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认真警惕宝宝们的多动症
宝宝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和挫折,这时候,父母们就一定要及时发现,然后教宝宝们正确地改正自己的做法,让宝宝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宝宝们,父母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教育自己的宝宝呢?下面,就来看看专家对宝宝多动症的讲解吧!
中国学龄儿童儿童多动症患病率是4.31%到5.83%,估计有患儿1461万~1979万人。其中,50%60%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人。如果不及时规范诊治,到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共患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中一种,33%的患者有两种以上共患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aojiao/)国外一项针对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其中74%的人都有多动症病史,国内青少年罪犯中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非普通人群。
六一前夕,专家呼吁,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多动症患儿社会功能损害的关注度,推广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是避免儿童多动症患儿日后产生品行问题和犯罪问题的关键。
六一国际儿童节,一场名为共同关注,共建未来的儿童多动症规范诊治研讨会5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儿童精神科主任郑毅教授表示,多动症其实是影响人一生的疾病。
据悉,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往往主要变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根据内地流行病学调研,中国学龄儿童ADHD患病率是4.31%到5.83%,估计有患儿1461万~1979万人。
其中,50%60%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人,甚至终生。世界卫生组织曾对10个西方国家11422名18~44岁的成人进行调查,发现ADHD的总患病率为3.4%,据此推断,我国患ADHD的人数可能达到4720万。
研讨会上,来自国内相关领域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实施并推广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规范诊治为核心、医教结合为方向的儿童多动症全面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国多动症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切实帮助。
专家透露,不久的将来,对多动症的关注将不仅限于儿童医院,成人医院也将对此加大关注。
儿童多动症如不治可发展为其他精神障碍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aojiao/)专家指出,知晓率低、社会歧视以及家属的病耻感都成为阻碍多动症患者获得及时治疗的因素。
如今,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多动症,但是在中国内地其他一些小城市,多动症或被认为不是病、或被认为无需治疗。专家指出,多动症将影响患者一生,在青少年以后,对人的危害更甚。因此必须重视多动症的连续性。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秦炯指出,70%的儿童多动症共患神经和精神疾病,而儿童其他精神神经疾病中共患多动症的比例同样很高。
有许多家长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多动症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但目前的研究否定了这一点。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研究室王玉凤教授表示,如果不达到临床治愈,儿童多动症可能持续至成年,或发展成为其他精神障碍。
相关数据显示,如果儿童多动症没有得到及时规范诊治,到成年期75%的患者至少共患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中一种,33%的患者有两种以上共患病。
专家表示,如果不治疗AD鄄HD的症状,可能对患者的学业、社会和情感功能、行为发展等产生影响,导致学习成绩差、职业地位低、药物滥用危险性增加和犯罪等不良后果。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儿童多动症不仅仅是孩子们在日常的玩耍、学习时表现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更是孩子们精神方面有缺陷的一种表现。如果父母们在宝宝平时的育儿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宝宝进行修正,那么,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精神障碍,望父母们要警惕了!
如何区分孩子顽皮还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指小儿注意力缺乏,不一定都有多动。患多动症小儿,主要表现为注意缺损,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不能认真做好作业,对有趣之事如看武打电视剧或其他喜欢的电视剧也不能安静看完,边看边讲,一会儿小便,一会儿喝水,忙个不停。
活泼好动是正常小儿的天性,顽皮的小儿贪玩,有时上课做小动作,不好好听讲,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可以自始至终完成得很好,观看爱看的电视时能聚精会神,不仅自己一声不响,还不许别人叽叽喳喳,想到做某种事情时能千方百计不厌其烦地去完成。行为有目的、有系统、有始有终。其注意力与兴趣有关,不具有多动症的注意力缺乏及行为无目的、无系统的特点。
由于生理的原因或年龄相应的多动,如幼儿和学龄前期的小儿天真活泼,天生活动较多,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大多为正常现象。刚入托或入学的儿童,由于环境新鲜,开始时不适应,可能有多动不安,不久即可适应,亦属正常多动。有些孩子贪玩,上课不好好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让家长担心,但对某些特殊爱好科目专心致志,甚至有突出的成绩,说明都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属多动症范畴。切莫与多动注意力缺乏相混淆。
教你有关多动症的判别知识
随着宝宝们一天一天的成长,爸爸妈妈们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很活泼、很好动,时常不能长期安静地做一件事情或者不能静下来,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宝宝们一旦好动过度,句很有可能患有多动症哦!那么,父母们到底怎样才能判别自己的孩子是活泼还是有多动症呢?多动症对宝宝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也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活泼好动。但孩子好动的程度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就有可能是一种病态,称之为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症。
那么,家长怎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属于调皮还是患有多动症呢?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康纳氏量表,供家长参考。该量表共10个项目,家长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如果无,记0分;少记1分;多记2分;很多记3分。
⑴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⑵兴奋激动,容易冲动;
⑶易打扰其他孩子;
⑷做事有头无尾;
⑸常坐立不安;
⑹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心;
⑺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容易灰心;
⑻经常哭泣,大声叫喊;
⑼情绪不稳,变化迅速;
⑽容易发怒,常出现意想不到的行为。把各项分数累加,若总分为15分或超过15分,您的孩子就可能有多动症,而且分数越高,可能性越大。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请儿童心理医师作进一步诊断。
家长需了解,多动症是一种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药物不能代替教育,但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家长切莫轻信不正确的宣传,错误地认为服药后孩子会变戆的,从而顾虑重重,不敢用药或中断用药。
大约有70%-80%的多动症患儿,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药物后,效果显著,学习成绩可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家长还应在儿童心理医师的指导下,给孩子进行行为治疗。
多动障碍症候群 危害孩子大
核心提示: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它是一个症候群。随着研究的深入,确实发现多动症的孩子有一些神经生理学的异常:多动症有多巴胺系统神经递质异常的问题,也可能存在脑功能的一些轻微障碍,对孩子的成长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多动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在学龄前期,可表现为行为紊乱,脾气暴躁,不合群;在学龄期的可能出现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比如不守课堂纪律,上课做小动作,擅自离开座位,冲动。
还有些孩子看起来似乎很安静,但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直走神,老师看他是在发呆、做白日梦似的。这些症候群可导致孩子在学业上的挫败,同时跟同学、老师关系也差,可造成孩子自信心方面的不足。
老师、家长、社会都要来关注这一类孩子,其实并不是他们故意要调皮捣蛋,更不是是很多老师认为的学习态度问题,其实他们还是存在着一些神经生理学方面的改变的。
多动症也不是儿童专有的,症状可持续到成人。多动症青春期可能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加上这个时期学业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也可能出现学业上的挫败。长此以往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个性的发展。
有部分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有些症状:像冲动、多动的症状会逐步减轻,很多孩子甚至看不出来好动,但是仍然会出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驾车的时候违规违章比较多,人际关系差;工作不稳定,一个单位关系处理得不好的话往往想换一个单位,所以频繁跳槽。
这样对他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多动症因为做事比较冲动,婚姻中也容易出问题,容易出现闪婚闪离的现象。另外多动症有遗传倾向,加上患多动症的父母脾气会比较冲动和暴躁,他们的孩子患多动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而且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少管所的孩子中间,大概有超过60%的孩子曾经是一个多动症的孩子。多动障碍症候群是个慢性病,可持续终身危害终身的一个疾病,必须要引起重视。
其实,多动比不一定说明宝宝患有多动症,这只能说明自己的孩子天性比较活泼,因此,父母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育儿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辨别孩子到底是本性活泼还是患有多动症。毕竟,多动症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父母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患有多动症,就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给宝宝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