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学拳架是李雅轩先生所传的115式,动作舒展大方,气势磅礴。记得早年学拳曾想:如果拳架像师爷一样,该是件多么荣耀的事。于是如同做科学实验一样,将李雅轩先生的拳照按比例进行测量,获得手脚与身体的高度、开角等数据,结果单个动作模仿可以,连贯运行就做不到位。后来林墨根先生说,先师所留的照片是定型照,是静态的,过去没有录像,后人往往按定型照模仿而忽略动态过程。太极拳表现个人的精神气质,因每个人感悟不同,故名家的拳架也不尽一样。打拳最重要的是动作转换过程,并由此体现出味道(神韵)。个人认为,可将心法作为传统太极拳的行架标准。所谓心法本为佛教用语,后被武侠小说神奇渲染,现定义为一种行拳的意念轨迹,以此体现太极拳以意引气”要求。只要动作的起承转合体现出与心法的一致性,则不论动作高低长短,都是规范拳架。
第三、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劲路分类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劲路,一直是通过师傅单独传授来掌握,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种劲?有没有规律可循?另外,师傅往往不是一下将所有功法教完,加之传授时间长,很容易造成技艺失传。因此,建立一个如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劲路体系就很有必要。推手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但不能完全表述太极拳的所有劲路,故根据周易阴阳对称性原理及由一生二”?二生三”,以至万物的变化规律,将劲路按八卦重新分类,具体可将活步、定步分为阴阳二大类后,再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现分为八组细分劲路(之下还可细分)。当然,劲路不一定要归为八类,只是为表述方便。个人认为,中华武术的魂在于劲”,各门各派的技击方法在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传承原因多一点或少一点而已。如能按劲路”进行梳理,中华武术至少在打法上可以统一甚至可统称为易拳”,以劲来体现简易、不易、变易”的易之三训。
第四、传统杨式太极拳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杨式太极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运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武术运动有了更多的要求,例如从实战技击的角度转向了健身的角度等等,而杨式太极拳能够跟随这种变化去变化自己。下面就具体的了解下吧。
一方面,传统太极拳承载的文化思想不仅淳化民风,还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构建。
另一方面,作为体育向着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两个方向演进。
在大众体育方面,虽然国家创编的各类太极拳套路对太极拳运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加强健身效果的角度,还应强调传统套路,特别是在慢匀松静”的基础上,推广内气循经”。
在竞技体育方面,太极拳目前只有套路比赛,评比量化标准也日趋完善,但太极拳毕竟作为一种武技存在,不是体操,要有对抗比赛才能体现存在价值。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表明,有对抗的项目要比单纯展现形式美的项目更有生命力。
太极拳对抗比赛是推广太极拳一个好方式,能够展现太极拳的精神,帮助更多人去了解太极拳,从而使得更多人加入太极拳学习之中。但是太极拳对抗比赛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一种杰出的传统武术,因而一定要重视对于传统太极拳的传承。现代虽然全面的推广太极拳,但是其中更多只是太极操的练习,反而使得传统太极拳的传承变得更加的困难,因而对于太极拳的推广还需要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