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
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
《本草拾遗》云:“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功而生,故因陈,后加蒿字也。”
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
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
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
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
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
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
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
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
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
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
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药材鉴别
鉴别要点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
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
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
快速鉴别
1、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株被白毛,绵软如绒。
茎长7~10c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
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2、性状鉴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幼苗均卷缩成团状,灰白色、灰绿色或灰黄色(贮藏日久)。
全体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绢毛,绵软如绒。
茎细小,长1.5~2.5cm,直径1~5mm,除去表面绢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
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2~3回羽状深裂或掌状裂。
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呈卵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线形,先端锐尖。
气清香,味微甘。
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茵陈的功效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
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内附:6~15g。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禁/宜人群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茵陈。
蓄血发黄者,禁用茵陈。
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炮制方法
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ongyibaojian/)绵茵陈筛去灰屑。
茵陈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
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
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
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
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
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1、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
水浸剂、挥发油、醇提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
本品水浸剂0.25g/kg,或精制浸剂(去除及未去除挥发油)1g/kg静脉注射于急性胆囊插管犬,或以精制浸剂1g/kg给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不论对健康或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犬,均有利胆作用。
胆汁分泌量增加时其干重也增加。
6,7-二甲氧基香豆素0.2g/kg或0.3g/kg注入麻醉大鼠十二指肠,30分钟后胆汁分泌量平均增加50%或180%。
慢性胆囊造痿犬灌胃0.3g/kg,3小时内胆汁平均增加73.86%。
茵陈色原酮亦为主要利胆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
对羟基苯乙酮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亦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亦有同样作用。
另有报道,茵陈成分的利胆作用强度依次为茵陈香豆酸A、茵陈香豆酸B、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
注射液
0mg/kg茵陈色原酮、大鼠静脉注射l00mg/kg茵陈色原酮均有明显利胆作用。
而6,7-二甲氧基香豆素作用不明显,茵陈煎剂还能降低麻醉动物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
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对肝脏的影响
给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g,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口服液
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茵陈蒿水煎剂0.25ml/10g灌胃给于小鼠,每日2次,连续4天,测定肝P450含量。
结果表明
茵陈水煎剂能使小鼠肝P450含量增加,肝/体重比增大,异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初步表明茵陈水煎剂对小鼠肝酶有诱导作用。
由于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诱导肝酶可能与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有关。
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CCl4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槲皮素、异鼠李黄素。
茵陈蒿汤复方中的有效成分能非常显著地降低急性黄疸大白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对血清胆红素(SB)的作用则较轻微。
此外,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肝细胞损害呈强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的影响
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茵陈素水悬剂40、80mg/kg,对照用生理盐水。
各组给药前的正常体温分别为37.7±0.06、37.8±0.07和37.7±0.08℃(X±SE),给药后30分钟测定体温,其均值分别为36.3±0.05、35.5±0.04和37.6±0.08℃。
给药组的体温均较给药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无变化。
另按40、20mg/kg剂量,腹腔注射两组小鼠,连续测定体温,40mg/kg剂量组降温持续可达6小时,20mg/kg组3小时左右体温逐渐恢复。
对大鼠正常体温的影响
取体重40-60g大鼠,分别以口服或腹腔注射给于茵陈素,分5个剂量组(125、250、500mg/kg和5、20、40mg/kg),并设氯丙嗪阳性对照和正常对照组。
给药后0.5,1,2,3,4,8小时各测肛温1次。
结果给药组对大鼠正常体温均有明显的下降,作用的强弱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降温幅度随剂量加大而增加,作用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延长。
一般在给药后0.5小时即可出现体温下降,1-2小时达高峰,维持时间4小时左右。
对鲜啤酒酵母菌致大鼠的解热作用
口服茵陈素(1%西黄芪胶混悬)250mg/kg与口服复方安乃近(氨基比林400mg/kg、安乃近600mg/kg)以及口服等体积1%西黄芪胶液作为对照。
结果茵陈素与复方安乃近对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均有较好的退热作用,均从给药后0.5小时出现退热,2小时左右可降低体温约3℃,维持时间可达4小时左右。
对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的解热和预防作用
腹腔注射茵陈素40mg/kg与阳性对照氨基比林80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组给药3小时后的体温下降速度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且茵陈素的预防发热作用高于氨基比林(P<0.05)。
茵陈素20mg/kg 腹腔注射,对过期伤寒菌和2,4-二硝基苯酚所致热的家兔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4、降血脂、扩张冠脉及促纤溶作用
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灌胃茵陈煎剂3g/kg,用药2-3周后,治疗组血清胆固醇分别下降19.2mg%和30mg%,β-脂蛋白亦明显下降,动脉壁粥样硬化较对照组轻,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茵陈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茵陈注射液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可使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增加。
经夏钙时间测定、抗凝血酶作用观察、蛋白电泳、纤维蛋白溶解试验、葡萄球茵聚集试验、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测定等证明菌陈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抑制NE、5-HT、HIS和At-Ⅱ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方式与硝酸甘油很相似。
5、降血压作用
茵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挥发油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血压作用。
后者0.4-10mg/kg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对全麻或局麻大鼠、猫与兔均有显著降血压效果。
此作用不被六烃季胺和阿托品阻断,不被苄胺唑啉所加强,也不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以1/50-1/10静脉注射剂量作椎动脉注射时,降血压强度和全量大致相等,提示其降血压作用可能为中枢性的。
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在位兔心和猫心的收缩力有增强作用。
滨蒿内酯有显著的降压和安宁作用。
降压作用比甲基多巴强,犬静脉注射l0mg/kg可使血压下降58.6%,持续时间160分钟,在同样剂量下,甲基多巴血压下降12.4%,持续时间120分钟。滨蒿内酯还有利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