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爱吃手究竟是为什么

宝岛表业

宝岛表业

2015-12-12 17:08

孩子们总是通过家长的言行来判断、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世界,孩子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言传身教的结果。家庭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是学习的榜样,因为孩子们都善于模仿。当

孩子做错事,如何惩罚?

到朋友家去玩,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爱,四岁多了,有礼貌,也很泼辣。

结果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的母亲端着饭,来到客厅,一一把饭放在茶几上,接着打开电视,调好频道,然后才把孩子叫了过来。家长解释说,孩子必须一边看着电视,才能吃进饭去,而且还要大人喂,天天都要这样。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喂饭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要看着电视吃饭,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像这个孩子那样如此有规律的。大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总得让孩子吃进饭去,快让他看吧!

我有点愕然,很显然,家长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这里,不谈什么溺爱了,因为孩子已经出现了坏习惯。毋庸置疑,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我想,问题的根本在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惩罚,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甚至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慢慢地,他就会好的。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一次一次的谅解,可能会使这些小毛病,逐渐发展成不良习惯,甚至大的错误,其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制止或者警戒,让孩子引起注意和警惕,从而避免错误行为的重复发生。

现在家长的行为,往往较为极端,就是把对孩子的惩罚当成了体罚,这样做,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运用惩罚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惩罚不能走极端

比如有的小朋友痴迷于动画片,这种诱惑是很难控制的,可能演三个小时,孩子也会看完。可家长的态度大体是这样的,可以看,但不能过长,这是无可非议的。有的家长的方式显然过于极端,发现孩子看得时间长了,一怒之下,关掉电视,乱骂一通,甚至罚孩子几天不准看电视,孩子的心情很不好。

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频道,规定看完了就结束,这样可以天天看,只要家长坚守规定,慢慢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家长没有章法,高兴了让孩子看一晚上,不高兴一点也不让看,如此变化无常,孩子是不会掌握要领的。一旦家长实施惩罚,孩子坚决不会领情。

惩罚要迅速及时

现在的小朋友有许多“偷盗”行为,这种现象大都是好奇心理引起的,比如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他也想有,于是就可能拿来玩玩;家里有好吃的,自己会控制不住,会偷偷拿来吃,甚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统统吃掉了。其实,孩子大都经不起诱惑,他们的经历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就会开动小脑筋,想起小办法。

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家长的惩罚一定要及时果断,马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责令孩子归还,一周不准吃零食等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产生震撼作用。如果说,过了一段时间,再跟孩子谈论此事,再去讲道理,孩子忘得也差不多了,很可能,孩子嬉皮笑脸,跟没事一样。说实话,这时候,家长再怎么动粗动怒,只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

惩罚要顺其自然

有的小朋友坏毛病很多,比如睡懒觉、不会穿衣服,甚至偏食等,大人要掌握基本要领,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打和骂,孩子也不一定会马上变个样,所以家长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出错,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说,顺其自然。比如说孩子睡懒觉,可以有意识地让他迟到几次,这样孩子自己就着急了,比你一遍一遍叫他起床,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孩子愿意吃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不炒肉,孩子不愿意吃别的饭不要紧,家长的心要狠一点,孩子饿不死,过几天,我想连豆腐他也会吃得很香。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结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吸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

孩子做错事总爱找借口怎么办?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孩子还小,走路不稳,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长们通常会对着那个地方边做打的动作边说:“谁让你们撞我家宝宝的,打死你。”“妈妈踩它,它让宝宝摔跤了。······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会依葫芦画瓢,学家长的动作。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或门、墙的事,是它们没有“看”好,让“我”摔跤了,撞门了,撞墙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们还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记得,带小班时,孩子刚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抢玩具、抓人事件较多,孩子们就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来了,他们爱子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却对着和她孙子抢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边做拍手的动作(假装打屁股),边对着孙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负我们宝宝,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吓哭了,而他的孙子却“笑”了。可是这位奶奶的做法,会给她的孙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会觉得:是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没有错。渐渐地,等他长大成人后,做事失败或遇到坎坷、挫折时,习惯性会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没有做错,是因为······。”

