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时候,我们让她干什么,她就毫不犹豫地去干,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我觉得她越来越“不听话”了。
前几天我做饭时,孩子说:“爸爸,我要吃冰棍。”我说:“今天风这么大,天这么冷,你还吃冰棍?”她听了没说什么就走了。做饭中途,因酱油不够了,我调小了火去门口小卖部买酱油。回家刚进门,女儿就说:“爸爸,你帮我从冰箱里取一根冰棍。”“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不能吃了吗?”“我妈让我吃!”口气似乎不容置疑,好像也用不着讨价还价。我问我爱人:“是你答应的吗?”我爱人说:“你出门后,她缠着我要吃冰棍。我磨不过她,就答应她了,可我在择菜,手不干净,就没有帮她取。”我对女儿说:“既然你妈妈答应你了,你可以吃,但你也应记住,大人说话算数,小朋友说话也得算数。”女儿点点头,高兴地吃冰棍去了。
这件事过去后,我没往深里想。前天又遇到一件事,叫我不得不思考父母应该怎样口径一致地去教育、引导孩子。我做晚饭时,女儿问我:“爸爸,我想吃完饭出去玩。”我肯定地回答:“不行,今天晚上刮大风,太冷了。”她听了不高兴地走开了。吃饭时我们边吃边看电视,奇怪的是女儿那天晚上吃饭很快,还吃得不少。我吃完饭收拾厨房时,女儿说:“妈妈,我现在可以出去玩了吗?”还没等我爱人开口,我就马上说:“我已经说过了不行,怎么还问?”女儿说:“我妈妈刚才答应我吃完饭出去玩。”我说我爱人,“女儿刚才已经问过我了,我没同意,可你又答应了。这在她心里造成什么影响?无非是我对她不好,你对她好。”我爱人说,“我做饭时,孩子要吃巧克力,最近孩子内火旺,就没答应让她吃巧克力。孩子又说想出去玩,不能总是不满足孩子一点小小的愿望,况且孩子闷在家里也难受,就给她提了个条件:吃饭时好好吃饭,不要边吃边玩。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
这两件事对我和爱人教育启发很深:孩子想办一件事,当问我们两人中一个不同意时,她就背着不同意的去问另一个。等待着同意或是磨缠人,逼迫同意,然后跟不同意的理直气壮地说:“我妈妈(爸爸)同意的!”让父母觉得两头为难,否定吧?就成了父母中有一个说话不算数;同意吧?就造成了父母中有一个对她好,另一个总是限制她。女儿耍了个小聪明,就让我们两个左右为难。为了团结一致教育、引导好孩子,我就跟我爱人说:“今后孩子提要求时,不要先答应,告诉她:‘让我想一想。’其实不是想,而是尽量不让她看见时,征求一下另一方的意见。尽量做到父母意见一致,不论同意还是不同意,必须意见统一,否则在以后教育孩子时,孩子肯定总和一方顶嘴,唱反调。你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偏不干。这样的话,越来越难教育她,后果越来越不堪设想。”
自那以后,孩子变化很大。特别是最近我爱人还跟我讲:有时孩子说她想干什么时,还常常说:“妈妈,你再问一下我爸爸的意见。”这种在对待孩子教育、引导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做法,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团结一致的统一阵线,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不是父母中一个偏向于爱她,而另一个不爱她。
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父母教育应一致
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共同研究孩子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父母对孩子所提的要求应一致。
3、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互相配合。当其中一方批评孩子时,另一方不要袒护,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应该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父母和祖父母教育应一致
孩子容易在祖父母面前撒娇、任性,而在父母面前则较正常。要改变孩子对父母和祖父母的态度不同,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母应常和祖父母交流,取得一致的教育观点,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措施。
2、对于祖父母给孩子所提的要求,合理的,父母应予配合,不合理的,背后与老人交换意见,争取统一意见。
3、老人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孩子的父母。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应一致
&tuLaoShi.comnbsp;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较好,而回到家中对父母态度不好,为所欲为,常常是由于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而致,因此:
1、父母应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孩子应严格要求,严与爱结合。
2、父母应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尽管世间多的是父母不可“有诺不践”的劝诫性故事,但是,你知道吗?同样是通知宝宝你将不得不“爽约”,说法不同,对宝宝的伤害程度也不同。如果态度诚恳,理由充分,也可能避免“爽约”这件事对宝宝的负面影响哩。
1.不能带宝宝去动物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不要这样
“哭什么?动物园有什么好玩的!一股子臭味儿;再说啦,你又不是没去过,动物表演也是老一套。”或者“想不想骑马?想不想看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动物园有什么好玩的,那里的动物都不让摸!乖孩子,咱不去动物园了,下个礼拜天,等妈妈有了空,带你去牧场玩好不好?”
