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主要以近身战为主,跳跃就是为了拉近和对手之间的距离。
太极拳大师们不见动静就能把人发倒的功夫,就是近战的结果,也是太极拳和长拳的主要区别之一。寸拿寸接寸吐露”。要想达到近战的目的,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除了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的化敌方法,跳跃,是在对手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接近对手,并且在顷刻间变被动为主动的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
2、跳跃是为了合”
拳经里讲引进落空合即出”,谁先合,谁先赢”。什么叫合”?
在通常的拳击比赛中,拳手互相挥拳如雨,真正能命中的,其实只占少数,有威胁地击倒对手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例子见之于跆拳道、空手道等等。而太极拳的攻击与防守是密不可分的,防守就是进攻的开始,而进攻又包含着防守的动作。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引自王宗岳《太极拳论》)。
所以说,跳跃时我们需要注意到落点的准确性。
太极拳的合”,是指在判断出对手攻击,并待对手攻击的定势已经形成,出拳,出脚的轨迹、方向已不可改变,充分利用对手这种攻击的可判断性和不可更改性,舍己从人”,放大对手的攻击趋势,顺势改变对手的攻击方向。这就是所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引自《道德经》)
这种顺其自然的结果,必然是加大对手对自己身体的失控状态。强弩之末,而待对手末”的到来,恰恰是我后发”的最佳时机。
这个过程,含有贴近粘住和控制住对手的意思。陈照奎师傅曾说来者不拒,来多少收多少”、就指的是这个过程。太极拳的后发先至主要是通过对敌方动作的预判,在接敌时已判断出对方攻击动作,化”的同时就包含攻击,化打合一”。
这个合”的过程,说起来话很长,实战中却是稍纵即逝。通常运用重心转换、掤、捋、挤、按等等,即可完成。而常常被武术家们忽略的是运用跳跃的动作完成合”的过程。这样的跳跃动作幅度大,并且不受空间的制约。
跳跃后完成的合”,具有其他动作所不具备的快速、准确和强悍的攻击力,从主体讲既是意、气、力的内三合,也是招数的合”,从对方讲是处于完全被控制下的束手就擒。
跳跃可以在瞬间完成已方由劣势变为优势,而对手由主动变为被动的快速转换,然后可以挨着何处何处打”,而对手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
3、跳跃要分虚实”
陈式太极拳的跳跃,仍然具有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跃起要轻松,落地要松沉的特点。自由架势懒龙卧”,就是指落地生根,如板上钉钉。落地的同时即是攻击的开始,也是合住对手的中定”。
因此,跳跃要分虚实,两腿先后跃起,两脚叠次落地,在跳起时利用腿的带动空中转换方向,拧腰转脊与旋踝转膝”,落地后两腿分虚实,随即可以虚转实,实变虚,对已经被控制的对手发起攻击,这样的攻击具有百发百中的威力。为了在瞬间使实脚落在实处,虚脚不失控制,先着地的脚要震脚,右脚跺地如金石声,以跺敌人之足”(陈鑫语)。
以掩手肱锤”为例,设敌在我前膛拗步”时,以其右手拿我右腕,左手管住我右肘,欲上棚拿我,我顺其上掤方向,右手顺缠,并借敌上掤之力跃起,拧身跳,改右臂对敌为左肩对敌,重心下落,右腿落地震脚,将身体靠敌,借拧身转脊之力,左腿由后式飞起,可膝、可踹、可蹬敌腹部,也可左脚伸出管敌两脚脚踝,我呈下式”,仆步,利用重心快速转换,左肩、肘、手均可因势相宜击敌胸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这只是掩手肱锤”的一小半,拳尚未出,已前后可发6次攻击。这是一个上引下进、上下相倾”的经典,而其要点就是一次跳跃和落地分虚实。可现在的掩手肱锤”,大多数人都已改成了震脚,更有甚者双脚同时起跳、落地。
需要说明的是,掩手肱锤”之类的跳跃,动作规范极难掌握,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否则极易受伤。要想达到能用,绝非三年五年可以练成。
还有一种似跳而非跳,身体移动而脚不离地的跃步,这种步伐虽然不是跳跃但能起到跳跃的作用。在攻击范围的边缘,而又不需要用跳跃来接近对手时,用一种重心的快速移动,通过身体本身重量的快速移动产生的惯性使两腿被动地跟着身体移动,用最小的动作接近对手,而全身移动后重心与动作与移动前一样,可以接敌后立刻发起攻击,不需要再有合”的过程。这也是其他任何拳术都没有的步伐。
陈式太极拳的跳跃动作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花架子,任何轻率的改动,都必定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后果。应该客观地承认,陈式太极拳确实是一种高难度、高技术要求的拳种。
古人有拳怕少壮”的说法,由于它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练习的拳种,但是作为一种最高境界的武术,它包含的内容如不能全面地传承,又面临其中技击精华部分失传的危险。这一点应引起所有武术工作者的警惕。