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肢体语言文化,定势的造型”和动势的法”度,都是肢体在外显示的形状和姿态。在练拳运动时,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上下,四肢百骸,肌肤筋骨都必须均匀连贯,手眼身步法十分协调地一气呵成,是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动静结合的体育运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所以说,想要理解太极拳中的内涵,就要让自己静下来。
体育锻炼有
1. 动态力量锻炼,如:球类、田径、散打、拳击 ……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2. 静态力量锻炼,如:站桩、静坐、气功 ……等;
3. 动静结合的体育锻炼,就是我们所练的太极拳,要求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内外双修,也是娱乐、健身、技击三位一体的锻炼好方法。
所以说学习静,是多方面的,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动与静的关系。
太极拳适应面广,男女老少体质强弱都能练,贵在坚持,无副作用;太极拳也是一门艺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生活,而且练太极拳能使人健康长寿,青春长在。
在练拳时,要求达到静”的境界很不容易。人在静的环境中求静较容易,但是在运动中及复杂的环境中求静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练拳时,我们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由骨骼、骨骼肌、神经和内脏器官等一个多元体组合,各有不同分工,但又密切配合,还互为转化和影响,是一个分秒不停的运行机体。
能静”是功夫的积累,也是练拳时间的积累。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从体会理解到熟练掌握,只有以日渐进,积少成多,而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所谓多而惑,少而得”就是这个道理。
想要求自己思想高度集中起来,达到无杂念,心平气和的静”,首先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专一,把意识注意点集中在练太极拳时的手、眼、身、法、步,尽可能做到动作准确规范,时间长了,慢慢会达到静的境界。
太极拳练习贵在肢体全方位的阴阳变化,肢体的这种动作的连接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意识指导完成的。运动肌肉舒展和收缩,实际是骨骼肌的快肌、慢肌及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协调肌和固定肌等密切协调配合而产生,根据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来牵动骨骼肌作轴向旋转运动。
一个动作的完成往往要众多骨骼肌群参与及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同时骨骼肌动力又要靠血管平滑肌不断输送血氧提供能量,才使得动作能绵绵不断,轻灵柔化,动静结合,阴阳平衡,用意不用力。
这也就是太极拳的型、意、法三要素,型:每个动作的造型;法:动作的阴阳变化及平衡协调连接的配合;意:是型和法的指导,是全身彻底放松(神经、意念、肌肉、骨关节及内脏各器官等),由此达到修身、养性、健康、攻防等功能目的。
所以练太极拳要求用心意去练,加强体悟,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人的潜意识功能。只有处在高度的静”中,才能在瞬间内完成和达到练拳的要求。同时,静”还能养精、气、神,静”也能出智慧。
练太极拳时,还必须做到呼吸自然,细、深、长、缓,而后再应用架子来配合呼吸,以达到由招熟渐悟懂劲”的境界。因为架子有快慢,呼吸没有快慢,反之则不益,造成在缺氧的情况下练拳,潜伏后患。本人的体验是,动作的配合应开吸,合呼;起吸,落呼”顺其自然,而在练拳时还不能太注意气(呼吸),所谓在气则滞,无气则纯刚”。
呼吸法有
1 、顺:自然呼吸; 2 、逆:腹式呼吸(吸时收腹,呼时呼吸肌舒张),也要求自然,是一种静”状态下的内在感觉。逆腹式呼吸利用横膈膜升降增加肺活量,使之气沉丹田,通过气的鼓荡促进元气活动。气”有多种。
对自然界来说,有天气、地气;对医学来说,有卫气、营气;对修养来说,有浩然之气;对人身生理来说,有自身元气和呼吸之气等。气”还是宇宙的本原。改善物体和事物的结构就应由气”的改善入手,这也是练太极拳内练”的基本依据。
气”又分阴阳。阴阳的矛盾是气”的基本运动形态。气”还不断地处于运动中的四时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其运动的一方面。气”是内在的,它与外在的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互为影响还互为转化。
形气并练”才是完整的修持方法。这些思想都要在太极拳静”的状态中得到彻底贯彻。练拳时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天地人气合一,犹如人在空气中游泳”,久而久之,才能达到内外气合,浑圆一体。
总之,练拳要静,才能全方位发挥人体各种器官功能,不受干扰,充分放松,呼吸平稳,气沉丹田;动作才会中正安舒,劲才能轻灵柔化顺达。这样由懂劲阶及神明”就是一个功夫积累的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