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极拳对中、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广大的中老年阶段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是对于运动和拳术也都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理念与想法,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太极拳应该强调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在练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意识的作用,这就需要精神保持高度的集中。由于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所以不管在动静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需要意识的引导,把技击功夫提高到神明的阶段。
太极拳的十三势行功心解”里,一开始就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精神能提得起则无持重之虞……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这里的精神能提得起”就是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灵”和趣”也同样是心理能力心理能力训练的问题。太极拳的演练就能够逐步完善精神能提得起”达到灵”和趣”的能力方面提高。
其实,在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里,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用力,而且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没有人的意识通过神经中枢起着支配作用,那是不可能完成任何一个动作的。各项武术虽然都是以技击动作为主,但是在要求上有刚、柔、快、慢和其它不同的特点,所以在练习时,还要根据各人的不同要求,用意识去想像每一个动作的技击作用。可见练习各项武术都需要用意”,并不是只有太极拳才重视这个法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那么,太极拳为什么特别要强调用意不用力”这个特点呢?这是因为太极拳的用力与其它武术的用力有所不同,所以在用意”上也显得格外重要了。从动作与意识的结合来说,太极拳的动作是一种柔软、轻松的慢动作,与刚劲有力的快动作不同。两种动作在要求上,有一刚、一柔和一快、一慢的区别。那么在练习时,虽然以同样的技击动作为对象,但是所作的想象,为了符合动作的要求,就不可能采取同样的内容:一则以动作刚快为主,从抢攻去想象它的技击作用;一则以动作柔缓为主,从先化后打去想象它的技击作用。
太极拳的慢动作,对接受意识的支配来说是贯穿始终的。太极拳由于动作柔和缓慢,不仅要求在一起一迄的动静点上受着意识的支配,而在由动而静和由静而动的任何一个过程中,也处处接受意识的引导,想停则随处可停,想进则随处可进。这种练法,教人在运动中不断的想象,把技击功夫提高到神明”阶段,换句话说,锻炼太极拳过程就是意识的锻炼过程,最终达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四、太极拳的日常练习
太极拳运动是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条正在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学者则要遵守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过是教还是学都要关注到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当地条件,以及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自身情况学习才能尽量使学者能够培养和形成独立练习的习惯和自学、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中华武术的精髓,并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