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
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味苦、涩,性寒。
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用于热毒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原形态
1、落叶大乔木,高12-15m。
树皮灰褐色,光滑,老时浅裂。
冬芽阔卵形,先端尖,黑褐色,具光泽,内侧密被棕色曲柔毛。
当年生枝淡黄色,通直,无毛,去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
叶轴上面具浅沟,小叶着生处具关节,节上有时。
簇生棕色曲柔毛,小叶5-7枚,革质,阔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1cm,宽2-6cm,营养枝的小叶较宽大,顶生小叶显着大于侧生小叶,下方1对最小,先端渐尖、骤尖或尾尖,基部钝圆,叶绿呈不规则粗锯齿,齿尖稍向内弯,有时也呈波状,通常下部近全缘,沿脉腋被白色柔毛,渐秃净。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于当年生枝梢,长约10cm,苞片长披针形,长约5mm,早落,花梗长约5mm,雄花与两性花异株,花萼浅杯状,长约1mm,萼片三角形无毛,无花冠,两性花具雄蕊2,长约4mm,雌蕊具短花柱,柱头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丝细,长达3mm,翅果线形,先端坚果长约1cm,略隆起,具宿存萼。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本种与大叶梣的不同点在干:小枝、叶轴和小叶下面被毛。小叶3-5(-7)片,小叶先端长渐尖至尾尖,下面常在中脉基部被白色柔毛。花无花冠,与叶同时开放;花萼杯状,与坚果基部疏离。
3、与前两种不同点在于:小叶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至渐尖;花萼筒状,紧贴坚果基部。
4、本种与前3种不同点在于:小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叶轴细而直,花具花冠,先叶后花;萼齿明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河岸、路旁。
2、生于山地杂木林中。
3、生于海拔1300-3200m的山坡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3、多为栽培,也见于海拔800~1600m的山地杂木林中。
4、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四川。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秦皮,俗云是樊槻皮,而水渍以和墨书,色不脱,微青。
且亦殊薄,恐不必耳。俗方惟以疗目。
2、《唐本草》:秦皮,树似檀,叶细,皮有白点而不粗错。
取皮水渍,便碧色,书纸看背,青色者是。
俗见味苦,名为苦树。
亦用皮,疗眼有效。以叶似檀,故名石檀也。
3、《纲目》:秦皮,其木小而岑高,故因以为名。
人讹为桪木,又讹为秦木。
或云本出秦地,故得秦名也。
秦皮的功效
性味
苦,涩,性寒。
归经
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止咳平喘。
主湿热泻痢,带下,目赤肿痛,睛生疮翳,肺热气喘咳嗽。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1、《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
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
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淮南子》云: 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
又《万毕术》云:秦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
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2、《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
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
《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癎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
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癎,退变蒸发热。
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
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
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
《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秦皮的药理作用
1、消炎、镇痛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10mg/kg,对角义菜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织胺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抑制的强度分别为35,28,20,8%。
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对角义菜胶性者,而对右旋糖酐性关节炎的抑制不明显。
马栗树皮素在大剂量时对角义菜胶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
马栗树皮甙能抑制大鼠的肉芽肿形成(棉球法),对豚鼠紫外线照射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马栗树皮素之作用较马栗树皮甙更显著,两者都有显著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对Bradykinin引起的,不起作用)。
马栗树皮甙还有微弱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如以吗啡皮下注射5mg/kg的效力作为100%。
则马栗树皮甙口服10mg/kg之效价为l4.8%。
2、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
早年报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
能促进家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
马栗树皮甙在大鼠及兔的试验中,各种给药途径均可增进尿酸的排泄。
在家兔静脉注射马栗树皮甙后,最初半小时内尿量增加,此后血中尿酸浓度即见上升,半小时后尿量即逐渐减少,而尿中尿酸的排泄却不断增加。
尿量之增加,仅指给药后短期而言(可能系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所致),给药3-4小时后,尿量仅为给药前的1/2。
尿酸排泄增进之作用原理,据分析,系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且马栗树皮甙对肾脏也有直接作用,即抑制了对尿酸的重吸收所致。
血中尿酸浓度之增高为肝中尿酸生成增加的结果。
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正常大鼠并无利尿作用,而对小鼠却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
马栗树皮甙对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显著。
对兔的血压、呼吸、肠管皆无作用。
对豚鼠离体小肠、子宫、膀胱、胆囊及离体蛙心以及对兔在位子宫、兔耳血管、蟾蜍下肢血管亦无作用。
亦不影响兔颈动脉、股动脉的血流量。
马栗树皮素对兔有轻度升压作用,还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轻度收缩蟾蜍下肢血管,离体蟾蜍腓肠肌之兴奋性亦略有降低。
秦皮煎剂还有某些抗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马栗树皮甙的化学结构与双香豆素相似,故有某些抗血凝作用。
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线,故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照射之损伤。
4、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腹腔注射秦皮乙素悬浊液和马栗树皮甙水溶液,对氨水喷雾引咳的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还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实验证明
秦皮乙素对豚鼠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气管平滑肌及对抗组胺的作用。
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秦皮乙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
而马栗树皮甙则使离体蟾蜍心脏略显兴奋。
秦皮乙素和马栗树皮甙给麻醉猫和兔静脉注射,能使之血压轻微上升,升压时对呼吸无明显影响。
秦皮乙素对离体兔耳灌流无明显作用,但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有血管收缩作用。
有报道指出,秦皮乙素对过敏反应释放白三烯(LTS)引起的血管收缩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