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站桩身上没动作,专心松静,用意念,随呼吸导引内气在体内转,一门心思,就比较容易得气”。当你在站桩过程中有了内气潜转的真切感受,便能帮助你在练太极拳时,通过放松用意不用力,再配以拳势呼吸,也就会比较容易捉摸到内气随拳势而流动。再反过来,由于拳势的整体性、多样性、多变性,忽左忽右,忽进忽退,这就必须要有相当于大周天的内气周身运转相配合。这样的内气周身运转,也就会促使你在站桩中,内气运转由原来的小周天任督二脉运转,扩展到遍及全身的大周天运转。但我的这种大周天”不像传统练法那样繁琐:要记忆十二经络、有关穴位,以及来龙去脉,既不大容易弄清楚,又难操作,弄不好还要出偏等。我是采取随意用多种方式运转,既可按身体需要随便选择,又可增加趣味以免单调乏味。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处于有规律与无规律之间,总的规律是:吸升呼降,气沉丹田(升,沿督脉及四肢外侧;降,沿任脉及四肢内侧),吸蓄呼发,让内气满身能跑”(杨澄甫语)。其实这种内气的随意运转,近乎《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说的气以直养而无害”,是指内气的自然调养修炼,也就是通过吐纳、导引,用意念推动内气的运转和强化。
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能明白这个理,就像是走在阳光大道上,信心十足。倘或一知半解,难免有摸黑弄堂的迷茫。
杨式太极拳架类型和特点
下面有几个结论需要归纳一下:
1.杨式太极拳架虽然经过长期演变,分支繁多,但其基本结构始终没有变。这从各分支传下来的拳谱、拳架名称和顺序可以看出,只是大同小异。其差别主要在于简繁、的变化和练法的不同。因此,,从基本结构看,可以说太极拳只有一种拳架。基本结构是区别于其它流派的根本标志。这一点大家可以翻看陈式、杨式、吴式、李式的拳谱,不辨自明。
2.杨式太极拳的各个部分包括它的结构相对于陈式太极是不同的,有着明显的差别。
杨氏早年的拳架、拳风都与陈式太极拳不同。杨禄禅先师虽然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但是杨家历来家承传说和传统上尊崇武当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由张三丰数传至王宗岳,王宗岳传至蒋发,蒋发传陈长兴,陈长兴传杨禄禅等人。
3.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从姿势的高低或动作幅度分有高架、中架、低架、大架、小架等;在演练速度上有慢架、快架之别;从动作的实用性上来分,有功架(或称练架”)、用架(或称技击架”)之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前面提到的太极长拳是杨澄甫先师所传的一种用架,这也只是一种叫法。有人说杨澄甫只传有现在打的85式,或说杨式太极拳只有这一种套路练习方法,我认为这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