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努力用功的代表是查尔图,他每天苦读18个小时,熟背各种书本上的概念,甚至为了提高成绩尝试各种营养品。遇到难题,即使不明白也要背下来。
但最终考试的结果,兰彻却总是第一名。当他们毕业之后,查尔图虽然当上了大公司的副总裁,但兰彻却最终学以致用,成为了一个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真正的科学家。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uexi/)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会,班里总有些学生看起来没有很努力,但成绩就是不错,而有的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熬夜复习,成绩反而不如前者。在工作中,情况也是如此,往往业绩最好的,不是加班最多的。让我们抛开智力因素,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学习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学生?
误区一: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学习上,这是不用怀疑的,相信大家身边都会有这种好学生。因为很多人都相信,我没有人家聪明,那么我多花点时间来弥补这一差距。而且有科学家表示,一口气学习比零零散散的学习,零零散散的学习的效果反而要更好,把集中学习的知识打散,分散开来学习,拉开学习的时间的间隔,这样的学下效率会更高,而且记忆的时间也会更长。所以在努力学习的时候,重要的是不学习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介意提高学习的效率。
误区二:依赖固有的学习习惯
老师和家长经常会告诉我们一些怎样学习的习惯或者是一些忠告。最常见的就是学习一定要安排好固定的时间行程,还要在安静的场所,要专心的学,在学习的时候其它的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去管。殊不知,这样的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研究发现,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的孩子,他的记忆效果反而没有在有点声响的环境下的好。另外,变化学习的场所和时间,都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这样的研究调查就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打破一贯以来的惯性,可能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好。
误区三:看得多记得牢
每个努力学习的人,他的笔记本和课本上面肯定是满满的笔记,而且笔记的颜色也是有好几种颜色,因为只有这样,他们在打开书的时候才会有自己的的那份安全感,才会觉得踏实。我们在考试做题目的时候,看着那个题目会觉得很熟悉,但是在回忆知识点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办法把知识点完整的回忆起来。所以坐满笔记,经常去看,不一定代表记住了,这是大家对知识熟练程度的一种错误判断。
简而言之,就是看的多并不是代表你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知识点,这种熟练度的误区是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