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况都不同,教育方法不可复制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呆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比如宝宝走路,就不停提醒: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能跳。孩子兴奋的向前跑的时候,大声呵斥:别跑,小心摔倒。这直接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我保护、自我分辨、自主创新等能力。
此外家长往往会学习别人的教育方式,比如听到某位专家给的1、2、3点提示,就谨遵这些提示教育孩子。但事实上每个孩子情况是不一样的,你无法完全沿用别人的教育方法。在每个孩子的教育面前,家长们都是新手,需要自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下面这些,家长也可以作为参考,整合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策略。
两岁前抱多了,孩子可能就毁了
对于每个宝宝来说,这个新世界的所有东西都是新鲜刺激的,需要慢慢去摸索适应。摸索使用的方法也根据神经系统发育而变化,神经系统是从头到脚粗布发育,所以摸索方法也从吃到触摸到后面的爬行一步步升级。
所以当孩子头部神经成熟之后,他们会疯狂的想要啃东西,通过嘴巴去探索这个世界;而手部神经成熟后,孩子可能会见什么抓什么;当成熟到脚,他们会不停走路。这些肢体触感的发展,给孩子带来最初的大脑工作模式,以及大脑对于讯息储存,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但是这些认知方法在成人眼里,可能只是胡乱玩耍,为此大人可能会阻止这种行为,天天抱着孩子,而这么做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此时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完成这些事情,给他们提供运动机会、准备各种训练感觉的玩具等等,放入自由,有知道两岁前抱着孩子,就是不给孩子熟悉这个社会,他可能因此被毁掉。
看似战胜了孩子,你输掉了他的人生
上帝是公平的,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成长机会也只有一次。所以如果你在孩子成长期间,成功战胜了孩子,让他不乱爬、听你的话乖乖在你的保护下,那么孩子的整个人生都被你输掉了。
比如宝宝会通过触摸去认知和学习这个社会,而你却怕脏而阻止他。其实这种触摸式学习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初的学习机会,如果被剥夺,孩子就会发自灵魂的痛苦,他们会出现以下情况。
1.孩子会经常发呆,不在自主观察或者是探索事物,大脑也变得越发迟钝。可能在将来,他会被认为是个发展滞后的孩子,甚至被定为智力低下儿童。
2.动的需求转化为动的心理欲望,他们会像个饿疯了的人,对食欲的占有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免除饥饿恐惧,此时对食物的占有欲不是理智的。
因此如果孩子早年,通过运动、摸索学习权利被长时间剥夺,他们会在自己能动的时候,疯狂的动,这种东没有天然动的目的,或者说就是儿童多动症。此时他们玩什么都会弄坏,并且立马寻找下一个。
处于这种情况的孩子无法静下心来听东西,无法专心听课,不能TuLaoShi.com听别人把一件事情说完。而且如果通过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东西让孩子安静,那么在离开这些东西,他们的症状会更加严重。因此两岁之前不要总是抱着孩子,这样的约束对于孩子的未来非常不利。
最失败父母,剥夺宝宝权利还不自知
孩子到了年龄,就会做一些大人看着很危险的事情,比如看到东西就用手去抓,往嘴里丢。比如吃饭的时候喜欢用手抓,弄得一手油污;玩玩具的时候喜欢网最里面塞。为此不少家长肩部的孩子弄脏手,或者是怕吃到细菌,而不给孩子自己抓东西。
而家长为此还觉得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是为孩子好。事实上这些都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他们可能逐渐变得痴呆,不在奋斗去实现上天给的自我,这种家长是最失败的父母。
因此想要做个成功父母,此时不该去制止孩子的行为,而是去创造机会给他们去学习。手抓东西脏,多洗洗手又何妨;玩具总喜欢往嘴里丢,那就买一些安全系数高的玩具,日常做好相应的清洁。玩具和手清洗干净,这样即使丢进嘴里也不怕细菌。
掌握宝宝便便的规律 从此不发愁
宝宝的便便分泌情况是反映他们健康情况的晴雨表,孩子的排泄物无论是颜色还是分泌量等若有异常,父母都要引起重视。新生儿的大便次数比较多,一般为2~5次左右,每次的分泌量可能不是很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等孩子慢慢的长大,每天的排便次数也会渐渐跟成人一样。
吃母乳的宝宝大便是金黄色的,含水量比较充分,且不会很臭,反而是会有些微微酸味,但是若是习惯于吃奶粉的孩子,他们的便便颜色呈现为的淡黄色或是土黄色,含水量比较少,有的时候会比较硬并且气味比较重。
当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便便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说孩子消化不良了,那么孩子排泄的次数会增加,而且有的时候粪便中也会有不消化的食物,此时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多给孩子喝些水,减少母乳的分量,另外有些孩子之所以消化不良是因为乳汁浓稠,可以适当的加些盐水稀释乳汁。
如果孩子摄入的蛋白质太多了,大便就会变得比较干硬,气味也会加重,有些宝宝之所以便便臭,也是因为饮食出了问题,宝宝的肠胃比较弱,大分子的食物是不好消化的,因此建议妈妈们给孩子的吃食尽量清淡有营养,少吃些肉类食品,以奶类,豆制品,鸡蛋等代替。
如果孩子的大便中带有些绿色粘稠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因为母乳或是奶粉喂养不足而引起的身体不适,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要适当的提高每日的喂养量,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有没有好转。
