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去妇科和乳腺科看病的女性几乎都已婚,年龄集中在25岁—55岁。而从妇科门诊的调查来看,接治最多的疾病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肌瘤,占门诊看病量的67%和47%;其中宫颈糜烂和阴道炎症的增幅最明显。在乳腺外科,乳腺增生是门诊接治最多的疾病,占30%—40%,近年来发病增幅也最明显。另外,骨质疏松和更年期综合征也正并驾齐驱,发病率急剧攀升。
作为女性,很多疾病在早期都是无声无息的,只有通过健康体检才能早发现,以抓住治疗的先机。但调查发现,只有20%的人坚持1年体检1次,40%的人选择了2年左右做次体检,更有13%的表示从未做过体检。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淡漠亟须关注,调查显示,54%的女性都是体检后被发现有问题才前来就医的,33%的患者是当疾病严重之后才来就医的。
最怕见好就停
女性私处的皮肤非常娇嫩,汗腺丰富、非常隐蔽,而生殖器又与外界相通,于是病菌很容易由阴道进入子宫,因此女性最易受妇科炎症的侵害。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在内的各种妇科炎症,是困扰广大女性的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也显示,六成以上的女性患有妇科炎症,而本次调查中,妇科炎症也以67%的票数高居榜首。
妇科炎症为何高居国内女性疾病的榜首,曹泽毅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性生活不健康或者不卫生,容易诱发炎症、宫颈癌。另一方面,很多女性对性生活认识不正确。从妇科、内分泌来讲,妇女始终有正常的性生活,她的免疫功能才有保证。甚至能减少疾病,延长寿命。另外,普通的炎症还与人工流产有关系。所谓的盆腔炎、附件炎都是这个引起的。因此,预防妇科炎症,要避免人工流产,要特别注意私处卫生。每天使用温水清洁、保持私处干爽、每2—3小时排尿1次预防感染等。对于已患上炎症的女性,最重要的是治疗中不要见好就收,否则不遵守疗程,霉菌感染大多还会再次反弹。
不是一切了之
子宫肌瘤有女性生殖健康的“潜在杀手”之称。每3个女性中就有一个子宫肌瘤患者。郎景和教授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子宫体上长了肌瘤,也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预防子宫肌瘤,要求妇女在经期及产后要特别注意,严禁房事,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注意保暖,禁止饮用生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正气充足气血顺畅。
很多女性得了子宫肌瘤,见到医生第一句话就是,给我切了吧。郎景和教授指出,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非一“切”解千愁。症状轻的患者,若子宫大小不超过孕12周的大小,则不必手术,只要每3个月去医院复查一次,随时注意肌瘤的变化即可。特别是对于近绝经期的患者,因其绝经后肌瘤有自然萎缩的可能,所以一般都主张保守治疗。
适当补些雌激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nvren/)根据我国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更年期女性人群约1.2亿。据徐苓教授介绍,90%以上的中外更年期妇女都有绝经症状,其中约一半妇女认为这影响了她们的生活,并带来了许多烦恼。
更年期症状多发生于45至55岁之间,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引发的女性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关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目前国际上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遵医嘱补充激素。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更年期有提前趋势。徐苓教授透露,在近年来为此就诊的女性中,40岁左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职场成功女性占了相当高的比例。“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在心理和生活上多进行一些减压调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nvren/)每年查次乳房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其发病率占到育龄女性的28%—40%。江泽飞教授指出,现在女性压力大,精神负担重,睡眠不好,作息不规律,导致内分泌紊乱,成为乳腺疾病的诱因。另外,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使得女性初潮早绝经晚,体内雌激素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加上环境污染、晚生育等因素,催使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保持乐观,劳逸结合是预防乳腺增生的不二法宝。
此外,如果得了乳腺增生,要关注其潜在的癌变趋势,除医学检查手段外,最简单便捷的方法 还是自检。建议女性每次月经后一周;停经或更年期妇女最好确定每月的固定一天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异常,更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多晒太阳勤练下蹲
我国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总人数已接近1亿。更年期女性的骨质疏松问题尤为突出。
徐苓教授建议,人到中年后,首先要改掉长期吸咽、过量饮酒、久坐不动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条件的可定期监测骨密度,以供专科医生对骨质疏松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另外,她还推荐了一个简略而有效的疗法:下蹲+太极+骑自行车。
下蹲是美国运动协会专家公认最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好方法。而不适应剧烈运动的老人练太极最好,能增强平衡力。自行车是最好有氧运动之一,最适宜中年人。徐苓教授谈到,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养成“多动少坐”等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