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圆圆5岁了,开始上幼儿园的小班。虽然都是同龄的小孩,按说应该很闹腾,可是圆圆在班上却显得十分不同。他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课的时候也只是自己一个人在角落里面呆着。可是在家跟爸妈在一起的时候,圆圆却是十分活泼又可爱。圆圆妈妈很疑惑,为何我的孩子会如此不合群呢?
孩子不合群的心理分析:
1、宝宝表现为怕生。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是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小朋友们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4、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图老师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起来。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5、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7、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
8、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
9、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10、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
11、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
12、没老实劲,不是逗弄这个,就是推倒那个,结果谁也不愿和他玩。
给父母的建议:
1、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
2、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
3、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是不合群的孩子向合群转化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
多为孩子(图老师整理)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父母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克服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在对待孩子的交际问题上,父母要努力克服这样三种不正确的认识:
一是认为交际能力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不培养。其实,交际作为一种能力,是后天培养逐步形成的,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实践。
二是认为能说会道不算本事。与心灵手巧一样,能说会道也是一种本事。有人对21世纪的人才定了这样几个标准:①能言善辩;②通文墨;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④会“小兴”,即能即兴抒发感情。这四个标准中竟有首尾两个标准涉及到说,可见说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性。
三是认为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失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以共同提高。
我的儿子上小学2年级。最近班主任总跟我反映,说他不合群,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成群地做游戏,他就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同学叫他玩,他也会去,但去了就愣愣地站在一边,一点都不活跃。
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如果身边再没有朋友,我真不敢想象孩子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我真着急啊,你们能帮帮我吗?
忧心的妈妈
无论在幼儿园、小学或中学,总有些孩子显得不那么合群,不能顺利地融入到集体活动中。当今社会对人的社交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教师和家长担心不合群会影响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然而,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十分多样,要帮助孩子必须先了解具体情况。
&nm.tulaoshi.combsp; 不适应环境变化是原因之一,一般发生在入托、入学或转校时。家长应在孩子进入新环境时给予充分引导,帮助孩子认识、熟悉新环境中的人和物。
其次,有些孩子不与同龄人玩的原因是不自信。比如,觉得自己比别人丑、不如其他孩子聪明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称赞孩子,让他发现自身优点。如果孩子明确地感到自己哪方面能力不足,那么最好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来培养自信。
与缺乏自信相反,恃才傲物、自命不凡是另一些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多注意他人优点,让他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特别是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发表瞧不起他人的言论。
如果孩子不合群的情况突然发生,我们还要警惕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父母突然变得关系紧张等。
本案例中,孩子不合群的情况是由老师发现并告诉家长的。这位教师的细心和敏锐值得肯定。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校外,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间接的交流,从而及时发现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来自:太平洋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