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前招后招
十一、野马分鬃
十二、左蹬脚
十三、右蹬脚
十四、斩手
十五、掩手肱拳
十六、小擒拿
十七、六封四闭
十八、单鞭
十九、闪通背
二十、指裆锤
二十一、六封四闭
二十二、单鞭
二十三、雀地龙
二十四、双峰贯耳
二十五、双摆莲
二十六、上挑肘
二十七、金刚捣碓
二十八、太极收式
太极拳二十八式特点
陈式太极拳功夫架是集新老架、56式之精华,把技击与养生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式太极,顺应了人体生理与心理的特点,将全式动作与呼吸吐纳、精神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内外、阴阳、动静、刚柔等身心锻炼的辩证统一。
此套路动作舒展、大方、易学易懂,长期坚持练习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精神充沛、延年益寿、祛病强身,也可用于防身自卫,是提高推手技法的一套新式套路。
练太极拳28式的好处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人体的多种多样活动,依赖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的调节,而动作的变化,协调和平衡则全由中枢神经系统来指挥。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
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也随之增强,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就愈高,正确性也就愈来愈高,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以不断的改善。
由于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皮质的其他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了疲劳。
这对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进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得到修复和改善,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
所以,坚持经常打太极拳,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不断地得到调节,促进了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练习者气血逐渐得以旺盛,精神爽朗,反应灵敏,起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效果。
另外,太极拳对于人们的眼睛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恢复视力状况。这是因为太极拳的运动中,需要眼睛能够跟随我们的动作,在动的时候就跟随手转,静的时候直视前方。
另外,太极拳的推手练习中,需要人们能够察觉的对手的意向,这能够提高我们感觉的灵敏度。
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使毛细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另一方面,太极拳采用气沉丹田”(即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气向下沉,与动作自然配合,使呼吸逐渐做到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即把胸部由于运动引起的紧张状态转到腹部,使胸部宽适,腹部松静而又充实。
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坚持长期练拳者,呼吸频率会减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比一般人大,打拳时不致气喘气急。
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
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的改善,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胃肠也能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适当运动,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
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的代谢)。因此,坚持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现象,使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降,由于练拳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血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对预防动脉硬化有良好作用。
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由于肌肉和骨骼不断地做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能够在增强自己的骨骼健康的同时,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同时也可以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这样的练习者,能够很快的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同时也不会轻易的出现身体受损的状况。基于这样的原因,太极拳是一项适合老年人练习的运动。
畅通经络
中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精气畅通有密切的关系,故中医辨证论治总是气血并提。太极拳练到一定的时间,一般都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中医认为这是体内行气的现象,是畅通经络的反应。
太极拳的主宰于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锻炼任脉、督脉、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
主宰于腰”是要求在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原则下,腰部松沉直竖地微微旋转来带动上下肢的动作,既锻炼了任、督二脉,又使带脉(腰部周围一圈,经络学称作带脉)膨胀,肾部充实,日久能使带脉一圈肌肉丰满。
小腹部冲脉有气势旺盛之感觉。这符合中医理论:身为性命之源”,肾壮则精气充,神清目明”的学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太极拳的尾闾正中”的炼法,是尾闾骨始终对向正前方,这是稳定自己重心,加强发力的措施,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中定时,始终注意长强穴”的松沉直竖,是尾闾正中”的关键,而长强穴”是督脉的络穴,别走任脉。
所以在注意长强穴”的情况下,在整套拳路中不断地运转、压挤长强穴”,能够起到通调任、督和提摄肛门的作用。经络学说谓:督脉为阳脉的总纲,有统帅格阳络的作用,它能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任脉为阴脉之海”,络一身之阴气。
缠绕运动,劲贯四稍(两手两足尖端称四稍)”要求动作螺旋式走弧形,成为圆运动,使肌肉纤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活动中得到无微不至的运动,调整呼吸,畅通气血,流转贯注于四稍,达到本固枝荣的目的。
我国的经络学说一直是很重视四肢末稍的,认为十二经络是以四肢的末端作为终点和起点。针灸中的流注穴位:井、荥、俞、经、合,就全在手不过肘,足不过膝”这一带。
十二井穴就是手足十指尖端部位;和内脏有重要关系的穴”、络穴”,是在手腕、足腕、足背等一带。儿科推拿”中所有的穴位,几乎大都集中在手背、手掌和手腕。
再从人体的神经分布来看,手足属于颈胸神经分布末稍区,较为敏感。因此,通过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传导,对内脏能够起到反射调整作用。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太极拳二十八式已有了解,练习太极拳二十八式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可以打通身体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心脏不好的人练习太极拳二十八式可提高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