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边的致癌物你知道吗
日前,一个拗口的化学名词——“双酚A”再次走进了年轻父母们的视线;而以它为原料之一制成的塑料奶瓶,更是由于可能影响幼儿发育,成了家长眼中的“危险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教授、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专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除了塑料奶瓶,其实孩子身边还潜伏着不少危险。
少去地下车库
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重。颜崇淮指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柏油路面受热后挥发出的气体,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中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因此,父母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
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
装修少用人造板材
室内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还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降低儿童智力。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白血病患儿,其家庭在半年内装修过。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一些放射性氡等物质。它们来自复合板材、油漆、涂料、黏合剂以及地砖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因此,家庭装修首先要选购合格的装修材料,少用人造板材,别过多使用单一材料;儿童房的家具应以实木为主。装修后,通风一个月再入住。入住前,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住进后,可养铁树(图老师整理)、吊兰等植物,以吸收有毒气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不用电热毯
“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发出一定程度辐射,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伤害。”颜崇淮强调。
比如,在儿童房不要摆电视、电脑,不给孩子用电热毯。冰箱、微波炉离客厅、卧室越远越好,最好能用墙隔开。使用微波炉时,别让孩子呆在附近。电脑屏幕的背面辐射较强,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站在屏幕附近。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以上。
生活中的这6种致癌物 孩子必须远离
1.颜色太鲜艳的玩具
儿童玩具中含镉、铅的问题一直存在。一方面,有意添加这类物质后,能使塑料物更坚固。另一方面,金属玩具、涂有彩色颜料的积木、带图案的气球、图书画册等,常会用到喷漆,而有些漆中就含铅。铅是目前公认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环境毒素之一,可以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
解决方法:要避免玩具铅超标问题,首先要保证去正规、信誉好的大商场购买玩具,认准3C合格标识,留意警示语,看清玩具上标明的适宜年龄。别买颜色太鲜艳的。
2.装修用的人造板材
室内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它还会增加儿童哮喘的发生率,降低儿童智力。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及一些放射性氡等物质。它们来自复合板材、油漆、涂料、黏合剂以及地砖等。
解决方法:家庭装修首先要选购合格的装修材料,少用人造板材,别过多使用单一材料;儿童房的家具应以实木为主。装修后,通风一个月再入住。入住前,最好找有资质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住进后,可养铁树、吊兰等植物,以吸收有毒气体。
3.新衣服
童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甲醛超标、pH值不合格上。
解决方法:挑童装,别买做过抗皱和漂白处理的,以素色和没有印花图案的为宜,且图案印花不能太硬。买时先闻一下,若有类似家具城里的刺鼻气味就别买。新衣服买回后,要用清水浸泡10分钟,充分漂洗后再挂到太阳下晾晒3天。
4.电热毯
手机、电脑、微波炉等都会发出一定程度辐射,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伤害。
解决方法:在儿童房不要摆电视、电脑,不给孩子用电热毯。冰箱、微波炉离客厅、卧室越远越好,最好能用墙隔开。使用微波炉时,别让孩子呆在附近。电脑屏幕的背面辐射较强,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站在屏幕附近。看电视时,应距离电视机3米以上。
5.塑料制品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在提防塑料奶瓶时,也别忘了小心其他儿童用塑料制品。买前应观察塑料制品底部的三角回收标志,看三角形里的数字。通常它有1-7之别,分别代表不同类型成分制成的塑料制品,大多数不耐高温,其中代号为5的多用来制作微波炉饭盒,可耐130度高温,但其盖子通常采用质地透明、代号为7的塑料。
解决方法:塑料制品远离热食,用来制作奶瓶的“危险品”,最怕受热,应尽量避免盛装热水、热食或被加热。
6.地下车库
环境污染以气体污染最重。颜崇淮指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柏油路面受热后挥发出的气体,以及一些化学清洁剂等中都有毒性,有的甚至致癌。
解决方法:首先,要避免让孩子吸“二手烟”;其次,要尽量避开汽车尾气浓度高的地方,比如别在地下车库长时间停留。此外,私家车,尤其是新车,车内污染问题也很普遍,建议幼儿最好少坐新车。
TuLaoShi.com炒蔬菜能致癌 西葫芦致癌物最多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另外,报告显示,香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摄入丙烯酰胺量为每公斤体重0.21~0.54微克,暴露限值介于334~1459。而中国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摄入值为每公斤体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间。一般来说,暴露限值越小,对公众健康值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总的来说,香港和内地都处于“值得关注”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