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应该满足拳法所必须的最大的灵活性。
第三是在正常乃至较大训练强度下,应该不会导致训练者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发生损伤。
有了以上共识,我们就有了讨论架子优缺点的共同基础,就有了进行取舍而确定自己最适合的架子的共同标准。
马步最低时,臀部应稍高于膝关节,即两腿股骨(大腿骨)自股骨头到膝关节处的股骨下端是稍向下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肩宽加上两条小腿的长度。马步站得最高是,高架面脚之间最小距离应为一肩宽左右。俗称小马步”。据洪公均生说,陈公发科与人推手较技,站的就是小马步,我管这种马步叫尺半”,方便好记。
架子低,适合练腰腿功夫,适合初学时打基础,适合想把架子打大的人,适合青少年。人到了中年,就可以逐渐把架子站高;以每天走20趟套路为例,也可以低架、中架掺和着走架。比如,中年里年龄较轻的,可以先走五趟中架,活动开了,走十趟低架,最后再按中架走五趟。年龄越大,走中架的比例越多,低架越少,别等膑骨(膝盖骨)出了毛病,想走低架也不成了。到了老年,甚至可以只选中架,条件允许就有时候练几式低架,甚至把中架、高架掺和着练。推手较技一律选高架,因为高架灵活,但尺半”是基本步,到时候该变什么就变什么。
最高的架子有多高,最低的架子如何低,我们都知道了。适合年龄段等内容,怎么调节也大概谈了。我们只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和条件,在最高和最低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高度,注意视情调节就得。
在这其中,尤其要提出的是,对于比较年轻或者体能较好的人来说,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以进行判断。通过这两种方法,练习者可以尽快的感受出自己的走架的合适高度,从而更快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
一种办法,叫一次到位法”:先站一个理想的高度,往往能站但有些费劲,走架或练基本功的时间一长,两腿感到极疲劳,有时打哆嗦,甚至练完拳大腿和臀部肌肉也感到酸痛(不是尖锐的撕裂性疼痛,那是伤了)。你只要坚持两个星期,不要改变架子高度,上边说的肌肉(主要是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反应自然消失,西洋体育里称之为过肌肉关”。
另一种办法,叫逐步到位法”:先选一个自己不吃力的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痛苦感,也有助于把注意力放在学动作上,一段时间之后,肌肉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把自己的架子逐步放低,分两三个台阶,最后达到自己最喜欢的高度,而不必那么难受。供参考。
可有一条,身上有伤的,得根据伤情另论。
说到伤病,练太极拳如不注意,也会有伤病。多数太极人误以为练太极拳只会有种种好处,不会受什么伤害,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思想方法,不科学。下面谈谈练太极拳出现伤病的原因,如何避免伤病和有了伤病如何练。
架子与伤病
现在就不然了,推手、技击项目不说,为竞赛所编的各种太极拳套路,对速度、力量和动作难度的追求,使得太极拳成了竞技体育,必然造成伤病率大幅度提高。根据得到广泛认可和采用的研究结果,人直立的时候,两膝承担膝以上体重;人高跳落地时,两膝关节所承担的力是体重的24倍;如果高跳后单脚落地,落地腿的膝关节所承担的力就成了体重的48倍;要是人在旋转中落地,膝关节还要受到扭力,受伤的可能性就更大。为了得高分取胜,人得尽量往高了跳,在空中转360度打旋风脚,单脚落地要尽量稳。按照发展规律,以后竞赛套路的技术难度只能更大。照这么练,膝关节的半月板、交叉韧带、两侧副韧带损伤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