  这时家长们再来责备孩子:“你就会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结果。”家长们越责备孩子,孩子们心里就越逆反。因为家长们从小就给他们“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找借口”的种子,把责任、把错“推卸掉”。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即由“家长或相当于家长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都会自动播放”。

  当我们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责任,会说他“死不认帐”。也许在他的思维中,为自己“找借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都已成为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举的两个类似的例子中,第一个是因为孩子自己还不太会走路或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个抢玩具、抓人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卫”时的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生应该是天性。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我们的家长们(图老师整理)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把错推给环境、推给他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认为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品德、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那做为家长,该如何从小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一、从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检查他完成任务的情况,使他认识到自己对家庭、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不论是什么任务,家长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如对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帮助收拾房子,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收拾玩耍后自己用过的物品和玩具,每天饭前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又如:叫孩子为邻居的老奶奶、老爷爷取牛奶、拎菜篮子,扩大他乐意为别人做事的责任心。通过这些家庭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是既具体又容易接受和做到的。另外,对有的学弹琴、绘画的孩子,家长也应将收拾琴谱、绘画工具等任务交给孩子自己做,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独自保管整理用品的认真负责的习惯。一个孩子能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习惯,那他就一定会培养出责任心来。

  二、采用故事“游戏法”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责任心。如:让孩子在故事中或游戏中担任“小哨兵”“交通警察”的角色,并在孩子有了角色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有意识地安排他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并鼓励他象“小哨兵”“交通警察”坚持站岗那样把事情做完,让孩子在通过担任的角色中,懂得生活中对有兴趣的事要做,对繁杂不感兴趣的事同样也要做好。

  三、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家长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如说:“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做就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

  四、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家长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做错事,你会向孩子道歉吗?

  有一次,4岁的楠楠在大厅里玩,突然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原来是花瓶摔在地上了。我第一反应就认为是楠楠撞上柜子,让柜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的。我已经多次提醒她不要在柜子附近玩,所以那天我非常生气,没有多听她解释就在她手心上轻轻打了一下以示“惩戒”。后来发现,花瓶不是因为楠楠碰撞而掉地上的,是风吹窗帘拉扯到花瓶才掉下去的。我已经打过楠楠了,要不要向她道歉呢?还是做点她喜欢的菜,然后当没事发生过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人做错事了,相互之间会道个歉,然后就可以握手言和了。但情况若出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时,事情就未必这么简单了。因为很多家长,尤其是父亲一方,总希望保持做家长的权威,要他们在孩子面前认错真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家长认错是教育孩子的好契机

  如果家长真的做错事了,或者误会孩子了,道歉是必须的。道歉不单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于提高父母的权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做错事了就要道歉。不应该说父母是大人,做错事就不用道歉。如果父母道歉时,态度是谦卑诚恳的,并且愿意为过失负责的,那么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到这种好的品质。而且他们会知道,以后他们做错事了,就要向父母或者被伤害到的人道歉,也要负上相应的责任。家长们要记得,以身作则始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怎样认错?态度最重要

  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家长的道歉也一样,但前提是真诚。家长既然有道歉的心,那么态度一定要跟上,不然孩子会觉得你在敷衍他。比如“你等妈妈很久了吧?妈妈今晚很多工作,路上又塞车。妈妈买了宝宝最喜欢的棒棒糖哦,不要生妈妈气吧。”如果在一开始就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再解释,这样道歉的效果就好多了。家长想获得孩子原谅时,首先要坦然承认自己是错的。毕竟,小孩子是敏感的,他能分得出你是在道歉还是在化解尴尬而已。

  有些家长知道自己做错后,往往过几天才向孩子道歉。对于此,不少孩子是不买单的,觉得家长道歉太迟,没诚意。其实家长冤枉了孩子,要及时道歉,知错能改,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教育。

