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所引述的﹁太极﹂的含义,和取法于﹁太极﹂之理的太极拳,它的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可以知道,陈蠡这首﹁总论﹂中所论之阴阳无偏,不仅是说刚与柔。在这首﹁总论﹂中所说的阴阳,是个总称﹔是前面所说的象、形、式、质、势、机、气、劲、体、用十项的阴阳、虚实、开合、刚柔、进退、快慢、呼吸、收放、动静、攻守的总称。这十项正反两向形成了太极拳的相反相成,相互转变、制约、维系、
太极拳本身就是阴阳理论,循环为用。
因此所说的纯阴无阳和纯阳无阴,以及几阴几阳,都不能以单纯地把刚柔来讲,应该包括各种因素,否则不可能做到一着一太极了。陈鑫在第一势金刚捣碓图势说明内,就写了这篇﹁总论﹂,说明太极拳是阴阳无偏的,浑然无迹的。至于太极拳之刚柔,陈鑫亦有说明谓:﹁世人不知,皆以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所谓偏刚无柔须防跌失,偏柔无刚难临强敌。所以太极拳要求柔中寓刚,刚中寓柔,久练达到刚柔相济。陈鑫谓:﹁看似至柔,其实至刚,有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皆具,是谓阴阳合德﹂。
有谓陈鑫这篇总论,因为陈家沟地处黄河流域,练硬功拳者多,惟恐为环境所熏染而趋于坚硬,故祗提出九阳八阳七阳六阳,而未及九阴八阴七阴六阴,盖诫习者趋于坚硬耳。至于这首﹁总论﹂内所说的「软手﹂与﹁硬手﹂,以刚柔论是纯柔无刚与纯刚无柔,都是不好的。﹁根头棍﹂依陈鑫的擖手三十六病第三十四条的﹁根头棍子﹂的解释是:﹁根头棍是我捺小头,彼以大头打我﹂,是大头、小头,大小悬殊,不得其乎。﹁散手﹂不是一般对打之散手,是零乱破散之意。﹁好手﹂是比以上所说的软手、硬手、根头棍、散手等都好,和一般所说的好手同义,但在太极拳来说,还差一点,未能圆满,因为阳阴尚未合德;所以惟有阳阴无偏的,可以得称﹁妙手﹂。妙手是怎样的呢?是一着一太极,并且是空无迹象可寻的。
所谓妙手一着一太极,就是动作走弧形,划圆圈。太极拳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圆圈构成的,圆圈有全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横圈,在整个拳套内错综复杂交织看。陈鑫说:﹁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又说:﹁手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种种转法,亦各一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关于太极拳动作中的画圈,对于初学者转的幅度要大所谓大圈﹔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练习日久后,逐渐收小,为中圈、小圈﹔练到纯熟后,小圈练到没圈,但没圈仍旧是圈。陈鑫谓:﹁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越小小到没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动作画圈是太极拳操练外形上象征太极圆形,至于其内含阴阳开合之机与消息盈虚之数,是要好好把握看上面所说的象、形、式、质、势、机、气、劲、体、用等十项阴阳,相互转变、制约、维系、循环为用﹔来实践太极拳的引进落空技击巧妙,方能显出太极拳的真正神奇。
近几年来,陈氏太极拳由于推展提倡,渐为社会人士所熟悉﹔美国和日本的武术功夫杂志,亦时有报导。关于陈氏太极拳的练习程序,分为五层功夫。各杂志报导内容繁简有异,大体相同,配以上面所说的陈鑫这篇总论的几阴几阳,从一阴九阳到五阴五阳,分为五层功夫。这五层功夫是把修习陈氏太极拳时期,分为五个阶段。大意为第一层功夫,是初学修习阶段。是学习外面动作,要求正确,技巧应用,尚难领略,刚多柔少,是一阴九阳。第二层功夫,是内外协调阶段。觉得内气流通,和外面动作配合,应用技巧,尚不能随心,是二阴八阳。第三层功夫,是技巧应用阶段。外面动作和内里气劲,可以协调,应用技巧,渐次熟练,但内气欠强﹔在第一、二层功夫中,动作走大圈,在第三层功夫进人中圈,是三阴七阳。第四层功夫,是气劲相应阶段。外面动作,非常熟练,内气增强,内外配合完美,应用技巧,已能精通,动作转变为小圈,是四阴六阳。第五层功夫,是修习圆满阶段。外面动作和内气运转,已能完全配合均衡,应用技巧,完全然,动作由小圈而渐至无圈,是五阴五阳。
此五层功夫所说的修习程序,及功夫程度,大致如此,惟以陈鑫这篇总论所说的阴阳来配这五层功夫,似无必要,也难以切合赏际。陈鑫这篇总论的要旨,是说练太极拳阴阳不能偏倚,已于上面详细阐述,似与修习程序,无甚关连。修习有一定之程序,功夫虽是渐进,但非呆板。资质聪颖,专心苦练,假定以阴阳来衡量,可能从一阴九阳,一跃而至四阴六阳,或五阴五阳﹔或入手即为三阴七阳或四阴六阳﹔或竟一直停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在某种程度。练习方法有程序、分步骤、不可躐等,应按步就班,循序而进﹔习者的功夫深浅,完全要视习者练习的勤惰与资质的智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