如果孩子出现了肠胀气,大便酸味重等症状,此时宝宝很有可能是糖分摄入过多,那么此时妈妈们要减少孩子吃进去的糖分,哺乳妈妈少吃些淀粉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
总结:以上几种常见症状的分析,希望对各位爸爸妈妈照顾宝宝会有帮助,如果孩子没有恢复要及时带着孩子就医,另外对于孩子的每日分泌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记录,以便医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宝宝的情况从而对症治疗。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5个喂饭妙招帮您搞定宝宝不吃饭
如今给宝宝喂饭普遍是个头疼的问题,有的父母表示:我每次都是跟在宝宝后面边跑边喂、我的宝宝吃一顿饭要花两个小时……其实,喂宝宝吃饭是个技术活,也需要斗智斗勇。
给喂饭父母的劝告
宝宝和大人一样,难免有胃口不好的时候,当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时候,家长无需大惊小怪,采取强行喂饭的方式,这样只会令宝宝更抵触吃饭。此外,在吃饭方面,家长以身作则非常关键。想要宝宝不挑食、不厌食,首先家长自己别挑食厌食,并戒除一切吃饭时的不良习惯,比如,家长在吃饭时别看电视、报纸,或长时间打电话。
5个喂饭妙招让你的宝宝tuLaoShi.com爱上吃饭
喂饭难的宝宝由于多种原因表现出各样不好好吃饭的举动,比如摆手、摇头、摊开饭碗、紧闭嘴巴或哭闹等表现。那么,常见的喂饭难都有哪些情况?如何应对这些大难题?以下几种常见喂饭误区或许恰好是针对你家宝宝情况的,准备好对号入座吧!
常见喂饭习惯误区
误区1:边吃边玩,趁其不备喂进嘴
妈妈为了让不听话的宝宝吃进饭,干脆打开电视机,趁着宝宝盯着节目正专注时,赶紧把饭塞到宝宝嘴里,认为这种办法可以让宝宝多吃些。
建议办法:
宝宝吃饭的环境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开电视、玩游戏、人多吵闹,都不利于宝宝将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更不利于喂养者与宝宝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中还会降低宝宝对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饥饱能力的自我控制性,增加肥胖趋势。家长应尽量给宝宝选择安静的环境,让宝宝集中注意力地享受吃饭。
误区2:怕手脏,禁止宝宝用手抓饭
当看见宝宝用小手抓饭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别碰,脏!这样的指令。其实宝宝8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学习吃的欲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认为宝宝拿手抓饭不卫生,怕宝宝弄得满桌子都是饭。
建议办法:
让宝宝学吃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发育功能,能增加宝宝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果怕宝宝自己吃不饱,也可以让宝宝洗干净小手,一边自己吃,一边让爸爸妈妈喂。
误区3:边追边喂
一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吃饭吃得多一点儿,经常是家长端着饭碗、拿着勺和小毛巾追着宝宝喂饭,宝宝跑到哪里,家长就追到哪里为的是让宝宝吃进一口饭,家长觉得这样宝宝能多吃一点、也容易喂进食物。
建议办法:
宝宝吃饭要家长追着喂,说明家长没有给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宝宝1岁以后最好每天、每餐吃饭时坐进自己的小餐椅里和家人一起吃饭,要让宝宝明白离开餐桌就不能再吃饭了。
误区4:喂饭位置很随意
有的父母把宝宝放在儿童专用餐桌椅或儿童车上,坐在其对面面对面喂养;也有的让宝宝侧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搂着宝宝一手喂饭的;还有的让宝宝躺着喂、到处追着喂的,喂养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建议办法:
推荐父母们采取面对面喂养,面对面喂养第一保证了宝宝的安全,不会跌落或摔伤;第二,宝宝的手脚可以自由的活动,不会因为坐在大人怀里而受到束缚;第三,更有利于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目光交流,还有利于宝宝观察事物和自己取食,培养宝宝对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进食习惯;第四也有助于宝宝集中注意力。
误区5:威逼利诱让宝宝吃饭
尽管绝大多数爸爸妈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会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但比起普通的问卷式调查,快吃来,张嘴真棒吃得真好。爸爸妈妈们所谓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这个动词上,30%的爸爸妈妈使用的还是命令式语言。
建议办法:
对于宝宝而言,吃饭的过程其实是一次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绝好机会。喂养的时候,可以多说描述性、提示性的语言,多描述食物的特点和喂养的情景,而不是用命令的语言;要努力营造一种愉悦的进食环境,当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通过改变声调、低吟儿歌等把宝宝的兴趣吸引到食物上来。
Tips:要在宝宝情绪良好时喂饭,如宝宝不开心,甚至正在哭,应先把宝宝哄高兴,再喂饭。食物的品种和口味要多样化,同一类食品,可每天变换不同品种,做成不同口味。当宝宝停止进食时,应稍作等待,然后再喂。每次给宝宝喂饭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要鼓励宝宝吃,但不要强迫。宝宝吃得好时,要及时表扬。但不要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宝宝。
本文由图老师网(http://www.mamaai.cn)整理收集,育儿知识栏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