  道歉也要讲方法

  为你的行为道歉,而不是人格。记得要对事不对人,不能为了得到孩子的原谅而过分贬低自己。

  对于年纪很小的孩子,说大道理未必听得懂。这时父母可通过手势、表情、行动等,表达父母知道自己做错了,在向他们道歉。

  道歉时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很多家长在道歉后喜欢加一句“其实都是你不好……”,也许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但这时候说这样的话其实是再次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

为什么孩子总说“不”

出生后的第2年,看着渐渐能“健步如飞”的小宝宝,你总算是可以轻松地出口气了,宝宝长大了!先别忙着放松,也许忽然有一天你发现宝宝开始有主见了,他会说“不”了!而且经常是你说什么他都说“不”,别生气,实际上,这只是孩子表达独立意识的一个方式而已。

儿子刚满18个月的时候,开始进入这个总是把“不”挂在嘴边的日子。当我给他平时他最爱吃的香蕉时,他竟然会一把把香蕉扔到一边,嘴里嘟囔着:“不吃,就不吃”。到了该洗澡的时间,他更是一溜烟就跑了,同时尖叫着“不”。更叫人无法理解的是,他甚至在别人向他问好时也回应说“不好”。

我从不敢想象我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有一天会变得如此叛逆,但就我了解,一个1岁多的孩子虽然嘴里说着“不”但实际上并不是在抵触什么,那是他们独特的表示自立的正常方式。专家说:“孩子在1岁左右,不论是大脑发育还是身体发育都有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孩子会意识到诸如‘我可以独立做事,我应该试一试’等概念,他在尝试他可以达到的极限,但所采取的方式并不存在任何恶意。”

事实上,1岁孩子说“不”时更多是带有玩耍的意味,而不是叛逆或脾气不好之类。在大笑着或微笑着对一切事情都说“不”的同时,让他们感觉到这个词本身的力量。这种反面行为也许不会恰恰发生在孩子刚满12个月的时候,但是在孩子进入第二年后,它可能会出现在这一年的任何时候,而且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做出的反叛举动实际上也是他们对正在形成的自我的认知。也许,他对你从衣橱中精心挑选出的所有的衣服都不置可否,但你要记住,他正在通过否定你的意见,肯定自己的喜好来学习怎样作出决定,怎样为自己考虑,他的反抗实际上是他觉得安全、信任的举动。专家说:“他得到的正是他探索自我世界所需要的精神上的支持。”

你要尝试了解孩子到底想说什么

对孩子的抵制情绪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要过于在意。有时候孩子有限的表达能力很可能就是他说“不”的导火索。很多情况下,当他无法准确表述自己的心情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尝试着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替他说出来,并给出一定的选择性答案。假如他不让你替他剪指甲,你可以说:“你肯定是怕疼了,那咱们来先剪我的指甲,你会发现它一点都不会疼的。”

下面介绍其他几种可以正面引导孩子摆脱抵触情绪的方法:

1、提供有限的选择机会

要让一个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慢慢地建立自信,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非常重要。记住太多的选择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例如你的孩子拒绝在书桌上作涂色练习,这时你就可以给他提供两个选择方案:“我们可以在这里涂色,或者玩拼图游戏,你喜欢做哪一个呢?”

2、以身作则

众所周知1岁的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而这个单词“不”又几乎是最容易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所以,作为家长,你平时也要尽量避免说“不”,如果孩子很少听到你说“不”,他自己也就不会总是提起它了。首先,要提高家里的安全系数(对孩子而言),然后尽量多使用比较丰富的语言,比如“停”Tulaoshi.Com、“危险”以及“热”等,在表达反对的意愿时多使用正面的语言,比如可以用“我们坐下吧”来代替“不要站在高凳子上”等。

3、保持冷静

提高嗓门、恐吓或请求一般都很少能够改变孩子的意愿,让他从“不”变成“是”。实际上,愤怒的反应只会更加刺激孩子,将来甚至做出更偏激的行为。所以,要避免激化他的情绪。相反,我们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比如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逗他开心,拥抱他,这样他就会忘记刚刚自己强烈反对的事情了。在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交往中,幽默的作用可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孩子就是不要穿袜子,你可以假装袜子是一个娃娃,正在寻找它的伙伴——-脚趾呢。

