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独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了,脾气也“大爷”起来。这类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不合心意就摔东西,家里的“小皇帝”尊称并非浪得虚名。孩子从小脾气暴躁,对其的成长和人际关系都是不利的,而家长在孩子的坏脾气下也伤心伤气。孩子的脾气暴躁并非无缘无故,下面起底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1、过分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爱孩子没有错,但是过分溺爱,只会助长孩子为所欲为的恶习。家长还是要有威严,这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孩子的尊重。一个家庭里,最好有“好人”也有“坏人”。如果孩子大吵大闹家长就随意听从,下次只会故计从施,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
2、遭受挫折
孩子虽小,但也有挫折感和自尊心,内心有想独立的愿望,慢慢开始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主。但是有些家长,总是不顾孩子的想法,做决定时没有给孩子发言权。有时在学校里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回家长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有气只能望父母身上出。
3、潜移默化
家长教训孩子时,总会用一句“好的不学坏的学”。家庭和学校就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一张白纸的小孩很喜欢模仿大人,学得来也学得快,潜移默化在每个时刻。如果本身的家长或者老师是脾气暴躁的人,孩子容易模仿他们的行为,渐渐形成了相似的性格。
4、疲惫劳累
造成疲惫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也可能是睡眠不足,学业繁重等。孩子情绪不好就容易乱发脾气。往往有段时间家长过于照顾,但过了这期间后,孩子少了特殊待遇一时适应不过来,也容易发脾气。
面对乱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不要过分溺爱,也不要“以牙还牙”,而是等孩子发泄后冷静下来了,平心气和和孩子谈心,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难以被接纳的,有话好好说,慢慢引导孩子转变过来。
建立起基本的生活常规需要一些互让和妥协,随着孩于逐渐长大,应不断改善你自己和孩于的气质,但是,如果作和薇干的个性差丹太大或太相似,要改善起来是很困难的。由于改善自己和孩子的气质是成功教育孩子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并不断努力。
下列这些情况你听起来熟悉吗?
1。发脾气
孩子:非常活跃 妈妈:不活跃 爸爸:不活跃
张先生和太太快要发疯了。当他们的女儿蓓蓓14个月大时,开始狂怒地发脾气,从其他小朋友手里抢玩具,打其他孩子,向他们撒沙子。父母阻止她时,她就跑开。1年以后,她仍然是一个很难管教的孩子。
心理学小常识
张先生和太太都是活力水平比较低的人,被女儿无穷的精力搞得不知所措。专家提出建议:孩子需要父母与她说话时精力旺盛而不是生气,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不爱她。听了专家的劝告。张先生和太太努力配合孩子的旺盛精力,参加她的活动,蓓蓓对其他小朋友的愤怒情绪减少了,气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张先生和太太对教育孩子也变得自信了。
2.咬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孩子:非常敏感 妈妈:非常敏感
3岁的小明睡觉和吃饭都像时钟一样,不论他什么时候醒来,他都很机警,并且微笑。可是,小明在幼儿园玩游戏时,一激动就咬其他孩子,妈妈想方设法制止他也没用。
小明和妈妈的气质很像。专家建议母子两个找到释放紧张情绪的方法。他们俩在生活中都需要更多的松弛,而不是更多的控制。结果,母子俩开始一起玩、一起大笑等。1个月后,小明咬人的行为消失了。
3.磨蹭
孩子:精力容易分散 妈妈:精力容易分散 爸爸:精力非常集中
5岁的小蕊总饷来说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她的爸爸经常被她的“磨蹭”和“倔强”激怒。小蕊做什么事情都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爸爸常常感到不耐烦,对小蕊喊叫,认为小蕊是故意的,而妈妈却不这辑-认为。小蕊从父母那里得到不同的信息,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专家建议,为了帮助孩子感到与父母的关系更亲密,帮助孩子感到自己更好,小蕊妈妈应该更严肃地对待小蕊的困难。小蕊爸爸开始观察孩子做事,结果发现孩子兴趣广泛,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因此,他认识到,对孩千叫喊和唠叨没有用,在孩子完成任务时,要给予坚决而非严厉的提醒,并帮她弄明白哪项工作要求她立即注意,重塑她的行为。小蕊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了自己容易转移注意目标、自律性差的特点。
编辑推荐:
宝宝“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你的宝宝属于哪种气质呢?
判断孩子气质 父母必须知道的5项原则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