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宠或者不宠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想,中国人娇惯孩子现象比比皆是。外国人娇惯孩子吗?以什么方式娇惯呢?以我接触不同国家族群人士的的浅显经验,试着盘点下哪些国家的家长最娇惯孩子。
要说娇惯孩子,头把交椅无疑排给我们中国人,中国人娇惯孩子历史久远,古人管这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不给月亮”……;民间管娇惯孩子叫“倒行孝”,是说家长对老人都没那么珍惜,为孩子甘愿当牛做马,对孩子好过父母。尤其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们且把这种现象称为“众星捧月”式。
与中国人娇惯孩子程度不相上下的,大概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娇惯孩子,不仅是家庭式的娇惯,还有族群式娇惯的成分,惟一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更娇惯男孩,男孩地位之高无可侵犯。相反,阿裔对女孩子的态度比男孩子就差不少。
排在第三的,该是黑人族群。黑人兄弟惯孩子方式比较特别——家长原则性较差,孩子自由度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家长吼两句也是手高高举,轻轻落下,就是使劲打下,皮糙肉厚的黑小家伙似乎也满不在乎。
相对而言,不太娇惯孩子的倒是白人族群,以欧洲论,白人群体教育孩子较为得当,对孩子该说就说,该讲理就讲理,该惩罚就惩罚,该打绝不手软。一个比方,蹒跚学步的小小家伙假如忽然摔倒了,家长会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前进。即便旅行的路上,孩子往往背上自己的行李,而不是大人越俎代庖。
假如中国人看见孩子倒地,那还得了,不得抱着宝啊贝啊疼煞半天,孩子本来不疼也给宠“疼”了,本来不想哭也给宠“哭”了。更舍不得让小孩子身背行李了。白人族群还有一点值得尊重,少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孩子就是孩子,与男女无关。他们的家长疼孩子,属于正常心理和情感范畴,不过分严也不过分溺。
管教孩子最严格而不娇惯的应该是犹太族群。记得很多次在巴黎不少公园,每逢礼拜六、日,常有成群的犹太男孩由两个大人带领着赛跑或做游戏。我曾问他们,是不是经常这样聚会?他们说“是”,巴黎几乎每个区的犹太孩子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团结意识。他们说,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奋斗就必须吃苦团结。犹太人群体能有今天的成就,看来是真真正正从孩子抓起的。
当然需要说明,以上各样的族群都有娇惯的孩子或严厉的家长,我只是就事论事总结出一个总体现象。
内向的孩子不能一味鼓励
一些母亲为了(图老师整理)纠正孩子的这种性格,就心急地再三责骂“你怎么这样死气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泼一点吗?”。不然就是以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好好加油吧!”。然而,这两种方式皆难奏效。因为愈加斥责,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反之,给与鼓励又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为畏缩,尤其是以命令式语气,对孩子负面影响有正面之刺激。最不应该的是在他人面前说:“这个孩子太内向、消极……”
也有不少母亲鼓励孩子与积极活泼的朋友一起游玩。内向的孩子与活泼好动的孩子相处,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内心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墙。因此,当对方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时,则更加深了伤口裂痕,此举不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对于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请不要一味宠溺孩子
第二天,他调皮的本性开始显现,在老师组织游戏时抽空溜出了自己的位子,地上爬爬、同伴中打打。
第三天,他开始掉眼泪。送他来园的爷爷没有骄纵他的哭闹,掉头就走。
说实话,我十分敬佩这样的爷爷。
也许是因为带过的小班中看惯了很多爷爷奶奶因为放心不下哭闹的孩子而在窗外偷偷张望的情景吧,有些奶奶还会跟着孩子掉下心疼的眼泪。
这样隔代宠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我也十分能够体谅爷爷奶奶疼爱孩子的心情。
在家里度过了两天周末的乐乐在这个星期一又一次来到了幼儿园。
因为经历了周末的短暂生活,乐乐和很多孩子一样产生了强烈的“周一症状”,哭闹、发脾气,不TuLaoShi.com肯进教室。
乐乐爷爷哄着叫他入园,却丝毫没有效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爷爷生气了,在乐乐屁股上打了一下,正好被我看到。
我却有些心疼,上前打个圆场,抱住乐乐进了教室。
这一天,乐乐很乖。上课认真、午睡入睡快,情绪也不错。
第二天、第三天,乐乐一样很乖,问他,小家伙说是答应了爷爷要听话,不然会被打屁屁。
下午在放学后碰到了乐乐爷爷,和他聊起了这件事,爷爷很腼腆的说:“沈老师,孩子是要好言相劝,但当孩子是在不听话时,严厉的教育也是应该的,我不懂什么,就是打几下小屁股,不过我很控制自己的轻重,打不坏!打不坏!”
