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借劲:此劲仅含少许化劲,无引无拿,乘人之势,借人之力,高来高往,低来低去,无须觅其焦点背势,人不知不觉出去,如果来势愈大,则被击之劲愈猛,能借劲力小可挫力大,弱劲可攻强劲,人之任何部分可借,我之任何部分可发,然必须注意时间、机势、方向,不可或早或迟,早则人劲未击,无从假借,迟则已中己身,亦无从假借,须在人劲将出犹未全出,犹未全到这一刹那间,顺其方向,乘其机势发之,最为有效。
(5)拿劲:拿时须动作轻灵,使人不知不觉又必须拿其活节,如腕肘肩等处,使其不能滑脱,双手拿人,如以称衡物,全凭力学,重者称锤移于外,轻则称于内,使高低轻重相等,拿时自己要稳定重心,不使丹田气浮,又要拿人不过膝,如离人过远须进步身,才可以功深者拿人,一搭手即得,被拿者身不自主,名日入笱,拿又分有形圈无形圈两种,无形者两人皮肤相粘,稍一转变,即可引拿,拿为发之先锋,故发之先,须有拿一拿至人发呆,而已之意到时即发功焦点,即结构处。
(6)长劲:此劲即柔慢伸长者,或激出亦可用于手臂肩肘腰胯膝脚和周身,各部均可,唯手之长劲须用肩肘劲,但必须腰腿脚一致击发才能发出劲来,化拿人之后,人现出焦点,即将已劲渐渐沉而长发于焦点之上,彼必跌出,用丹田之气,由背而手,达于人身,使人腾空跃出,如拍球然,拍之愈急,其升愈高,先用长劲,致人将出未击时,补以截劲,或先用截劲,再使人将知而不能变化之时,再加长劲,对其中心发之,先截后长,则人先倒退,退至长劲,完时后腾出,先长后截,则对右先腾出,后倒退,因先后所发之劲均蓄于敌力,先入后出,后入先出。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有些动作需要用劲。
(7)发劲:发劲之初,当先知劲路,故拿人发人,先制其根,所谓摧敌先摧根。
发劲有三要点:
1、机势:即我顺人背,人之重心,偏于一侧,露出焦点,同时其气亦上浮,重心不稳;
2、方向:与人推手时,无论上下左右前后正隅,顺其方向而发之;
3、时间:在人旧劲已完,新劲未生之时,即发呆时,或后退之时,而发之。不可或早或迟,早则人势未完,易生抵抗,迟则人已发觉,而生变化。发人之距离,亦甚重要,远则劲不能达于敌人,太近则劲被闭闷,不能发出,发这地点有发其呆处,有发其虚,而不能变化处有时用指引其力出,而以掌发之。虚虚实实,先使敌意气散乱,重心不稳,引出其焦点即拗处而发之,并随屈就伸弯,人屈则就其屈处以发之,人弯就其弯处以发之。发劲时,须周身一致,发者,本身自觉无劲,而受者愈觉沉重,因发者全部劲已透出,勿使稍停留于手臂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发劲不畅达者,约有三停:以上肢言每停于肩与肘于掌;以下肢言,每停于髋于膝于趾;以中部言,每停于胸于腹于丹田。发劲时,将背脊骨稍微突出,坐腰松胯,才能周身一家。
发劲中内部运气有二:
一为由前往后,将丹田所说之气由丹田贯于四肢了;
一为由后往前,即将气贴脊背,由脊背贯于四肢。发人能将人双足离地腾空而倒发人者,劲与气不足被发者,仅带跳带退而已发劲中,又分冷劲,断劲,抖跳劲等。冷劲在引发人于不知不觉势甚猛;断劲即在引发得势后内劲稍断,即以全身蓄劲直发于人身;抖跳劲,即己劲与人劲粘住时,用腰脚劲,抖拍之敌身,则双足腾起亦应之而倒地。还有半圈化而半圈发,常不见其形而人已发出至于发人,高低上下亦须慎重,人过低则发其上部,人过高则发其中部或下部,矮者宜发其上部,长者宜发其中下部之间,上下轻重相当者,宜发其中部,上轻下重者,发其下部,上重下轻者,发其上部,此种轻重可于推手时,用沾引化各劲探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