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必须要有热忱,并且尊师重道,这样才能将太极拳发扬光大。
数5”与守中”
中国文化传统是象数一一易思维,太极拳作为牛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当然也未离开象数思维。
太极是至大无边的存在之义古人以〇”图示一一意指天地宇宙的无穷大是无形有界”,矿广是无穷小的概念,也是有形;是有形无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没有中心就没有同心圆”宇宙万物都有中心,自然圆的中心是5”同心圆的中心也是5”。
其实对于太极拳圆的阐释有很多书籍中都有记载。
天数3、地数2,合为五行,天阳地阴,故《河图》《洛书》均以5”数居中央,故5”是中心数,是祖数。三五归中”,三是三维五是中,其释义允焉,为天地准。
在太极拳论中有守住中土不离位”说,中央为戊己土,足见其理深远。拳功求守中用中,既有空闻(身体)之义,又因土在脏为脾,而脾主意,太极拳又主张用意不用力”,所以守中用中”与用意”密切相关。
赵铁庵师爷传李经梧师《太极拳秘宗》(杨、呆式年宗传人均有此谱,名称或 异;一般称《宋氏家传源流支派论》或《太极法说》)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一语。
而李师传授时特别说明中定”与用中”的'重要。笔者认为中定”与守中用中”即时中”、即知己”功夫,不先知已无由知彼,不知彼无法对待——交手即败矣。
然中心在人体为脐后平命门前,此为有形之中,若用意会则不可拘泥,意之时中,妙在有无间,意气君来骨肉臣”是也。表里精粗无不到”是此意 (禅)也,也即此气也。习练太极此为要,得要方入妙也。
天圆地方是象数关系,知五用中式使人身小宇宙求通于大宇宙之理——无非求大小自然圆,练成太极体——令身体成无形有意之球体也。前辈形象比喻为充气之皮球也,中而不中,不中而中,斯得之矣。
宇宙空间最大是360度,最小一个 点也是360度,不离此圆(圈是圆的切面,无数圈而成圆),而有太极。李师曾说,由大圈练成小圈,最后无圈成点,点即无所不有,点上说话,挨哪哪发,才是太极功夫。
所谓无形无象”、应物自然” 或此之谓也。
宗气”还是丹田气”
太极拳须练气,大概无异议。大多论说可以归纳为三:一是说要用口鼻呼吸之气,使之与动作相合(开呼合吸),一是说要用宗气,一是说要用内气(有谓中气,有谓丹田气)。
第一说最普遍,用于初学,当无大失。关键是又想动作又想呼吸,很难心静神凝,重要的是这个后天气要返还并与先天气合一才行,掌握不好易生弊端,运用得当,才能使之增加助力。
俞、李两师皆不主张开始习拳便用此气配合动作,他们认为功夫加深自然运用自如。第二说为某名家所主张,有专文《宗气论》。
宗气中医之说,是为上焦之气,心肺主之,积于胸中,其主要作用于双臂,与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关。
在技击中它的作用很不直接,明显不如丹田气和卫气重要,当然从医疗保健和养生角度,宗气、卫气、营气、元气、中气各司其职,都很重要,当然元气为根本。
所以笔者不认为宗气在太极功夫里十分重要。它与口鼻呼吸之气相关联,其气聚于膻中。而太极拳功夫修炼的是大中极(脐中),故气沉丹田,老子所谓:虚其心、实其腹”是也。
因此,我们认为太极功夫应修炼丹田内气,使先后天合一,丹田气足然后可以以心行气”,运气敷气于四胺百骸。此气之开合升降吞吐即内劲之种种运甩。所以笔者认同第三说。
《十三势歌》所谓: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显然用意所在不能在上部的胸间,而是重心下移,在腰腹这个小太极”之位求之。否则就不合于此拳论。
应该说明,后天口鼻呼吸太被注意,则在气则滞”,要以先 天为用神(无意之意〉,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使后天从于先天)。
在太极习练时要气沉丹田,意气松沉圆活,对待运用时意气更要下沉,沉到什么地方,主张不同,有说沉人地下者,有说沉到涌泉者,还有说、沉到三阴交者,此与传承不同有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无论哪说,都是主张下沉的。至若用意宗气或口鼻呼吸,难免气机上涌,既不能较技胜人,也有违内家养生之旨。笔者献此疑义,为探究真理而己。
练拳有一定体会之人,可以细心体会,是练宗气还是练丹田气更能健体或更能施用,其可操做性何者为是,自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