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掌握并运用这些高妙功夫,我们就需要了解它的相关原理。
力从人借之真议是借用地的吸引力,即是学会用身体重量压到地面而产生的反弹力作为打太极拳的能源。
因此要将身体每一个部位放松,将重量全部交给地吸引力(恩师陈正雷大师所说连皮肤都不能有一丝紧的感觉,两肋之间的皮肤不能有上拉之意,裆走下弧线就是要让人体的内气下沉至脚底)。
王宗岳拳论要求:偏沉则随,正是启发太极拳活动的能源要旨。
这就要求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则会使自己的重心偏移。
身体愈多部位放松,放到地面的身体重量就愈多,气也愈下沉于脚底。气愈沉脚底则重心也随之到脚底,反弹力亦随之增加,与地心吸引力更为相合。为太极拳的阴阳,虚实,动静之变。
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奠定根基。陈式太极拳修练的緾丝劲自根而起,节节贯串,胸腰折叠,下盘如泰山,上身如杨柳等等就是这个原因。
目前大家在学太极拳时,经常会听到气沉丹田”这一句话。这只是教你气归丹田,从而达到引动内气、聚集能量,然后让你去建立一个以丹田为核心的系统。
就像一个电动机没有电无法运作,只能是作为一个摆设。由此没有丹田之气即没有劲由里换之说,周身不能鼓荡,一切都成为空谈。
拳诀云:神意内敛,九曲圆转,圈由心生,劲由里换”。很多人在丹田产生内气以后,就一直停留在丹田,不能将丹田之气沉到脚底。
如果气停留在丹田,则重心就在人体的中部,再加上没有体会到心不死、神不活”的太极拳精髓,反而心活把重心引到了胸部。
导致心气不能下降,形成填胸,架肘,挑肩之病,使脊拄松拉不开,头部于背部无上拔之意,在外界力量的印象下胸部,肩部,背部,更难以做到松柔圆活,松活弹抖之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就如不倒翁把重心放到中间它如何能不倒?气不落根,便形成太极拳断根之病。因此根浮动则乱,乱则必颠,颠者必出也。
只有将丹田之气与地吸引力相合,才能将地面产生的反弹力与以丹田为核心的周身鼓荡之内劲溶于一体,从而慢慢的才能体会到身如火药一触即发、浑身无处不是手、挨到何处何处击的高深境界。
庄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而做到自然而然。
以上观点是本人修习太极拳多年的一点心得与感悟。仅将本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与各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探讨,以求进步。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同仁们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