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扣胯是往外侧转动的胯根内收;咬胯也是往外侧转动的胯根内收,咬胯与扣胯的差别是兼有气沉丹田,使腹股沟的腹腿相咬。
5、落胯也称沉胯,是弓步前实腿松开胯根往内收,往下落,兼有气沉丹田的咬胯。
6、松腰塌胯就是身体自然坐在板凳的坐势,上身放松的大部分重量,通过骨盆的左右股骨尖沉淀淀的压在凳子上,虚步、马步、半马步、弓步等都应有这样的坐势。松腰是腰背肌肉和腰骨俱松;塌胯是放松臀部肌肉,亦称垂臀。
7、弓步变换成半马步的沉转练法,弓步开始转换重心时先松腰,接着后腿通过扣胯、松腰塌胯的由虚逐渐变为实;同时弓步前腿在后腿扣胯的带动之下由实逐渐变为虚。往后往外侧的一边松沉一边圆转成为六分实腿、四分虚腿的半马步。
8、半马步变换成弓步的沉转练法,半马步开始转换重心时先松腰,接着后腿通过松胯的由实逐渐变为虚,同时前腿在松胯的带动之下由虚逐渐变为实。往前往内的一边松沉一边圆转成为七分实腿、三分虚腿的弓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9、弓步变换成半马步的折叠练法,弓步开始转换重心时先松腰,前实腿落胯,接着松腰胯的蹬地往后坐去,由实变虚;同时后虚腿松腰胯的蹬地往前接应,由虚变实。
前腿松沉的往后坐去大约三分之二行程,后腿松腰塌胯的接应到位,成为六分实腿、四分虚腿的半马步。
初学太极拳避免两伤
伤力
所谓伤力,是指运动过量、过猛,或不均衡等状态所产生的伤害或引起的疾病。如依惯例,练拳之前须先热身,进行一些必要的单式操练或功法练习,使肢体筋骨活动开,这样就可避免在练拳时因动作高低快慢变化而造成肌肉筋骨拉伤或挫伤。
另外,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如年轻时运动量可大些,可练低架(大架),兼及中架(中平架)和小架(高架);中年时运动量小些,以中架为主,低架适量;上年纪时运动量则再减,以小架为主,保持中架,低架少练或不练。
所以说,初学太极拳的人对于运动量一定要合理安排好,不能急于求成。
练习时间的长短,低架或快架一趟下来以6分钟之内为宜,宜稍歇后再练;中架一趟20多分钟,以连续两遍到四遍为宜;小架慢架一趟30分钟以上为宜,少则一遍,多则两遍。一个练习单元(如一个上午)以2~4小时为宜,视年龄大小或专业与业余而区别对待。
伤气
伤气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心态不宁,运动量过大、过猛、过急,练完后气喘不止,气色不佳;二是用意太过,过分注重呼吸,式式要与呼吸配合,甚至要让气”将动作催”起来,结果导致呼吸不畅,发生气滞、胸闷、头晕等现象。
这些也是练拳过程中的误区,容易引发伤害和疾病。太极拳的演练要求,完全是松灵自然,快与慢之间也随劲势气息而动,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韧的、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赶出来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领势,以势导气,气势相随,互为有益。
可见,太极拳的练习中需要心平气和,切忌心浮气躁,此乃兵家之大忌。
我以为,气之所用,存于松,松至仅存于筋,似以一线牵连,此线即为气。将用气之意换至如何去放松,从肌筋血脉如何畅通的角度去理解,方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