4、坚定立场

如果你一定要孩子做某件他不情愿接受的事情,你应该向他作出解释,告诉他:“你应该戴上帽子,这样就不会被晒伤了。”然后明确告诉他戴与不戴的结果:“如果你戴帽子,我们就可以在公园里玩,如果你不戴,我们就只好回家了。”你可以给予警告,但必须说到做到,这样可以让孩子领悟到即使是试探也是有极限的。在孩子给予配合的时候,记得要夸奖他,你的鼓励和耐心对他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分享1岁孩子的成长

喜欢“聚会”

即使才满1岁,孩子们就喜欢聚在一起玩耍了。每当他们看到其他小孩子的时候,就会用手指着他或高兴地尖叫。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的聚会和大人的一样充满理性,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懂得怎样去分享,所以家长必须要准备足够的玩具,以便孩子们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同情心

在这个阶段,同情心开始萌芽。如果他受伤了,你可以给他安慰。你的安慰同时也会让你成为受益者,在你需要的时候,孩子也会给与相同的抚慰。马萨诸塞州18个月大的Cavan Crowley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妈妈Lee说:“假如我表现出很悲伤的样子,Cavan就会给我一个拥抱,有时候,我故意作出类似的表情,就是想让她拥抱我一下。”

喜欢“反对”

在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的同时,孩子们也发现其他人的情感有时候和自己的是不一样的。实际上,这时候的孩子已经知道在好多问题上你不一定和他持有同样的观点,但是即使与你的观点冲突,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也许他的举动和观点有时会让你觉得非常不可理喻,但如果你把它当作是孩子的好奇心在作怪,你就比较容易容忍了。

编译/娜布琪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孩子做错事不认错怎么办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 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TuLaoShi.com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 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 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孩子总打人人怎么办?家长想帮助孩子纠正打人行为,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家长的讨论,也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畅畅妈妈 发帖:

我儿子现在一岁8个月了,口齿很伶俐,很爱说话!可是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一有使他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大声说“打”,打妈妈,打姥姥,打小朋友,还掐。当然我承认这些话有可能是我们在教育他的时候无意中说过的,可我们认识到错现在已经不再说了,但他却越说越来劲了,据旁人说,当我(我是他妈妈)在他身边是他就会变得格外嚣张!!真是的!!其实我一点都不惯他啊!!有哪个朋友和我有共同经历呢?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跃茜 回帖:

针对您家宝宝的情况 :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您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您家人经常会说或不经意对别人有这样的动作及语言,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以模仿方式来学习的。

二、就是您家宝宝和外界是否有团体的接触,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渴望,会产生交往方式的不正确,这一点对您的宝宝很重要,这是他接触外界学习东西的很好时机,也是锻炼的最佳阶段。
对您家宝宝状况给予正确交往方式的引导。

悠然~ 回帖:

LZ家的大人是不是经常打孩子,或是对孩子讲一些诸如不乖就打你之类的话?

我家邻居一个孩子就是这样的,一天不知道被她妈妈打多少回,出来玩也经常听到她妈妈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我就打你啊,结果呢,这个孩子出来就打小朋友,小区里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基本被她打遍了,现在看到她出来,一些孩子就会互相通风报信:XX出来了,大家快走吧~~,这个孩子没什么朋友的。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孩子总爱吃手究竟是为什么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孩子总爱吃手究竟是为什么

宝宝为什么总爱吃手

育儿百科
宝宝为什么总爱吃手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究竟是因为什么

育儿百科
究竟是因为什么

竹荪究竟是什么

育儿百科
竹荪究竟是什么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究竟是什么原因

育儿百科
 究竟是什么原因

母乳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母乳 颜色
母乳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早孕反应与胎儿智力的关系

早孕反应与胎儿智力的关系

如何提高宝宝说话能力

如何提高宝宝说话能力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