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暖气病” 供暖季节如何护理宝宝
什么是“暖气病”?
暖气病,是指冬季供暖后,室内温度升高、空气干燥、空气不流通等问题容易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容易出现口干、嗓子疼、咳嗽、皮肤干燥等疾病症状。
暖气病=秋燥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因为“暖气病”主要是由于空气干燥引起的口咽干燥、咳嗽等症状,有人认为“暖气病”和秋燥症一样,但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秋燥只在一个“燥”字,而“暖气病”还与室内空气不流通有关,因此不能单纯地将“暖气病”等同于秋燥。供暖季宝宝小心这几种病
供暖季节,室内空气干燥、不流通,人体水分流失加快,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宝宝免疫力低下,从而诱发疾病。此外,供暖期室内室外温差大,冷热交替也是引起宝宝生病的原因之一。
供暖季节,宝宝应警惕以下几种病。
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暖气病”,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呼吸道“暖气病”的初期症状,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通常能够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发展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2.泌尿系统疾病:供暖后,室内温度高、空气干燥,这些都会加快体内水分的流失,如果不及时补水,容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3.皮肤及粘膜:冬季皮肤和粘膜本来就容易干燥,在有供暖设备的室内,更会加剧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情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供暖季护理宝宝注意7个细节
供暖季节如何护理宝宝,预防“暖气病”?图老师小编提醒家长,供暖季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护理细节。
1.暖气温度别太高:供暖后应注意室内温度不要太高,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室内外tulaoshi.com温差也越大,越容易引起“暖气病”,建议将室内温度调到21-25℃为宜。
2.注意室内通风:因为怕暖气流失,很多家庭供暖期间长期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因此一定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如果怕宝宝因此被冻到,可以选择中午温度较高时开窗,或不同房间轮流开窗。
3.提高室内空气湿度:有研究显示,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各种病菌也不易传播。而供暖期间室内空气干燥,因此我们应人为地增加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但不建议整天一直开着,每天可开1-2小时,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以免滋生细菌。此外,还可在室内放一盆清水或挂上湿毛巾,水分自然蒸发可增加空气湿度,这也是最经济的加湿方法。
4.消灭卫生死角:温暖的环境下微生物会更活跃,因此供暖前应彻底打扫,消灭卫生死角,以免滋生病菌,供暖期间也应定期清洁、消毒。
5.进出室内注意增减衣物:供暖后房间里很温暖,但室外温度却很低,宝宝进出室内时一定要注意增减衣物,以免温差过大引起宝宝生病。
6.注意饮食多喝水:在干燥的环境中,身体容易丢失水分,因此在暖气房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注意避免辛辣、油炸、甜腻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还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7.多运动提高抵抗力:不要因为天气冷就让孩子躲在家里不动,在天气好的时候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好身体才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冬季供暖 谨防“暖气病”
现在的病真是越来越多,夏季有空调病,冬季就有暖气病,只不过暖气病可能没有空调病那样的普及,因为只有长江以北的城市才会有供暖,才有暖气,所以,暖气病是北方的人们要重视的。那什么是暖气病呢?又该如何预防?
医学上是这样定义暖气病的: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其实是一系列受环境影响身体发生的一些症状。
在冬天,有供暖的城市都有一个特点,因为外面的温度较低,为了保暖,很少开窗户通风,正因为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好、干燥,再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这样就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所以,冬季里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会猛增就是这个原因。
暖气病并不能算是医学上的一个病种,或许因为它的后果没那么严重,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其他的疾病会乘虚而入,那结果就不是暖气病这么简单了,因此,对于暖气病还是要注意预防才好。
专家建议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好室内温度湿度,一定要适当通风。最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而且即使外面寒冷也要勤开窗户通风,至少是早晚各开窗通风一次,而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如果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水。
2、勤换洗衣物,勤洗澡。供暖会导致干燥,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所以,一定要勤洗澡勤换衣,而且洗澡时水温应在32℃左右,不要使用偏干的肥皂。
3、注意饮食的调节。在暖气的空间,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蔬菜,多吃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水果,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虽然酒能驱寒,但是在暖气的环境还是不饮或少饮酒为佳。
4、保持乐观的情绪,适当锻炼。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为了健康体育锻炼必不可少,当然要因人而异,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冬季里要睡眠充足,早睡晚起。于此同时,要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忧郁、紧张、生气。可以爬爬山,登高望远,亲近大自然会让你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身心可以彻底的放松,这样有利于健康。
冬天小心宝宝得“暖气病”
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冬季来临,天气变冷,各地供暖已经陆续开始。寒冷季节供暖,人们都希望暖气烧得热些,但暖气在驱寒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暖气病”,一定要注意预防。因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好、干燥,加上暖气、空调、电暖气等取暖设施会造成室温过高,使得室内空气更加干燥、污染加剧,为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猛增。
这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内热外寒症状和有种种不适感,如烦躁不安、皮肤发紧、鼻咽干燥、胸闷、头晕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压改变、尿量减少、软弱无力等。这些就是让暖气给热出来的“暖气病”。
暖气病是由屋内过分干燥导致
冬季供暖期,室内十分温暖。居民Tulaoshi.Com生活在相对湿度50%左右的环境最感舒适,环境过分干燥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供暖期间,居民一般都关门关窗,室内空气比较干燥。干燥的环境容易让人的呼吸系统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患者的症状是咳嗽、咽部不适,有的气管炎患者旧病复发,这就是供暖后室内空气干燥而诱发的“暖气病”。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容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不少流鼻血、胸闷、软弱无力的患者,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进入供暖期,室内给了暖气,屋里密不透风造成的“暖气病”。“暖气病”并不是医学上的病种,在北方地区因供暖后室内外温差大,室内门窗紧闭,空气干燥,不流通,就会引发人体鼻咽干燥、流鼻血、浑身无力、头晕恶心等症状。
干燥是肌肤的致命杀手,会加速体内水分流失,使机体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有些居室内温度过高,由于出汗过多,可致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能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暖气病”伤害宝宝五大系统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一、呼吸系统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二、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三、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四、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五、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冬季室内暖气开放,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会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通风。早晚注意通风,可以改善房间内的空气质量情况,也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
加湿。常用暖气,房间内特别干燥,若是在房间里放一盆水会觉得比较舒服。
补水。吹暖气,皮肤的水分容易流失,一定要注意补水。
图老师小编提醒: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而且水温不要太高,尽量不用肥皂,洗澡后应涂抹甘油、白凡士林等油脂较多的护肤品。双手皮肤干燥的人可以两手抱拳,从虎口接合、捏紧,再转动双手,直到两手感到暖烘烘的,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