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家庭里,一个孩子平均受10次批评才会得到1次夸奖。所以毫不奇怪,为什么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失败,因为父母在每天谈话中都传给他们这样的讯息。
不知道孩子优点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乐善耀说,当时有近百名家长上课。当问及“谁能说出孩子10个缺点”时,有20多名家长举手发言,有的还不假思索举出十几条;但问及孩子10个优点时,几乎难倒全场家长。有三四名家长勉强答出几条,其余的苦思冥想,一条都答不出。专家指出,测试结果并非个别现象,许多家长都对孩子不满,孩子年龄越大,不满意的地方就越多。
一位5岁孩子的家长说,他女儿学唱歌得到老师表扬,但他提醒孩子不要得意,理由是还有更优秀的孩子。孩子听后觉得很委屈。专家指出,不少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进步,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某个方面与更优秀的孩子比,结果越比越不满意,使孩子的压力与日俱增。
高期望淹没优点
不满意的根源,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专家指出,父母对孩子不满意,可能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少孩子用逆反来“抗压”,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压力过大又找不到释放渠道,就容易出问题。
专家呼吁,家长要改变观念:好孩子的标准是既要学习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等交流,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但需要注意,家长夸奖孩子,千万不能无中生有。”
夸奖自己的孩子
日本有一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研究曾引起许多教育人士关注,研究表明,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5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近日在一次讲座上给父母布置了“暑假作业”:“你今天回家去发现一个孩子的优点,能够发现十个的,是优秀的父母,能够发现五个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发现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但如果只是一味笼统地夸奖,而不注意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这种长期缺乏以真实能力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优秀”,容易使孩子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形成脆弱的自尊。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失去了夸奖与表扬,就无法接受,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育孩子当然应坚持“夸奖为主”,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要是夸奖孩子过度或过滥,教育孩子的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父母对孩子夸奖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夸奖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对夸奖就形成了过分的依赖,而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夸奖,否则就不做。由此可见,父母过多过分地夸奖孩子,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一是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太多的夸奖,就会形成不愿意努力就想得到夸奖的心理。因此,遇到困难容易退却,缺乏信心,可能就很容易选择放弃。大量的溢美之词并不能帮助孩子树立长期的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在父母的夸奖声中自我陶醉。
二是过多的夸奖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或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这样一来,孩子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三是过分的夸奖会使孩子成为爱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之所以没能有所成就,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所以,父母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要在夸奖孩子的同时给孩子指出不足之处。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是“严在面上,爱在心里”。
四是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
五是过多泛泛的夸奖会让孩子逐渐“麻木”,不屑于再被夸奖。就好像如果父母不断地给孩子买玩具,孩子体会不到玩具的珍贵,只当父母是理所当然应该给他买玩具的人。夸奖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多好听的夸奖,孩子听多了就不觉得稀奇,对夸奖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快乐感就会渐渐迟钝,逐渐变得不以为然。
对孩子应该有所夸有所不夸
虽然赏识教育十分受推崇,但是父母不应该让夸奖成为孩子心中的太阳,没有它就发展不下去,生活目标不应该被夸奖而左右。
夸孩子,有时是一种鼓励,能给他们带来自信,但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误导他们傲慢自大。所以夸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夸,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夸孩子进步快,不夸他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他居功自傲;夸他的自信,不夸他的自负;夸他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他照猫画虎的模仿。
这种夸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需要的,基本上有三个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有针对性地表扬,这样孩子容易理解,知道以后怎么做。
夸努力不夸聪明:在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妨夸奖一下他,让他在鼓励中更加用心。过程的努力往往正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前提。
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词语明显是在夸人格。“好”是一个很抽象很虚无的概念,如果你长期将“好”字挂嘴边,会让孩子觉得一顶大帽子压在头上,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
以前的父母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父母更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这是两种极端,既不是教育原则,也不是教育艺术,更不是适用所有孩子的“绝招”。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应该中和一下,该夸奖的时候大力夸奖,该批评的时候严肃批评。
赏识教育不一定就能夸出好孩子,减少对孩子的评价,特别是主观评价,否则孩子将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
盲目夸奖孩子不可取,因为孩子习惯了事事被夸奖、被赞美后,一旦做好某件事情后,没得到夸奖或者表扬的话,他们就会感觉到生气和失落。
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来自于他独立完成挑战,而不是父母的“夸奖”。父母要做的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孩子做成功的事情就行了,表示父母知道了,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
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技巧
6岁之前,孩子正是构建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依靠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这种外界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评价客观中肯、包容接纳,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自己。
对孩子不能盲目“夸”,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夸奖和表扬之上的,如果过度夸奖,只会让孩子依赖于这些,导致自恋自大或自卑这两方面的性格极端。
有些父母可能要问:这样说的话,那是不是就不能夸孩子呢?当然也不是,夸孩子是给孩子的一种积极回应,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并且通过父母给他的反馈来认识自己。所以,夸奖孩子是需要动脑筋、讲智慧的。
一、夸奖要适时适当
如果夸奖太多会使孩子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处处优秀。我们夸奖的目的在于强化良好行为,通过赞扬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内在意义,逐渐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根本没有必要去夸奖。否则会让孩子对夸奖形成依赖性,等夸奖一旦消失,原本的兴趣行为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夸奖,不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也不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动感等个性品质。
二、夸奖要态度积极
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或是心情烦躁时,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随便的应付,敷衍孩子几句就了事了。这样容易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父母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三、夸奖要重在描述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的夸奖要具体到行为的描述上,比如“你帮妈妈摆碗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棒!”这样的描述性夸奖能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他人的评价上。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会慢慢学会自我评价,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对。
四、夸奖要多夸努力
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要少夸先天存在,多夸后天努力。外表的漂亮是天生的,夸奖多了易导致孩子自恋自负,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多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夸奖,认可他们的进步和表现,会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励。
五、夸奖要两者结合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性,父母如果能将“夸”和“奖”两者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夸”以精神表扬为主,“奖”也有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需要和满足,甚至是一种促使其积极向上的动力。
六、夸奖要鼓励为主
鼓励与夸奖都是对孩子行为的正向评价,又稍微有所不同。夸奖重在结果,鼓励重在过程,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及行为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的夸奖有明确的指向,而且极具激励性,孩子特别容易接受。
给孩子夸奖,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但是父母应该懂得: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表现为一味的夸奖会很危险。我们要爱孩子,但要有选择性地夸奖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过度、过滥夸奖的牺牲品,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