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三、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
四、形气结合 如环无端
所谓形”,是指形体,也就是拳式动作的外在表现。气”即指内气。从医学角度讲,形”、气”是统一的,是相互依附,相互为用的。《拳论》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及能收敛入骨”。又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随。”就是要求每招每势,都要注意以意引气,以气运身,顺其自然,催动外形。通过形气结合的反复练习,使内气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在体内运行。努力做到,周身一致,内外合一,外形在内气的催动下,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周身全静,动静开合,起落旋转,无不顺其自然。在练习过程中,身与手、内与外某一部位不够协调,某一部位即产生矛盾,就会影响内气的贯通,从而使意气与形体难以结合。
五、周身相随 内外一致
周身相随,内外一到”的意思,是指全身形成一完整的运动体系。陈长兴在《十大要论》云:太级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此段论述,具体阐明了周身相随、内外一致,以及一气贯通的整体表现。在周身内外相随一致这一阶段,内气虽已贯通,但很薄弱。在练拳时,稍不注意或运动不当(如疲劳过度或精神欠佳),都会影响内气的贯通和运行。在前一阶段,如身、手、内、外产生了矛盾,可以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使姿势顺随,内气贯通。而在这一阶段,就不许用调整身法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阶段,要求周身相随,以内气催外形。气不到,外形寂然不动;气一到,外形随气而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每招每势,气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行肌肤毫毛,运行周身而复归丹田,缠绕往来,圆转自如。动作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气为统驭,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
此段时间,每天除坚持练架式套路以外,可以结合练习推手,从而体会沾连粘随,挤按的劲别,校正拳势运动的正确与否。每天还可以增加练习几遍炮捶,用来增强耐力和爆发力;练习刀枪剑棍等器械,以检验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从而使在练拳时,能够做到不加思索,不犯疑意,不期而然,内外一致,周身相随的程度。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要求和运动规律。通过这一阶段练习,已经有了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不走弯路。继续深入研究,就可逐步进入奥妙境界。陈鑫说: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
六、稳固根基 充实内气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还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第一至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在这一阶段的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隔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
七、触觉灵敏 知已知彼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全身空灵,身体皮肢感受的灵敏性,也就是接受信息传递采取行动的应激反射。练习太极拳的人,随着功夫的加深,这个应激反射的过程也随之加强,直至接受信息传递如闪电,应激反射如雷霆。人体的反射活动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的进行,是由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接受,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由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产生兴奋。兴奋又经过特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加强加快这个反射过程。练好这种功夫,必须以充实的内气做中流砥柱,使内气充盈丹田,贯注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至肌肤毫发,周身各部如电充身,触觉极其灵敏。
八、得机得势 舍已从人
得机”,就是利用最恰当的时机,得势”,就是得到已顺人背的形势,舍已从人”的意思是舍掉自己,以顺从别人,随顺化解,不顶不抗。对方控制住我的手(梢节),我以肘肩来化解;控制住肘肩,我以胸腰来化解;控制住胸腰,我以裆劲与手臂来化解。陈鑫在单鞭”一势中写道: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这些内劲在体内的表现,象是一股热流发于丹田,随着意识的引导,由根到梢;由内到外,绵绵不断地遍布全身。每时每刻都有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脚跟发重、拳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热的感觉。对敌时得机得势,舍已从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九、身如火药 一动即发
身如火药,一动即发”是内气充实饱满阶段技击的形式表现。此段是太极拳的基本成功阶段,功夫已基本达到刚柔相济,周身肌肤充满了内气,已具有强大反弹力。只要对方之力一加我身,犹如火药见火,烘然而发。达到了这层功夫,周峰内外已成为混圆一体,犹如太极这象。在这个充盈的太极圈内,有纯厚的真气为根基,有旺盛的机能之气为动力,有十二经络联系内外,在意气鼓荡的作用下,使一切外业之力无法加于自身。不但不能使这个混圆的太极整体遭到丝毫破坏,反而由于太极内气的无穷威力,产生强大的反弹作用,使进击者得到相反的效果。这好象去击打充满气的皮球一样,用力越大,它跳得越高。另一种是太极混圆一体的球形圆滑作用,遇有外力接触其身,就会象旋转着的圆球将它引化落空。如陈发科在北京教拳时,弟子们纷纷传说,陈老师背部有弩弓(所说的弩弓即是反弹力)。有一天,发科公便对几个好奇的弟子爽快地说:来,你们一摸便知。”说着面壁而立,让两个身强力大的徒弟,分别按住背部,只听哈”的一声,将二人发出2米多远。发科公则屹然而立,脚步丝毫未动。接着又叫徒弟们往他身上撞,不但丝毫不能撞动他,反而被他在两脚未动的情况下,将徒弟们发出了3米多远。这说明太极内气充盛了,就可以遭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外,主要以培养本元为主,陈鑫说: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枝叶荣,万事可作,斯为至要。”所谓清心寡欲”,培其根本”,无使损伤”等,都说明在此阶段,更应注意:心静、神安、精固。只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瞻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病安从来。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十、变化无方 神鬼莫测
变化无方,神鬼莫测”,是形容拳术已达到炉火炖青,登峰造极的境界。运动变化及其技击表现难以看出,难以意测。玄奥渊博皆在其中。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练拳到此阶段,功夫已经成熟,出神入化,奥妙无穷,举手投足,皆能阴阳平衡,八面支撑;内气已达皮肤之外,毫毛之间,外力虽未接触皮肤,动触毫毛即有感觉,随即化劲发出,威力无穷。陈鑫有诗赞云: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沦,虚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陨。岂有别法门。只要功夫纯。全凭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
陈式太极拳拳架要点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极拳练习的始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从拳架外形美观角度上看,立身中正的拳架能给人一种大不一样的感觉。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
1. 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 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4. 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 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 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 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图老师小结:上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关于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步骤,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起来就会比较的简单一点,各位爱好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法,相信一定会为你带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