生活小常识
孩子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

孩子早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孩子
孩子早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睡觉 宝宝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

育儿百科
小儿便秘的主要原因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肉末卷心菜

肉末卷心菜

如何充分开发宝宝智力

如何充分开发宝宝智力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