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太极拳的架子越低越好的观点是有悖于道家思想的。
其次、从拳的基本特征看
太极拳早年亦名:绵拳,是一种以柔为主,用意不用力的内家拳法。它注重气血经络的疏通和内劲的积累,并不过分地讲究外形。
说太极拳是棉拳,是因为它动作缓慢柔和,给人以脸面不断的感觉。
当然,初学初练先求其功架端正规矩是必要的,但练至一定程度之后,则非常强调顺其自然。就杨式太极拳则言,历代先师授拳无不告诫切忌用拙力”。
为了谨防出现拙力,上肢出拳、击掌,下肢左右分脚,或站或立,自始至终无不是处于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悠然自得状态,尤其是腿部下蹲时,最忌出现死弯。
对此,《拳论》的要求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所谓中正”,即高低适度,立身适中,功架端正,无重心偏斜,不左右摇摆;由此方可于安舒中求其行气致柔、不用拙力。
否则,架子压得过低,腿部势必会出现死弯,失去应有的弹力,同时也有违于中正,难以安舒,就更谈不上能支撑八面了。
其三、从养生与技击方面看
架子地低,内气臃于胸腹间,必然会压迫五脏六腑,由此一来呼吸不畅,内脏易于受损;二来下盘负荷过大,易疲早衰,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就技击而言,架子过低,进退、旋转、起落难以自如,并不利于攻防;况且,太极拳的技击并不在于外形的高低,关键是看功力的强弱或内功的大小,功力大的人即使身体站立,瞬间机会,也可迸发巨力,一招制敌;功力小的人,即便卧身极低,出手也未必有多大的威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总之,习练太极拳的架子,无论是从养生还是从技击的角度看,以适中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