心理分析
常常,父母发现用“咱们下回换个新地方”来解决孩子的失落感,并不奏效,孩子会哭着闹着去“老地方”,并对你的爽约耿耿于怀。从心理学上说,宝宝的视野要比成年人狭窄,他们每次去动物园这样的老地方,都会发现一部分“新乐趣”,故不容易生厌。何况,旧诺未践又许新诺,是最冒险也最犯忌的,要是你下次连牧场也没空去,宝宝基本上就不会相信你的话了;即使你下次带孩子去了牧场,你也会发现,孩子对牧场的兴趣没有动物园那么大,你还欠他一次去动物园的承诺。
换个角度
你不妨“伪造”动物明星们的来信(用饲养员的口吻来写),说最近小猴淋了雨,生病了;或者猩猩贪吃太多的香蕉,拉肚子,“希望宝宝等他们病好了再来!”“等我们病好了,小狗的新节目也练好了,你一定要来看哟。什么时候练好新节目?我们会打电话告诉你妈妈的。”这样一来,推迟去动物园就成为宝宝们的主动选择,“爽约”的不快也不会影响母子俩的情绪了。
2.让保姆陪宝宝打防疫针
不要这样
“你真是个小磨人精!打针哪有不疼的?爸爸妈妈陪着去就不疼啦?笑话!是医生打针又不是爸爸妈妈打,谁陪还不是一样!这样吧,给医生打个电话让她轻一点儿打,好不好?”
心理分析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打针、看牙这样的压力时,都有一种本能,就是扭身往爸妈怀时钻。这说明小孩子需要亲情的守护来面对例如疼痛、不适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爸爸妈妈陪打防疫针,相对“不疼”些。令孩子伤心的是,本来,是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他们竟还这样理直气壮地不耐烦!
换个角度
“爸爸妈妈本来是要陪你去的,但是听打针的护士阿姨说,这一回她们正评选‘勇敢小宝贝’,凡是没让爸爸妈妈陪着去,打针又能不哭的宝宝,都会发一个奖章(小玩具、大棒棒糖等),爸爸妈妈真是好希望宝宝能当上这个‘勇敢小宝贝’,所以让保姆阿姨领你去啊。”为了把这个善意的谎言编得更“圆”些,爸爸妈妈可以给打防疫针的护士打个电话,让她在打完针后给宝宝“tulaoShi.com颁奖”,当然,奖品可以由保姆事先“偷递”给护士。
12
作为逻辑思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标准之一,分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眼下孩子对玩具、衣物、食品等的分类整理对于今后推理、分析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孩子1-3岁之间,随着手口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等多个敏感期的接踵而至,分类能力的培养也进入了最好的时期。
家长们可以通过游戏或者教具的方式,为孩子提供分类能力的教育。
游戏类
①找豆豆。将各种不同种类的豆豆放在一起,让宝宝将他们区分开来。
②水果连连看。让孩子在吃吃喝喝中认识不同的色彩。
③父与子。爸爸和宝宝的手、脚、身高、衣服、鞋子等比较是告诉宝宝大小区别最直观的的方法,还有助于培养亲子关系哦!
④小火柴。将火柴按照数量分开摆放,让宝宝体验多与少的不同。还可以通过这个形式教教宝宝简单算术哦!
教具类
①早教机。以小天才早教机为例,在其逻辑小天才内容套装中,设计了较为详细系统的分类能力培养内容。通过卡通形象的演绎、互动形式的鼓励,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提高颜色、大小、形状、类别、多少等多种分类能力。作为紧贴孩子敏感期特性的产品,科学专业且十分系统。
(图为小天才早教机)②拼图。在边边角角的拼凑中,孩子会慢慢养成对尖角、圆角等形状特点的认识,并逐渐形成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图为迪斯尼拼图)③积木。积木类似拼图,但也有不同。积木更加具体,孩子可以感觉到具体的形状特点。且有些积木带有颜色,因此对于孩子形状、色彩、大小等分类能力培养都有较好的益处。
④彩笔。彩笔对于孩子的色彩分类有强烈的刺激。同时,孩子在涂画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理解,画出不同的色块形状,对于发散思维的开发也很不错哦!
小编大总结——分类能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用心的、科学的过程,家长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信心,多给宝宝尝试的机会,从小游戏着手,配合专业的玩具器材,相信不久的将来,便会看到一位分类小神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