乐乐爷爷说的话很朴实,却让我看到了一份不一样祖辈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在一味的宠爱孩子,那是不是这样的宠爱就能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呢?
不是主张家长打孩子,但是,一定要严爱结合,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请不要一味宠溺孩子。
教育孩子不要一味“说教”
批评时,需隔离人与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你怎么又做错了”,“我告诉过你多少遍,你为什么不记住”……“这些话,是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的常用语。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表述方式除了宣泄自己的愤怒以外,既不能改变孩子犯错的事实,也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国内知名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孙瑞雪说,对孩子的一味指责,只会使孩子觉得“我不够好”,时间一长,孩子势必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难以获得“成长的能量”。
她建议,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孩子和事件隔离开,不能一味说“你这不好那不好”,而应该说“你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或者“你这样做不对”。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请控制你的废话。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宣泻自己的情绪”,孙瑞雪称,用最简单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足矣。还有一点,请父母记住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启蒙时,切忌“喋喋不休”
“这是1,12345的1”、“这是红色,红旗的红,红汽车的红……”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启蒙时,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用不同方式对孩子说上N遍,但孙瑞雪称,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因为学龄前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给他们传授知识时,语言要非常简洁,让孩子“一听了然”。
孙瑞雪表示,很多父母训斥孩子时“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时则“喋喋不休”,但他们忘记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长、复杂的语言,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困惑。因此,她建议家长在给幼儿启蒙时,也要控制自己的“废话”,在孩子看到数字或是颜色时,只需简单地告诉他们具体数字或颜色,先让孩子“对上号”,然后再考虑如何深化。
因此,家长们应该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孩子触网不要一味拒绝
“我对孩子上网是限制的,因为他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还很弱,难免会受到不良影响。”在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家庭网络文化环境研讨会上,在一家杂志社供职的王纪辛这样说。这是目前许多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但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加深的当下,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网络需求时选择阻隔是不是一种良策?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鲁杰认为:“有些家长谈网色变,对青少年上网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为了让孩子不受网络负面信息的熏染,干脆不让孩子上网。”她认为,如果把孩子与网络隔离,家庭反倒会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文化荒漠”,而不加筛选、不闻不问也会使孩子的成长充满危险。
对此,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将开展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净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绿色网络空间”研究,希望通过全国性普查获得家庭网络文化环境的真实数据和理论帮助。该课题以盒子世界儿童虚拟社区为网络实验基地,盒子世界投资方、淘宝前总裁孙彤宇认为:“小孩子对会响、会动的媒体有天然的兴趣。”
“网络世界并不像有的家长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它也有真情实感。”盒子世界总裁李炼介绍说,一个温州的留守儿童陈涛,在盒子社区里总是跟别人(m.tulaoshi.com)唱反调。管理员注意到了他,特意为他在虚拟咖啡馆开了个生日会,各地的小朋友们都“聚”在网上一起喊:“陈涛生日快乐!”陈涛被感动了,他在一个帖子里写道:“谢谢大家为我过生日,我对‘小盒子’们说声对不起……”
在网络娱乐中学习和成长也并非难事。比如,一个孩子要一次做完1000道数学题,或许是个天大的难题,但在盒子社区里,当“风沙怪”降临时,孩子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正确做完1000道数学题才能消灭它。但让他们感到震撼的是,当参与“战斗”的孩子超过25人时,每人仅需完成30多题就能齐心协力消灭它,枯燥的数学题就这样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家长不能一味拒绝孩子上网,但也不能放任孩子沉迷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指出:“网络生活不管有多精彩,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聊得越多,生活中就聊得越少。”他认为,国家要尽快建立游戏标准,将网游分级,这样,家长对孩子上网才能更放心。同时,家长更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孩子通过互联网认识世界。
孩子上网的事情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家长们要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