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击意义上讲,气、意、劲到梢节是攻防中必备的条件,从健身角度讲,梢节领劲就是说末梢神经在大脑的调动下高度活跃,尤其是老年人,末梢神经通畅了,自然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这也揭示了梢节领劲也是太极拳能够强身健体的基本条件。
所以说,这一点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有良好的作用。
二、五弓齐备
两头卷曲的直接效果是五弓齐备,即使是在发力的一瞬间,你的五弓的形态仍然不能发生形变,换而言之你的手臂不能伸直,你的腿也不能蹬直,你的胸脊也不能挺直,假如任何一张弓发生了形变,击发的"劲点"则不容易形成。一只拳头只有在任何时候都屈蓄有余,那么才能够进退有度,收发自如;两只腿弓也只有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能够松垮圆裆,虚实变化灵活,才能重心稳固。(关于身备五张弓”详见《武林》杂志2001年第三期)
三、螺旋缠丝
缠丝劲是太极拳的特色,有了螺旋缠丝,你的力就有了方向,不会飘,而且在达到劲点的一刹那具有穿透力,直入五脏六腑,这就像有来复线的枪膛里射出的子弹较土制**的霰弹更具有威力一样,也是太极拳的劲别区别于其他外家拳的显著特点。有些人在走太极拳的四正劲棚、捋、挤、按的时候会用螺旋缠丝劲,但是在走太极拳的四隅劲采、列、肘、靠的时候,亦即进攻打击对方的时候,却不会走螺旋缠丝劲了,这样你打出的劲点还是缺少了太极拳的味道。
四、公转自转
公转,是指身体以腰为轴的旋转;自转,指相对处于梢节部位的旋转。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缠丝劲较之腰部的旋转不可以称作自转,公转与自转相结合就使你的打击更具有灵活性和稳定性。这个公转,一方面可以增加你梢节螺旋运动的长度,亦即加大了攻防运动路线的长度,另一方面,公转的形成是要能过拧腰松胯、屈膝合裆、五趾抓地来实现的,这样才能稳定重心,变换虚实,可以更加有效地把全身的"整劲"送到劲点上去。
我们要学会协调好自身公转与自传时身体的平衡。
五、方圆相生
太极拳的运行路线非圆即弧,这是运行的大势。但是太极拳还有"方圆相生"的道理。按阴阳之道有曲必有直。即太极拳的运行规律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走的是弧线,其目标和作用是走、化、拿。但是肢体运行路线有没有走直线的情况呢?有!出圆为方,方就是发、放、打,亦即打击部位在力达劲点的一刹那走的是直线,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两层意思:发力时在运行途中仍然要走弧线,直来直去是不对的;在力达劲点的一瞬间走的是直线,如果在这时仍走曲线就不对了。所谓圆以方为本,方以圆为根,即方圆相生相克的道理。
六、身姿放长
身姿放长除了可以扩大我们的攻击半径,在攻防对抗中占据空间优势之外,它的真正意义还在于使我们的肢体产生弹簧劲。身姿放长的要素一是骨节分开,二是韧带拉长。这两个要素是产生弹簧劲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这样的条件是必须靠平时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具备了这种身姿放长而产生的弹簧劲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使我们的力在到达劲点时产生加速度,而这种有着瞬间加速度的劲点就具有更大的打击力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七、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两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有两手之间的协同配合,我们才可以打出诸如通背劲、对称劲、双分劲、双合劲等等劲别,使我们的力点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仍以掩手弘拳”为例,当右手向左前方出拳攻击时,左手应领劲向后,左肘后击,左肘的劲点须与右拳的劲点在同一时间到位,后手的对称力通过肩与臂完全无误地输送到右手的劲点上,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通背劲。两手的相吸相系是产生劲点的很重要的条件。(关于"两手的相吸相系"详见《武魂》2001第四期)
八、周身协调
太极拳劲点的产生,最后一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求周身的高度协调。太极拳理中有一句话叫"一动无有不动",讲的就是协调。动,还要符合规矩地动,动态中求协调,否则叫枉动。任何一个部位的欠缺不到位都会影响攻防意图的实现。如果你的"掩手肱拳"打得不理想,你不妨检查一下自已:双脚五趾是否抓地,双膝是否内扣,双手是否相吸相系,是否松胯圆裆、含胸塌腰、虚领顶劲等等,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你你打出的劲点就会有问题,威力就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