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叶增生的患者来说,还会在月经前后出现痛经的情况,而且是不定期的出现的。
5、情志改变
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
1、肝郁气滞性
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
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通常是白色的,灵活的,没有信封,看到部分有时有很多分散的毛囊,实际上是囊性扩张导管的大小,大多是光滑,与黄绿色或棕色粘稠液体,有时与黄色和白色干酪样物质从口溢出,如弥漫性囊性疾病,一个单一的大张力蓝绿色圆顶囊肿囊肿。
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囊性增生病本身是否会恶变与其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有关,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检查时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结节与周围乳腺组织的界限不清,不与皮肤或胸肌粘连,有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也可影响到整个乳房,少数病人可有乳溢液,常为棕色,浆液性或血性液体,病程有时很长,但停经后症状常自动消失或减轻。
中医的治疗
1、针刺治疗
取穴
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操作
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Ⅰ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2、中成药
乳络内通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乳络内通散验方于清乾隆年间,是百年留传治疗乳腺疾病的有效方剂。
系中草药精细研磨制成,有大治乳腺增生、乳腺肿块、急性乳腺炎之功效。
日前,国内外对乳腺增生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扎针、中药等,但大多难以治愈,病程短,发展快,因此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再复发。所以还是建议用中药来治疗,现代中医推出五联整合”疗法,针对症处直接作用,他在于能迅速包容分解萎缩肿块,同时配以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疏经活络,彻底清楚内分泌紊乱,肝气不疏所致的痰、瘀、邪、毒并逐出体外。
3、乳腺增生的中医外治法
①温经络、化痰散结之药膏阳和解凝膏合黑退消,外敷于乳房局部。
②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冰片,共研细末,蛋青调敷患处。
③香附末、麝香末、蒲公英,以醋煎之,调敷患处。
乳腺增生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囊性增生病绝大部份可以用非手术治疗用乳罩托起乳房中药疏肝理气及调和等方法可缓解疼痛绝经前期疼痛明显时可在月经来潮前服用甲基睾丸素1日3次每次5mg;亦可口服孕酮每日5~10mg在月经前服7~10天近年来应用维生素E治疗亦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对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份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者也可应用手术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西药有5%碘化钾,疼痛严重者可试用甲基睾丸素,在月经前一周内开始口服,以免进一步扰乱人体激素间的细微平衡。
图老师小结: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小叶增生症状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对于女性来说,乳房的健康是不能忽视的,需要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