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头6个月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做出有限的动作,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他不能对他周围发生时事情作出反应,不能学习。但这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几周里,他的情感和智力就在发展着,其速度与共他方面的发展一样,包括他的身高、体重和全身协调能力。
最初,在一个婴儿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是对他照顾最多的人,一般角色由母亲扮演,母亲同时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像成人一样,从我们喜欢和关系密切的人那里,我们学到生命中最重要和最难忘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和老师间有特别亲密的感情和共同的生活背景,彼此能心领神会,那么学到的知识将会更扎实,对自己更有益处。这道理同样适用于你的孩子,你是他生命中的启蒙老师,如果你们之间能建立亲密的关系,那么,他学习的全部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对孩子来说,关系仅次于你,屈居第二位的是你的丈夫,他是孩子的另—个最好的朋友,他也应尽早同孩子建立起亲密的联系。而丛也应像你一样多参与婴儿的教育。
对婴儿的教育不应是一种正规定义上的教育,其中没有特殊的规则,也不必要求他达到某些明确的目标,父母应该通过教育使孩子感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为他描述一些新鲜的经验,把你看到的每样东西都解释给他听。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能一起参加每一项话动,这样,你们就能一起学习。你要随时随地鼓励他和赞扬他,即使孩子只取得微不足道的成绩,都要不断地给予支持,尤其是当他很想把事情做好却又不尽人意的时候。若没有你的支持,孩子就不会获得他所需要的信心。
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受了惊吓,出生后的儿子在40天后会对有些东西,比如一个花篮,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软软的孩子恐惧的眼神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全身冰凉,我知道是孩子传递过来的恐惧让我如置身于黑暗。渐渐长大的孩子象一只容易受惊的小鸟,只有在妈妈的羽翼下才有安全感。
一声车铃,会让他魂飞魄散,甚至无意间大声点的一句话,会导致他由于恐惧哭个不停。他怕的东西很多,墙上的画,壁橱的把手,甚至特意买给他的洋娃娃。面对孩子,我和爱人下决心,要让胆小的儿子变得勇敢起来。
这个过程注定是漫长的,绝对不可急于求成。我采取的方法是“有意训练,无意影响”。即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孩子在无意中受到正面影响,从而向理想的方向发展。进步是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的,这是水到渠成之功。现在我的儿子,已经是个勇敢的小家伙了。他有时候会缠着我讲小时候他胆小的故事,他自己都不明白,妈妈故事里的小朋友是他吗?
对孩子的训练从40天时我们发现他不可思议的恐惧开始的:
首先是如何对待他恐惧的东西。我们借各种机会表示出喜欢。比如,我们抱他怕的洋娃娃,让洋娃娃做各种动作,但适可而止。不是马上就让孩子离洋娃娃很近,而是逐渐地使他认识到洋娃娃对他是无侵犯的,甚至是友好的。虽然后来孩子还是不怎么喜欢洋娃娃,但几个月后,他那种恐惧的眼神已没有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胆量,我们让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小的时候,我们让他抚摸树干,认识动植物。这样的过程从未停止,但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尤其是认识动物,只好采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态度。孩子一岁以后,我们可以抱着他,拿他的小手碰一下老家的“羊”,然后跑开,做胜利欢呼状。久而久之,孩子对动物的恐惧消除了。
“人”也是孩子必须消除的恐惧对象。我们让孩子认识各种人,从埋在妈妈怀里打招呼,到说“再见”以示交流,循序渐进。
无论何种类型的训练,每一点点过程,我们都给孩子以表扬。他小的时候这种表扬是简单的亲吻,大了有了语言意识后就是鼓励和奖励。对孩子由衷的赞美不仅仅在家庭的范围里进行,尤其要在外人面前表扬,以第三者的身份表扬,表扬儿子的勇敢。
勇敢结局
孩子就在这种有意训练中无意地受着影响。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五岁时到海边的训练,孩子怕海,在海边呆了两天了,他不敢下水。我们就让他玩沙子,让他看别人在海里游泳的乐趣,他开始羡慕了,这就成功了一半。但他还是不敢,他会要求妈妈抱着往海深处走走。满足他,并趁机引起他进一步的向往。并时刻让他明白,向往美好是每个人的愿望;勇敢是男孩的本性!终于,他提出自己在游泳圈里游泳了。我仍然记得,那天晚上当我们回到宾馆的时候他提出来要自己游泳。天已经暗下来了,海水被天压得很低,海边的沙滩上没有一个游泳的人。老实说,我有点怕。但为了儿子,我表现得很轻松。我和儿子走进海水里,我给儿子套了两个游泳圈,小的一个是个小鸭子的形状,晚上虽看不清了,但可以分辨出儿子的头齐着鸭子的脖子,两只小胳膊抱着游泳圈,我教他象骑自行车一样蹬水,果真奏效,他竟然能够“飕飕”地游起来,我一边说:宝宝,游到妈妈这里来!一边后退,我的勇敢的儿子就带着他的甜甜的笑声游过来了,真的游过来了!我也忍不住笑。那天,那海,那沙滩在顷刻间变得如此美好而纯净!就从那个时刻起,在秦皇岛的黄金海岸,我的儿子喜欢上了游泳!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玩滑梯,曾经令他恐惧的滑梯!旁观者甚至说:这孩子太小,不要...
他喜欢和人聊天了,看着和他混得烂熟的“老朋友”,我都奇怪:天天到幼儿园,我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人?!
他喜欢尝试冒险了,有一天甚至和我说:妈妈,我觉得我应该练习红灯亮时过马路了。我愕然:难道我们培养这小子的胆量过头了吗?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