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月牙泉再现铁背鱼,据说这种铁背鱼已经销声匿迹多年,而最近有游客意外拍到铁背鱼的痕迹,月牙泉再现铁背鱼的事情一度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根据网友上传的实拍视频呈现,5月1日出现在月牙泉里浮游的“铁背鱼”约有二三条,不过目测约有1尺长的“个头”较1年前亮相的鱼群普遍要大了不少,游客的围观亦未惊扰到它们悠闲觅食。
事实上,这种多年鲜见的敦煌“土著”鱼种在月牙泉中已销声匿迹多年。在去年7月下旬,月牙泉也曾出现过场面更为壮观的群鱼浮出水面,并被游客抓拍到。不过,此后又再次从民众视线中“消失”大半年。
目前,当地官方没能确切地解释这一并不常见的现象起因。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官方一系列严格的生态治理措施之下,月牙泉连续下降多年的水位,在近年逐渐恢复并保持在1.5米左右,而且时常会出现泉水上涨溢出围栏的景象。
位于敦煌城南7公里的鸣沙山北麓的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因“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其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弯曲如新月。坊间流传,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七星草、五色沙。
铁背鱼一般指镜鲤,是德国鲤的变种,表皮有光泽,好像镜面一样光滑且光泽明显,故称呼为镜鲤。其侧线部,背部与腹部有少数大鳞 。也称作三花鲤鱼、德国鲤鱼、三道鳞。
没有明说是不是保护动物,只不过现在很难找得到了。
铁背鱼是月牙泉三宝之一,被当地老百姓奉为神鱼。
2015年7月下旬,著名景点月牙泉,出现了罕见的铁背鱼“群游”现象。
2016年5月1日,月牙泉里发现浮游的“铁背鱼”。
镜鲤体形较粗壮,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头较小,眼较大,体表鳞片较大,沿边缘排列,背鳍前端至头部有1行完整的鳞片,背鳍两侧各有1行相对称的连续完整鳞片,各鳍基部均有鳞,个别的个体在侧线上见有少数鳞片。侧线大多较平直、不分枝,个别个体的侧线末端有较短的分枝。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异,通常背部棕褐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
镜鲤性成熟年龄雌鱼3~4龄,雄鱼2~3龄。繁殖水温17~25℃,最适水温19~22℃。
镜鲤是从西德引进的品种,经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多年的系统选育,已选育出适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德国镜鲤选育系。选育系最显著的特点是比原种在抗寒、抗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2016年5月,敦煌月牙泉内出现了罕见鱼种镜鲤浮出水面的景象。事实上,这种多年鲜见的敦煌“土著”鱼种在月牙泉中已销声匿迹多年。在去年7月下旬,月牙泉也曾出现过场面更为壮观的群鱼浮出水面,并被游客抓拍到。不过,此后又再次从民众视线中“消失”大半年。
镜鲤鳞片少、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肉质好,已被中国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在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较优的饲养条件下,镜鲤生长速度非常快,在黑龙江地区(生产期120天)当年可育成规格达150克的鱼种,2龄商品鱼规格可达1公斤以上。饲养成活率达98%左右,越冬成熟率达96%。在德国镜鲤的养殖密度与其它鲤鱼的养殖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镜鲤的生长速度超过其它鲤鱼的生长速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