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上诊疗过程中,发现多动症患儿在各年龄期各有不同表现,根据各年龄阶段特点,且有特殊的表现:
(1)新生儿期:有神经不稳定的表现,易兴奋、急哭、睡眠障碍、易惊醒、惊跳、夜哭,要抱着睡或嗜睡。
(2)婴儿期:抱在怀里乱动、不安宁、好哭、容易激怒、发脾气,孩子的母亲常抱怨孩子难带。
(3)幼儿期:此时多动特别明显,走路不稳,狂奔乱跑,一刻不停,易摔跤;注意障碍此时已经出现,不听大人的话,难管教,注意力难以集中,东张西望,心神不宁,睡眠不安,喂食困难,乱丢玩具,虐待小动物,遗尿等等。
(4)学龄前期:症状逐渐明显,在幼儿园有多动表现,不守规则,不能静坐,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课,学习困难,随意走动,不服管,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不肯午睡,常被老师惩罚。
宝宝到了学龄前阶段,这是就不再和幼儿期相同了。在日常饮食上,家长需要多做改变。
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儿童(儿童食品),器官迅速发育,腿长得很长,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食品)供给;矿物质钙(钙食品)、磷、铁(铁食品)、锌、碘及其它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有利于骨骼的发育、血细胞的形成及机体各部分的代谢。为满足骨骼发育,钙的供应量每天要在800毫克,高于成人的供应量;铁的供给量每天为10毫克。营养专家都提倡:从儿童阶段开始,节制盐的摄入量,避免吃太咸的食物。
对5岁以上的儿童来说,维生素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的需求量相较幼儿也大得多,都接近成人标准。但儿童的胃容量比成人小,营养要求比成人高,为达到此目的,增加餐饮,并使早餐在整日总量的比例中不少于四分之一,同时注意食物的精度和质量以及有良好的进食环境是大原则。
有的营养专家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学龄前儿童服用合适的制剂,如矿物盐、维生素(维生素食品)A及D等。或由专业营养师为孩子配制营养均衡的午餐,以便这阶段的儿童营养需求能有效保证。主要方法是将一天三顿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两顿饭之间的间隔太长时,可以有规律地给予少量小食。糖对儿童的味觉特别有吸引力,尤其是幼儿(幼儿食品)。在进食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节制,以免影响正常的食欲。甜品宜放在餐后,而不是餐前。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按照过去的印象,特别是孩子3岁前身高体重增长快的概念来对待7岁前后的孩子,总认为孩子吃少了,于是进食有时是强迫的、被动的,有时又是连哄带骗的。有时父母不顾食物的营养价值,只要孩子肯吃,特别是零食,一律尽量满足。这可能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能力紊乱,主要食物减少,发育不佳;另一种情况是摄入过多营养,甚至有发生儿童肥胖症的危险,而且坏的饮食习惯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加以纠正。
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家长需要特别关注。
二、学龄前儿童饮食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和饮料;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
4、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既可增加孩子进食的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
6、吃饭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7、不要一次给孩子盛太多的饭菜,先少盛,吃完后再添,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
8、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允许孩子选择食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10、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偏好。家长和看护人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