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慢是相对的,我们更精确的说,太极拳的练习其实是快慢相间的。
如果能在慢字上反复下功夫,那么慢中自有大味、大效。但实训中有很多因素阻碍慢练,练来练去慢没练出味来,健身治病、修身养性的效果也较差。分析原因,就在于利于慢练的障碍没有排除,这些障碍包括:
一是音乐节奏,集体练拳,限制套路练习时间。毫无疑问,集体练拳、音乐节奏、限制练习时间是必要的,比如练国标24、40、48式等,集体教,集中练,或熟练套路,或参加表演、比赛,没有统一性是不行的。但是头脑清醒者应认识到,集体练拳的劣势之一就是不利于慢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二是赶时间、赶任务。即便是某些独练者也存在赶时间、赶任务、赶套路的心理障碍,束缚了慢练的实施。
所以说,想要通过慢练练好太极拳,就首先得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能被琐事所牵绊。
三是真正慢练的诀窍不易掌握。有人慢练一段时间或几次后,反觉心意容易散乱,动作容易疲软,因此误认为慢练的效果反不如快练好。
欲克服上述障碍,笔者建议即使是参加集体练拳者,也应抽出一定时间单独慢练。至于长期单练、双练者,则应充分认识慢练的意义,探索其窍诀,达到太极拳微妙的佳境。有人问笔者,依你言,24式慢练以多长时间为,笔者认为:10、20、30分钟均可。
下面根据笔者体悟谈谈慢练,自有大味、大智慧的心法窍诀。
一、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练拳伊始,以口诀导引意识,使身心两方面都具备慢练的基础。
如:心中默念坦坦荡荡,静静松松,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舍去,实在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二、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在精神聚敛后,要用一些意念观注感觉体验。比如,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
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运手如摸风,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阻三,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箭穿莲,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捌时如正反掏沙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
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先太阳升高空后捧气贯顶,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缠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
三、慢中体会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循经合脉、气运四梢、抻筋拔骨、腹内鼓荡等。这种体验似真非真、似有似无,心意太执着则不能持久,反易散乱,如无心意则易分心不能用意恰当,不能落实腰脊主宰与丹田核心。故拳打有无中,无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别人难代替。
四、慢后收束,如细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髅,没有附着,洗尽病气、毒气、秽气。三气排出体外,降于地底深处无影无踪;大自然的清气、真气从百会、从眉间、从周身八万四千毛孔进入体内。人与天合一,我与宇宙一体,宇宙中心在我不在他地,中心点在我丹田不在他方,进而无欲无我、无天无地,周身融合、圆满、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