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我们需要牢记这些点,将其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太极拳动作时特别要求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更不可妄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把每一动势都要落实到点”上去。既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更不脱离任意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弧形形成不丢不顶”、不扁不抗”,身肢放长、舒展开放的满月”之势。
而每一动势如不明弧形之点.那么一式一手便不能习练既纯”。同时,太极弧形还以点”作为着力点,来表达一式一手的攻防含义。平常所说拳打无人似有人”,就是以寻求空间的某一点”来作为某种攻防的空间想象的。
所以说,太极拳随着拳势的起落进退、虚实开合,由量变到质变都必须以点为序进行,以求得动作的准确、合理。从内在看,太极拳完成弧形的重要目的又在于输送劲源和劲力以表现某种意境和神韵。而在劲力积蓄的过程中,在意念的作用下,必然引动人体内气、内劲的循行而汇聚成劲点。劲点运行,由此点到彼点,又必然途经人体的敏感点和经穴点,这些便成为太极弧形所引动的内在弧形的点。
太极拳的提高,离不开意念的力量,我们需要通过意念控制好身体的每个环节。
因此,在太极拳动势中,所谓节节贯穿”,即是以点为序,以点相接,传输劲源和劲力以达到攻防和健身之目的。
太极拳要练出境界,就要神形兼备,内外合一。从严格意义上讲,内外合一其实质即是太极弧形外在空间的点”与内在循行的点”之两点合一。两点合一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神威。
如拳家所言:挨着何处何处击。”即是两点合一的发威。它说明,当人体的任何一点,与太极弧形的点相互重合,形成外向弹性的一点”,即产生一种无比的威力,它可以随时出击,所向无敌。
那么,练习太极拳要取得成效,做到内外相合,也就离不开要求两点相互融合,即两点合一。笔者在实际练习中体会到.在太极弧形上求得两点合一.最少有两种作用.一是能使拳势浑圆一气.劲力完整,二是能够促使内气、内劲循经走脉,形成对经络穴位的按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缠绕运动,劲贯四梢”。人体劲源与劲力(能量)的传递,由脚而腿而腰,由肩而肘而手.所经之处通三节,贯九窍,内气、内劲循行不止。
在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中,要求劲力顺达和完整.就必须在太极弧形上求得两点融合,而这种融合最终表现为形于手指”和劲贯四梢”(即两点重合于四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拳势的完整一气,混元一体。
如完成捋式时,弧形空间的点”由斜上方到斜下方,由腰脊旋转带动两臂形成既有横劲又有竖劲的劲势:与此同时,内气、内劲由丹田(点)发出,循行潜转,上行过三节(点)达于两手劳宫穴(点),下行过三节(点)达于两足涌泉穴(点),使两点合一达于四梢,由此而突现捋在掌中”之内劲。
由于人体内气、内劲常常形于手指”和劲贯四梢”,而突现于人体的端点,所以练拳时才有了某种明显的气感。
这种气感的实质是在太极弧形的引导下,人体内气、内劲循经走脉,沿着人体十二经络交叉循环,对经穴产生的摩荡和冲击。是太极弧形内外两点相互重合的结果。因此,太极弧形的两点重合于四梢,也是获得最佳健身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以玉女穿梭为例,详细说明了太极弧形引动循经通络的情况。书中从玉女穿梭左式起,内气循行起于右足涌泉穴.经督脉上行达于左手中指中冲穴,到玉女穿梭右式内气循行又由左手中指中冲穴经任脉下行返回右足涌泉穴.完成了一个周天”运行,共列出多达40余个腧穴.所举经穴一动一引,通过弧形运动空间的点”与经穴点的重合,达到一气流转、冲贯经脉、通遍全身。
在太极拳练习中,实现太极弧形内外两点的合一,亦即是内外相合的高度协调统一。因此,太极弧形绝不是空洞的机械运动,对于太极弧形必须从两点出发来认识和理解它,只有这样才能使初学者进入门径,才能使太极拳架走得严谨细致.也只有这样坚持练下去才能逐渐增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