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动怎么办
孩子从他出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各异的气质特点,随着年龄的成长,逐渐成为性格特征固定下来。1-2岁的孩子,就开始初步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很听话,很乖,有的孩子特别好动,脾气大、执拗。如果您面对一个似乎从不规规矩矩地坐立,总是在动的顽皮孩子,你该怎么办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孩子不是大人,不可能总是安安静静。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1-2岁的孩子,他们刚刚学会独立行走,哪儿都想看,哪儿都想摸,因此有人把这个年龄说成是永不停歇不知疲倦的年龄。父母应该改变观念,对于孩子正常的好动天性不要多加指责、管教。
对于孩子正常的好动天性不要多加指责、管教。
有的孩子过分好动,就连看有趣的动画片也坐不住片刻,妈妈讲好听的故事也不能安静地听,父母应采取有效的办法去纠正他们这个习惯。因为在孩子幼小时期,养成良好的集中注意的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对于这些孩子,父母切勿把他们与较乖的孩子作比较。孩子虽小,但也tulaoshi有自尊心。经常地说他不乖、而去夸别的孩子,很容易造成他的逆反心理,结果,任何批评都不起作用,顽皮倒会越演越烈。奖励应该成为纠正孩子过分好动的主要办法,当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自己看画书或玩玩具,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当孩子不能专心于某件事时,要用除体罚以外的适当办法来加以制约,使孩子能坚持做某一件事。
精力旺盛,无处发泄,是过分好动的孩子的共同特点。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孩子渲泄精力,游戏或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妈妈拿个轻东西,给小娃娃洗澡等)。
逐步养成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逐渐使孩子习惯于一定时间的安静。注意开始让孩子参加静态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并应及时表扬,使之成为一个好的开端,然后逐渐将活动的时间延长,让孩子慢慢习惯。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许多家长谈及此事,无不愤慨,但是他们不曾想到,自己作为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和引导孩子去说谎。比如爸爸在家时,因有要事忙着做,不想别人打扰,在听到电话声或敲门声时,悄悄告诉孩子说:爸爸不在家。小儿照此办理,但事后却问到:爸爸,你明明在家,怎么说不在呢?又如妈妈出差前,将孩子带到外婆家,并且明言:你听外婆的话,妈妈回来带你去游乐园。孩子信以为真,为得到去游乐园的机会努力挣表现,盼望妈妈早日归来。可妈妈出差回来接孩子时却说,很多工作要做,以后再去。久而久之,一推再推,去游乐园的事也就不了了之,这样使孩子大失所望,感到受骗。
通过一些活生生的现实,孩子会发现(1)父母可以说谎,我也可以学习说谎;(2)父母的话并不是完全可信的,以后可以不听、不信他的话;(3)说谎没有多大关系。
小儿为什么要说谎
(1)说谎是为了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比如孩子不喜欢做家务劳动,饭后说要去其它同学家里做作业,这样就可以不洗碗,而实际上与小伙伴玩去了。有的儿童遇到做不懂的功课,推说头痛,家长非常担心,又是去看医生,又是在家里细心照料,使孩子感觉到这样做又省心,又能得到好处(如吃喜欢的东西等)。
(2)说谎是被迫的。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尤其是表现较差的孩子受到表扬后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见到爸爸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加以表述,而父母却冷眼相待:你那个样子都受到表扬,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有的孩子平素功课学得不扎实,但考试考了好成绩,回家告诉父母时,大人竟说:说老实话,你是抄了哪个同学的答案。诸如此般,TuLaoShi.com使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他的话,自尊心受到损伤。
(3)说真话会挨打。孩子不小心将玻璃打碎,如实告诉了爸爸,却被爸爸一气之下打了一顿;妈妈陪外婆去上街买东西却给单位打电话说生病去医院。当隔日单位同事来探望时,小孩说:妈妈今天与外婆上公园去了。气愤之下的母亲狠狠揍了孩子:你为什么不说我去医院了。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发现说实话会挨打。
怎样提高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上学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要求孩子有自制力,而这正是学龄前孩子所缺乏的。这一时期孩子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外部信息的调节和支配,容易注意力分散,无法系统思维,也不会调控自己的行为。这种心理特征会随着他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变化,作父母的应在这种变化之中,尤其是在游戏和幼儿作业中,提高他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来人手。
(1)自觉性。所谓自觉性即明确认识自己的行动目的,积极努力以求实现这个目标。通常幼儿的活动都是自发的、盲目的,做为父母应该在这种活动中启发他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予以实现。比如幼儿在玩念儿歌的游戏时,家长就可诱导孩子将儿歌一个人背诵出来。当幼儿已经知道为自己游戏活动制定目标时,比如拼图,比如将拆散的玩具组合,或者在游戏中担任爸爸的角色,家长就应该支持、鼓励他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避免孩子出现半途而废或是兴趣转移的倾向。
(2)自制力。这是孩子排除外界的干扰、刺激,能专心致志,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方面,父母一定要注意使自己不成为孩子自制力培养的障碍。比如在孩子专心阅读画册时,父母问其饿不饿呀渴不渴呀等,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分心,对于提高他的自制力没什么好处。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加强孩子排除外界事物干扰、刺激的能力,提高他的自制力。
(3)顽强性。所谓顽强性是指做事持之以恒,顽强不断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种能力,是孩子在生活中不断面对问题、困难,再胜利地克服它们的过程中形成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面对困难时要进行思考分析,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然后不断地去尝试。要教育孩子既不畏惧困难,也不畏惧解决困难的失败,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下去即可取得胜利。当然,给孩子的困难或问题不能太难,因为太难则容易影响孩子的兴趣和情绪,对于孩子取得的成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赞扬。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总之,提高孩(图老师整理)子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能力是学龄前孩子的主要学习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入学以及他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