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
做母亲的不要放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
我自认是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肯放弃自己的女人,把所谓个人价值看得很重,所以总被一大堆永远也做不完的事逼迫着。为此,有时不免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冷落了孩子是不是对他不够关注是不是忽视了他的需要大多数时候心里还是坦然,偶尔觉得有欠缺,就赶快想办法去弥补。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我一直在坚持,我要有自己的生活,我要做好我自己。而孩子,他也应该有他自己选择的生活,他也要成为他自己。
记得怀孕的时候,内心一片宁静,脑子里被有关孩子的一切所充满。那时,曾设想要按照自己的愿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且自信一定能让孩子成为我希望的那种人。可孩子一出生,就发现当初的想法有点一厢情愿,也有点愚蠢。那么小的孩子,就有他相当明确的意愿,要吃什么,喜欢做什么,都用他的哭和笑明明白白地表露着。稍大一点,就更是会用语言和行动来表明他的想法了。你想改变他吗那可是一场意志和情感的较量,而失败的往往是大人。我很快明白,孩子绝对是个独立的个体,他带着天性中与生俱来的东西要成为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做父母的,完全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几乎是同时,我发现自己也不是那种具有“牺牲精神”的母亲。如果只是整日照管孩子而不做点什么,我的心里就发空,就有失落感。于是,我想只有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那就是让孩子做好他自己,让我做好我自己。
这个原则在我离婚成为单身母亲之后也没放弃,而且更强化了。因为,单身母亲要承担的东西很多,从经济、教育到家务琐事,都显然比双亲家庭时多得多,没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一种坚强独立的心态,根本无法担起这样的重任。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尤其不能放弃自己,只有咬着牙向前走,努力地去发挥自身的价值,不断地进取,才能以自己的力量稳稳地担起这一切,为孩子和自己创造越来越好的生活。这听起来很像套话,但这种套话所显示的具体的生活过程和结果,将为孩子树立一个做人的榜样。孩子会看到他的母亲是个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人,他会不自觉地去模仿,也会努力去成为这样的人。我有个过去的同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虽然在再婚的路上履遭挫折,但她一直在努力而辛勤地工作。她获得了提升,分到了房子,她的女儿由衷地说:“妈妈,你真棒”女儿也和妈妈一样,学习刻苦,懂事明理。而她在离婚七年之后又找到了幸福。我觉得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我也在努力这样做,一点点地调整心态,一步步地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善自我,完善生活。最初我们住的是8平米的集体宿舍,儿子的玩具总是被我踩到。后来我想办法换了一套郊区的房子,虽然是半地下的,但儿子有了他自己的房间,他可以自由地做他自己的事,他很高兴。家里的水龙头坏了,电话线断了,我学会了自己修。有时我会得意地问他:“妈妈很能干,是不是”他毫不犹豫地答:“是。”有时他在报纸、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会问我:“你怎么写的”要是我挣到一笔不小的稿费,我会告诉他,然后我们一起憧憬一下遥远的买房、买车计划。我会给儿子讲英语、讲数学,甚至解释国际局势。虽然儿子从没当面夸过我,不过,据他爸爸说,儿子提到妈妈的时候,口气很自豪。我也能感觉到儿子对我的尊敬。我和他一直平等地讨论各种问题,但我还是具有母亲的威信。我想,这是建立在他对我的尊敬和信任之上。也许看到妈妈是一个如此勤奋的人,儿子对我的工作也表现了极大的理解。一般周末我是不工作的,偶尔要赶一篇急稿,他会自觉地把房门关上,让我安静写作。
因为自己的问心无愧,我教育起儿子也能理直气壮;因为母亲的勤奋工作和生活,儿子也就不好意思偷懒,把好好学习、帮助母亲做家事认做是应该的事。儿子爱数学不喜文学,为了让他能平衡发展,我规定他周末看一小时文学书,他百般不愿,但还是努力去做了,因为他没有理由不这样做,因为他看见被他称为“书呆子”的妈妈在用一切学到的知识为他创造更好的生活。
我如此推崇做母亲的不要放弃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体验。我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母亲在离婚时发誓为了孩子决不再婚,要把一切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她为孩子做这做那,总是说孩子你要为妈争气。孩子如果做得不够好,她就唠叨、抱怨孩子不听话,不知道体谅母亲为他作出的牺牲。小时候孩子尚能忍耐,等到上了高中,就对母亲表现出极大的不敬,而且看不起母亲。他说:“我觉得她头脑不够用,净做傻事。”他甚至为母亲在果汁里兑了水而大声斥责母亲:“我告诉过你多少次,这种果汁是不能兑水的。”母亲也伤心透顶:“他对我根本没感情。”至此,失掉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也失掉了教育孩子的资格。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景,一位贫寒家庭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带大了孩子,孩子一般会懂得体贴和报答母亲,因为这样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自立的母亲,孩子看到母亲已经尽己所能。但一个家境不错,自身也有些能力却庸庸碌碌、对自己很宽容却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通常都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由此,我对那些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很不欣赏。我以为,这是以孩子做借口而放弃对自己的要求。人生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和进取。一个自己不进取的父亲或母亲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进取呢况且,把自己放弃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也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完成自己的人生,也没有资格和权力替孩子选择人生。我想,只有我们做父母的先做好了自己,才能要求孩子去做好他们自己。此时,孩子既有做人的榜样,又有做人的主动和自由,最终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以上内容仅授权图老师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妨巧用心理效应,让教育变得平和亲切,容易接受。
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批评的后果:玲玲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妈妈见她帮了“倒忙”,便明褒暗贬地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妈妈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玲玲“尝试”的积极性,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
欣赏的奇迹:素素的母亲,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心理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效应被称为“放大效应”。假如孩子习惯撒谎,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假如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大人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
爱抚效应:激发孩子的情感
爱抚的疗效:娇娇6岁了,一次生病去医院打针。准备打针时,娇娇哭了。她怕痛。妈妈说:“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妈妈的怀里,紧紧地抱着妈妈就不痛了。”妈妈边说边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部和背部。果然,娇娇觉得那一针比想象中的痛减轻了许多。打完针后,她问妈妈:“是不是那痛转到您身上了?”妈妈笑着点了点头。
冷漠的伤痛:娇娇第二天去打针,是爸爸带她去。进了注射室,娇娇说:“爸爸,我想让您抱着我。”爸爸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就你麻烦,打个针还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结果,当针尖打进娇娇身体时,她痛得大哭起来。同样是打针,娇娇趴在妈妈的怀里,享受着温情的语言和爱抚,就觉得不怎么痛;而独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针,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点评:爱抚产生的感觉,可以使人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从而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增加自信。因此,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爱抚。生活中,不妨多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抚抚孩子的肩,掸掸孩子身上的土(有时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孩子的衣领(有时衣领未必歪斜),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时衣服未必有褶皱)……特别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紧紧拉着他的手,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都最重要!”这些细微的举止,会在孩子的脑海里泛起爱的波涛,既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